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 夭折的巨兽:P级装甲舰
作者:Me410。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最早在2008年于《战舰》杂志发表了“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一文。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
图1. 袖珍战列舰顶视图和侧视图
图2. 德国海军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的三视图,1935年5月状态,对比起来两者外观上的主要差别包括了副炮配属和烟囱数量的不同
P级装甲舰是德国海军Z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本身又是一个大杂烩,糅合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海军战略思想。迟至1938年夏天,德国海军的建设指导思想仍将法国和苏联海军作为其潜在假想敌。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尚不在德国人的考虑范围内。但是围绕苏台德危机,希特勒最终将英国划入假想敌阵营,并据此下令制定一个针对英国的海军建设计划。
但是基于20年前公海舰队的悲惨往事,究竟需要一支怎样的舰队才能打败英国?这个问题在德国海军内部引发了激烈争论。海军高层的老家伙们继续钟情于传统的大型战列舰。而年轻的激进派则试图继续贯彻袖珍战列舰的道路,即通过攻击英国的商船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两派人马相互妥协的结构就是这个大而无当的Z计划。其核心就是6艘强大的H级战列舰和12艘P级装甲舰。
技术上,P级装甲舰其实是之前的袖珍战列舰的升级版。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之一艘18000吨级的升级版袖珍战列舰已经开工。但是基于政治和技术上的理由,该舰很快被拆毁,以帮助德国海军实现它的之一次突破,即主力舰吨位一举跳跃至30000吨级。这就是两艘“格奈森瑙”级。
图3. 之一代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的实景照片
1938年夏天,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升级版袖珍战列舰的概念再度回归。初步设计方案多达20个。但是几经筛选,最终的设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之前的袖珍战列舰,即长艏楼构型、柴油机动力。并且主炮布置也是萧规曹随,一前一后安装两座三联装280毫米口径主炮。但是由于不再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该舰的防护和速度都将大幅加强。连带的,排水量将达到20000吨。
具体设计工作大致与同时期的O级战列巡洋舰平行。从1938年3月到1939年12月,德国人做了大量水池模型试验,至少测试了9种船体设计方案。更大的问题在于,P级装甲舰的航速要求高达34节。这意味着必须拉长船体。其长度从原先的217米增至229米。此时更佳的水动力效率,要求将船体舷宽控制在25米。但如果希望采用柴油机动力,就必须进一步放宽船体,至少应达到26米。此外,更长的船体意味着更长的舷侧装甲,以及更大的装甲重量。这反过来又要求更强劲的动力。
如此面多加水,水多加面。20000吨的吨位指标很快就控制不住了,只能继续攀升。最终的参数指标包括:标准排水量22000吨、满载排水量23700吨、船体全长230米、水线长度223米、宽26米、吃水深度8米。这还是在延续了原本的袖珍战列舰的焊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采用传统的铆接结构,排水量还得放大。
动力方面,安装12台MAN出品的9缸两冲程柴油机。它们平均分布在四个机舱内,各自驱动一根推进轴。所以P级装甲舰是四轴驱动,而不是像“俾斯麦”级那样的三轴驱动。根据计算,全部12台柴油机可以输出16.3万马力的功率,足以将军舰加速至33节。这是相较传统袖珍战列舰的一个显著的改进。而续航能力一如既往地夸张。燃料舱可以携带3500吨柴油。但如果将部分防护鱼雷的舷侧空舱也开辟出来,燃油的携带量可以增至5000吨。以13节巡航速度计算,续航力可达25000海里。即便将巡航速度提升至19节,续航力仍有15000海里。确实是遥遥领先。
武备方面。主炮布置模式延续了之前的袖珍战列舰。虽然火炮口径一致,但是并没有具体确定火炮型号。袖珍战列舰的主炮身管为52倍径。之后的“格奈森瑙”级,采用了54.5倍径。两者的炮口初速相差不大。但是更新的“格奈森瑙”级的炮塔拥有想对较快的装弹速度。且更大射程也略微高出一筹。
副炮方面,德国人继续采用他们的对海副炮和对空重型高射炮分置的模式,而没有像英美战列舰那样,将这两种武器合并起来。两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采用中轴线布置,即前部副炮位于前主炮后方,并垫高一层。类似的,后部的副炮位于后主炮前方,同样垫高一层。这显然是更长的船体所带来的好处。如此一来,舷侧空间完全可以让给高射炮和鱼雷发射管。
但是现存的资料显示,P级装甲舰的防空能力并不强悍,只有4座双联装105毫米重型高射炮和4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它们分布安装在船体舷侧前后方。鱼雷发射管与之前的袖珍战列舰明显不同。后者是在在船体尾部安放两座三联装发射管。而P级装甲舰全部转移到了船体水线以下。如此一来,相对宽阔的甲板上至少还能放置两部飞机弹射器,以及两架Ar196水上飞机。
装甲防护的设计似乎没有最终完成。现存的资料显示,将采用克虏伯的渗碳装甲板。舷侧装甲最厚处也只有120毫米。其长度大致覆盖了前后主炮以及中段的轮机部位。然后向艏艉消薄至40毫米。水平装甲至少分为三层。从上到下,厚度分别为20毫米、70毫米,以及100毫米。后者的高度位于船体下侧,通过一个倾斜的装甲板,与舷侧装甲带的下缘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装甲防护体系。
图4. P级装甲舰在战时改装后可能的模样,夸张的雷达天线颇为醒目
图5. P级装甲舰的另一种升级改良版,排水量增至26000吨,航速31节
希特勒压根不懂海军战略。他主要是从宣扬国威的角度看待大型战舰的建造与服役。所以当把Z计划呈交给他后,他本能地选择了H级战列舰,作为优先项目。而在海军内部,P级装甲舰还要与同期的O级战列巡洋舰竞争有限的资源。而后者原本并不在Z计划的范围内,主要还是出于充分利用资源的考虑。
当初在建造“格奈森瑙”级时,德国人已经计划在战时为两舰换装威力更大的双联装380毫米口径主炮。但是这个换装计划最终夭折。而相关的大炮已经下单生产。于是,本着节约精神,德国人一度打算在首批3艘P级装甲舰上安装这些多余的大炮。然而一旦发现不可行,他们就决定另起炉灶,为这些大炮设计了O级战列巡洋舰,作为其平台。这个新项目反过来又挤压了P级装甲舰的资源。最初计划建造12艘,随后降至8艘。首舰原计划在1940年2月1日开工。但是为了给O级战列巡洋舰让路,建造计划再度推迟。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自然无疾而终。
图6. 战争雷霆中的一艘德意志级装甲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