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捷生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寻找贺龙遗骸,主席流泪批复
1975年贺捷生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寻找贺龙遗骸,主席看完流泪批复。
这一年的夏天,八宝山业务科人员赵德路接见了两个中央高层人员,他们一来便要求去老骨灰堂认领一个骨灰盒。
彼时的赵德路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摆放在角落里、沾满灰尘的廉价骨灰盒,会跟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联系在一起。
正如毛主席所言,贺龙元帅的一生是光辉而革命的一生,他与敌人斗争时展现出来的果断勇猛、忠诚于 *** 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时的全心全意,无一不成为后世歌颂的典范。
贺龙出生于1896年,湖南桑植县的一户贫苦家庭,他读不起学,吃不饱饭,小小年纪就饱尝社会的不公,年少时的贺龙意识到,想要反抗起来,人民就必须团结起来。
1924年,贺龙的好友在黄埔军校学习,他向志同道合的贺龙寄来了马列主义书籍,贺龙看后深受震撼,那个时候他就坚定了追随 *** 的信念。
未入党之前,贺龙凭着“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英勇事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蒋介石曾经用五百万大洋意图引诱他,并且许诺了汉阳兵工厂的官位,可这些在国家未来面前不值一提,他告诉连队的人:“我眼前只有一条路,而这条路只能跟着 *** 走。”
贺龙的入党经历说起来不算顺利,单是材料就写了七十多次。
在延安时,贺龙回忆起这段经历,还郑重的说:“这是党在考验我、在培养我,从我写之一份材料算起,前后有三年的时间,做 *** 就是要经得住考验,入党之前是这样入党后更是这样。”
入党后的贺龙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红军长征时,部队兵力不足,作战条件困难,就连枪支弹药都非常紧缺。
很多人认为这种情况下,面对敌人的进攻,无异于飞蛾扑火,可贺龙却没有选择退缩,贺龙说:“为了保全往后的兵力,再难打都得打。”
就这样,贺龙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兵力有效的牵制了敌人的数万大军,保证了红军的安全。
贺龙的谋略和胆识,使他成为了第三红军的总指挥,当了官之后的贺龙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更高处。
1934年,贺龙带领的军队经过一个小村子,村子里的百姓刚遭受土匪的洗劫,流离失所,吃不饱饭,贺龙当即在此驻扎了下来,带领着红军帮百姓重建住所,临走的时候还把钱和食物分给了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后,贺龙将革命信念传给了自己的子女,他的女儿贺捷生将其当作人生的榜样。
贺龙离世之后,她写了一封信,请求周总理转交给毛主席,希望他能帮忙找到父亲的遗体,毛主席看到这封流露着真情实感的信后,忍不住泪流满面,当即批示尽快找到贺龙元帅的遗体。
在主席的帮助之下,寻找遗体的过程还算顺利。
这场相隔六年之久的丧葬仪式上,原计划安排八百人,结果后来又增至一千五百多人,到场的人无一不为这场景感到伤心,周恩来总理更是含着泪,在贺龙遗像前连鞠了七次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