以开会之名被诱捕的韩复榘,为什么事先没意识到危险?
以开会之名被诱捕的韩复榘,为什么事先没意识到危险?
民国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山东军阀韩复榘在开封参加高级会议的过程中,被老蒋扣押,而后处决。之前韩复榘和老蒋有很多过节,因此很多人不大理解:在这个大环境下,韩复榘怎么敢去开会?就没意识到危险?
1、韩复榘和老蒋的冲突
韩复榘的发迹,和冯玉祥的提携有关。冯玉祥在晚清、民国的乱世里,从小军阀开始发展,不断壮大,一度得以和老蒋、李宗仁等人齐名。不过,冯玉祥的部下里,很多口碑不大好,甚至都有反复无常的特点:比如石友三、韩复榘都是例子。
民国进入南京 *** 主政阶段以后,老蒋和冯玉祥也曾爆发过多次军事冲突。虽然冯玉祥的大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因为石友三、韩复榘等将领都是反复无常的人,因此老蒋往往可以在军事之外的手段加以分化瓦解。当然,老蒋为了瓦解冯玉祥的部下,少不得给这些降将一定的实惠。韩复榘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被老蒋委任在山东掌握军政大权——当然,韩复榘对于南京(或者说老蒋)的号令,也是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对自己不利的不执行。甚至山东的赋税,韩复榘压根不上交。
所以在老蒋的观念里,韩复榘这类军阀,是自己要铲除的对象。当然韩复榘也知道老蒋对自己很不爽。因此,在老蒋当家时期,韩复榘也频繁搞事情——比如西安事变的时候,韩复榘就力挺张学良,还声称要用军事行动支持张学良,不能轻易放了老蒋。之后又和四川军阀刘湘勾连,密谋对付老蒋。
2、韩复榘被杀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日本军就猛攻山东。当然老蒋和韩复榘对于日军的进攻各有盘算。老蒋打算利用日本军进攻山东的机会,消耗韩复榘的部队。而韩复榘考虑的则是保全实力,于是韩复榘主动放弃了山东境内的很多军事要地,而日寇也得以兵不血刃占领这些要地——也就在这期间,韩复榘和刘湘勾连,密谋对付老蒋(前文刚刚提过)。
老蒋对这一切洞若观火,决定以韩复榘丢失大量战略要地的罪名严惩韩复榘。于是民国二十七年的1月11日,老蒋宣布在开封召集高级将领开会。而韩复榘就是在这个会议上,被老蒋的人扣押,而后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名义判处死刑,而后不久就被处决。
3、心理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韩复榘作为乱世中的枭雄,智商肯定比一般人强太多,不论是韩复榘放弃大量失地、还是和老蒋的恩怨,都足以让韩复榘警惕老蒋会以开会的名义扣押自己,那么,为什么韩复榘还敢于去开会?
个人觉得,这和韩复榘对形势存在误判关系很大。
首先,韩复榘没觉得老蒋会通过开会来扣押自己。毕竟参与会议的军阀很多,自己如果遭到扣押,肯定对老蒋的口碑有败坏,这可能导致老蒋以后的威信受挫;
其次,张学良丢失东北,还扣押老蒋,如此“大罪”,不过也就是判刑以后被特赦。自己的情况比张学良弱多了,再说,还有唐生智,丢失南京,导致南京遭遇日寇杀戮,唐生智也没为此付出代价。自己就算是丢了山东,还可以和张学良、唐生智攀,因此丢失土地的问题也不大。
第三,从民国元年到民国二十七年,也没出现过以开会的名义逮捕一方诸侯的情况,而且之前虽然军阀混战打得你死我活,但事后都没人真去追究计较——比如那个石友三,还炮轰过南京(民国首都),现在不也依旧活得好好地,还继续当官?
所以,韩复榘思前想后,也找不到老蒋能杀他的理由。
不曾想,韩复榘的这个判断,出现了失误。而代价就是韩复榘为此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