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不接收难民 不是我们国家不仁慈,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痛
我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秉承着和平交往的原则,多次帮助其他国家,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风范。
当下国际环境变幻莫测,中东和北非地区战火不断,很多人流离失所,只能不停的逃难,面对这种情况,各国纷纷伸出援手,接收了部分难民,但我们国家却没有这样做?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一、古时的惨痛教训
我国没有选择接收难民,并不是我国冷漠无情,主要是担心历史重演,毕竟汉朝时期就出现过《农夫与蛇》的故事。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横行草原、虎视中原,严重威胁了边境百姓的安危,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目的就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秦末汉初,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多次进犯我国,给西汉的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还控制了西域,直到汉武帝时期,这种局面才出现改变。
汉武帝刘彻是个主战的帝王,他在位时期,手下还有卫青和霍去病两员猛将,多次大败匈奴。
特别是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完成了“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这可以说是武将能得到的更高荣誉了。
这些匈奴战败之后,汉朝没有选择赶尽杀绝,而是直接接收了下来,还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没有因身份的差距而歧视或区别对待。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善良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匈奴的感激,还埋下了祸患。
当时汉武帝采想要通过感化他们,让这些匈奴自然的融入汉朝,不过这种做法是有时效性的,汉朝强大时,匈奴自然表现的很“乖巧”,不敢生出异心。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帝王更迭,国力下降之后,这些匈奴便本性暴露,暗中谋划叛乱,给我朝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不止如此,五胡乱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西晋末年,匈奴联合很多奴隶进行叛乱,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很多百姓被迫离开家乡,平静的生活被打乱。
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各民族建立无数个政权,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才结束这种局面。
而这一百多年的动乱间,最苦的就是普通百姓,很多人无家可归,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年的感化政策。
要是说五胡乱华的故事还不够惨烈,那么我们还可以看看唐朝。
唐朝建立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奋斗,终于将国力推向顶端,大唐的繁荣和昌盛即便到现在,依旧让人感慨不已。
那么唐朝是何时开始衰败的呢?
二、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
了解历史的同学都清楚,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就是安史之乱,而这跟少数民族同样脱不开关系。
所谓的“安史”指的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分别是粟特人和突厥人。
两人一同长大,感情非比寻常,安禄山在自己部落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到了唐朝投奔史思明,两人一同在军中任职,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就频繁任用小人,安禄山便借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获得了极高的权力地位。
有人、有权,还有钱的安禄山生出异心,联合契丹、室韦等族起兵造反,很快就攻打到了皇城脚下,逼得唐玄宗不得不带着宫人和大臣逃亡。
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唐玄宗更爱的妃子,杨贵妃就是死于马嵬坡的乱军之手。虽然最终安禄山被击败,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元气大伤,再难回到当初的盛况。
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很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当时我国也伸出友善之手,接收了犹太人,给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但他们是怎么回报我们的呢?
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居然联合日本人侵占我们的国家,真的是让人心寒。
古时因异族造成的动乱不只一两次,我们不能让《农夫与蛇》的故事重演。
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这些人的做法,按照我们当下的思维,我国将他们在灾难中解救出来,还给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他们应该是感恩的,为何还要选择背叛呢?
三、感化政策无效的原因
古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以及教育不同,思想上面自然存在差异,即便是生活在一起,肯定也很难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甚至还可能生出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且有些民族骨子中就好战,短暂的认输可能只是更优选择,而不是真心服输,可能从服软的那天起就计划着翻盘。
想要让各民族和谐相处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像我国这种多民族融洽共处的国家还是少数的。
我国虽然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担得起大国责任,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本国利益为主,而且除了接收难民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这些难民们帮助,比如说人道主义援助。
人道主义援助
当然,不接收难民并不代表我国没有大国风范,我国在其他方面给予战争以及灾难国家的帮助并不少。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指的是,基于人道主义,给予受助者物资或物流上的支援,主要目的就是拯救生命,舒缓受助者不幸的状况。
自巴以爆发冲突以来,加沙已经超过2.9万人死亡,基本设施几乎被全部摧毁,二百多万加沙民众无处可归,整日挣扎在生存边缘。
面对各种情况,各国没有袖手旁观,甚至连一向利益至上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敞开国民接收难民,唯独我国没有行动,这件事引起了很大关注。
实际上,我国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在其他方面给予了帮助,早在2023年10月,我国就提供过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而且还不只一次。
作为有担当的大国,我国一直很关注难民问题,给加沙提供了医疗物资和粮食等,还在不断抓紧推动相关援助,希望这些援助的物品能够尽快送到加沙人民的手中。
同时我国还跟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保持着密切联系。
而我国及时以及无私的援助,也收到了加沙地区民众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我们不能单纯通过接收难民这点评价各国,还是要多了解下,再做出判断。那么巴以冲突到底是什么原因爆发的呢?
五、巴以冲突爆发的原因
巴以冲突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就是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土地 *** 的归属问题。以色列占领这些地区之后,便宣称耶路撒冷时他们的首都,但巴勒斯坦不同意,还要求以色列归还这些地区,以色列自然不肯。
其次就犹太人定居问题。以色列在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犹太人社区,且这些社区还在不断的扩大,这个做法引起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满。
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也是冲突爆发的原因之一。早前的战争中,以色列驱逐了大量巴勒斯坦人,造成四百多万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
最后就是大国的干预。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某些政策,也是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国家,但不代表着国际上没有冲突,当我们过着稳定的生活时,可能有些国家还身处战争中,我们要庆幸自己能生在这么幸福的国家,感谢祖国给我们提供的保护。
了解完事情的经过,我们就能明白我国为何不选择接收难民,毕竟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太多次《农夫与蛇》的故事,谁能确定这次不会历史重演呢。
善良、爱好和平的确是好事,但也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毕竟国家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不能盲目,还要考虑我国的情况。
帮助他人的前提是确保自己有能力,且不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影响,要是为了帮助他人,让自己置身险境,并不是聪明的做法,还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而且我国也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在考虑到自己国家的情况下,选择了最适合的方式。
结尾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看待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这样很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影响自己的判断。
就像是接收难民这件事,要是单看表面,可能觉得我国失去了大国担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相信了解完我国的做法之后,你就不会这么想了,甚至还会为自己国家的做法而感到自豪。
我们还是要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单听别人的一面之词,有时候“眼睛看见的不一定就是事实,”,多听、多看、多想、多了解,保证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人云亦云,还是要有基本的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下 *** 信息纷杂,更需要大家有判断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