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龙城来寻龙
龙年龙城来寻龙
央广网太原2月9日消息(记者张洁 郎麒) 山西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因其历史上从这里走出多位皇帝,这块“龙兴之地”便有了“龙城”之称。在龙城,有很多以“龙”字命名的地方,它们也是这个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
太原城被汾河一水中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太原城被汾河一水中分,汾河以西,由北向南依次坐落着二龙山、龙山、天龙山,它们不仅名字中都有“龙”,并且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
二龙山位于龙城的西北角。它犹如“龙城”的龙头,山下“列石口”如龙眼,汾河水从这里穿过流向下游滋养龙城儿女。山脚下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窦大夫祠”,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傅山先生也出生于二龙山附近的村庄。如今,二龙山旁就是中北大学校,山校相依,文脉相承。
沿着山脉往南而去,天龙山与龙山毗邻而居。
航拍天龙山石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龙山最亮眼的是石窟艺术,现存大小石窟共25窟,大小石佛500余尊。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第三次来山西时,登上天龙山,完成了对天龙山石窟造像的首次考察。在其所著《佛像的历史》中有这样的描述,“天龙山,北齐造像之最精者为‘第二窟’及‘第三窟’,其他诸窟皆隋唐物,‘之一窟’亦北齐……”2021年7月24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佛首的微笑再一次在天龙山绽放。
龙山与天龙山虽是“邻居”,但风格却大相径庭。与天龙山的佛教石窟不同,龙山石窟为道教石窟,始建于元代,共有9窟,65尊造像。龙山石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更大、题材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纯道教石窟。此外,龙山上的童子寺燃灯塔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石质灯塔。
两座山一佛一道,毗邻而居,龙城文化的多元与厚重,由此可见一斑。
太原古县城一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龙山、龙山同在太原晋源区,这里也是晋阳古城的所在地。“一座晋阳城,半部中国史。”太原2500余年的建城史,晋阳古城就是其见证者,在这里与“龙”有关的景点和历史遗迹不在少数。
晋祠圣母殿廊柱上的木质盘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晋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修,在晋祠圣母殿前,有八根木雕的盘龙柱,它们始建于北宋年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被称为晋祠“古建三绝”之一。这八条龙华美威严,形态各异,各抱一根大柱,欲有飞天之势。距今虽有千年,却依旧保存完整。其中还有一条“网红”龙,龙爪的造型类似剪刀手势,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比耶龙”。
太山龙泉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晋祠以北,一山名曰太山,山上有座龙泉寺。相传唐王李世民曾在山脚下的泉水中洗浴战马,泉水故得名“龙泉”,寺便名为“龙泉寺”。
当晋国人雕刻的龙在晋祠“比耶”千年时,唐朝人供奉的舍利宝函,被打上一个完美的蝴蝶结,放进了龙泉寺的塔基之下。这个浪漫的绳结,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蝴蝶结。
龙潭公园夜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告别了“隐藏”在山与寺中的“龙”,在太原这座城市中,从城北的龙潭公园,到城中的五龙口街,再到城南的龙城大街、龙盛街……龙城人也将对龙的热爱,融入了街道与建筑之中。
名字里有龙取其意,布局上成龙取其形。太原阳曲县的青龙古镇,就以建筑布局构图,将古镇建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青龙古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青龙古镇是晋商“走西口”的商贸通衢,也是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是“太原道”上的重镇之一。古镇依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跨越千年凝聚起整个民族之魂。甲辰龙年,在龙城太原,龙的印记依旧清晰可寻,让今人知来时路、明前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