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了400年历史的大决战
01
1591年(万历十九年)六月,朝鲜国王宣祖李晔收到了一封令他瞠目结舌的书信,书信来自于隔海相望的日本,写信人是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
书信的内容如下: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丰臣秀吉的胃口大到惊人,他并没有把朝鲜放在眼里,他真正要占领的是北京,他要妄想让大明四百州都实行日本的风俗,而且他还有一个连大明王朝都不敢想象的计划:征服印度。
吞并朝鲜、中国、印度三国的狂妄计划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但并非后无来者,超越这一计划的是400多年后的倭寇。
丰臣秀吉的确是狂妄,但这份狂妄并非完全是空中楼阁,因为丰臣秀吉的履历足以媲美任何一位优秀的统治者,甚至包括大明朝的统治者朱元璋。
丰臣秀吉的父亲是一位低级武士,因受伤只得务农,不久死去。年幼的丰臣秀吉因为吃不饱,瘦得皮包骨,常被戏称为猴子,其继父十分厌恶他,常常对他拳脚相加,丰臣秀吉只得离家自谋生路。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只瘦小的“猴子”竟然消灭了66国,统一了日本。
02
而丰臣秀吉的狂妄有两点支撑。
首先就是银矿的发现。
我们知道,在晚明,白银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明朝的流通货币,但日本却发现了大量的银矿,1526年,鸟根县发现了石见的大森银山。不仅如此,日本还掌握了白银的冶炼技术。在此之前,日本商人需要将银矿石直接运到朝鲜,精炼完毕之后又运回日本。技术提升之后,日本的银产量大幅提升,成为亚洲地区更大的产银国。
从1560年到1600年,日本每年生产和供应白银50吨,十七世纪初白银的产量达到了顶峰,年均供应150.190吨。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讲,这就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印钞机,大大提升了他的经济实力。作为当时的硬通货,白银的增加为丰臣秀吉增加了底气,
第二,就是丰臣秀吉的部队是真能打。
经过一百多年的战国混战,日本境内涌现了一批具有卓越军事领导才能的将领与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军队。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及他们领导下的车队。
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事业,用实力杀出一条血路,结束了百年战乱。他手下的那一批骄兵悍将们,都是刀口舔血走出来的,战力和士气都处于更高值。大名之间不断上演的割据战争为火器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基地。
由此,日本在短短的五十年之内,无论是从军队的数量、素质,军事领导,还是武器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其军事实力远超超过朝鲜,甚至可与明朝相匹敌。
而丰臣秀吉的部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绳枪,并称其为铁炮。1543年葡萄牙人将铁炮传入到日本。铁炮又称为步枪、鸟铳、毛瑟枪、火绳枪或者火枪,也就是火绳枪。由于资源缺乏,矿石资源不足,丰臣秀吉大规模开展和周围国家的贸易,以获取矿石资源。这也是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和女真、蒙古很相似,当蒙古和女真无法通过互市获取自己所需物资之时,就会发动战争。
但对于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核心原因,当然还是他想要创造更大的辉煌。当初成吉思汗征服亚洲、欧洲,却独独在对马海峡折戟,丰臣秀吉要做的,是成吉思汗也未能做到的。
03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丰臣秀吉准备了30万人,其中派往前线的部队总计约20万余人,由其亲信部队为核心编入旧族大名的军队组成。而预备军共计约10万,其中秀吉的直系部队将近两万七千人。而这30万人并不是丰臣秀吉的全部实力,因为他在京都的留守部队还有约10万余人,由秀吉侄子的部队外加东海的部队所组成。
日本军队的动员的方式是按照土地的产量来承担军役任务。从东到西,大名相应承担的军役任务越来越重。
其中九州大名的军役任务最为沉重,每一百石出5人,四国的大名们每一百石出4人,尾张、美浓、伊势、近江等中东部地区每一百石出3.5人等155。比如,五岛的大名五岛纯玄的石高为一万四千,那么他相应要承担的军役为七百人(一百石五人)。当时日本全国田粮达2553万石。每万石之兵额,规定为二百五十人。故日本当时可动员之兵力,在理论上更高可达56.3人。
而明朝当时全国的总兵力约为85万到90万左右。而根据人口推测,当时日本的人口总数约为1800万,明朝的人口则是1.5亿左右。人口只占明朝人口的八分之一日本能在短期内召集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发动战争,与其刚刚结束战争紧相关。从全国统一战场下来的士兵,直接就可以进入朝鲜作战。
对于跨海作战,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船只。天正十九年(公元 1591年)初,,丰臣秀吉要求每十万准备大船两艘,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丰臣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等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
丰臣秀吉的命令原文如下:
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岛,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地方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
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秀吉拨给:各国大名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待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军阵中所雇用之下 *** 子,亦一律给予食粮;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二十年 (公元 1592 年)春季时,集中至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
天正十九年正月二十
有了船只以后,丰臣秀吉就开始部署兵力了。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派九路日军进攻朝鲜,具体兵力配属如下:
之一军,指挥官小西行长,18700人。
第二车,指挥官加藤清正,22800人。
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11000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14000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25000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15700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30000人。
第八车,宇田多秀家,10000人。
第九军,羽柴秀胜,11500人。
另有九鬼嘉隆率水军8750人。
4月12日,日军战船自对马岛蔽海而来,望之而不见其边际。
04
朝鲜是明朝的附属国,恭恭敬敬地侍奉着庞大的大明国,这给朝鲜带来了不少好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朝鲜上次有外敌大举入侵还是十三世纪的蒙古高丽战争。朝鲜事事都以明朝为榜样,明朝所得的那些毛病,他一个也没有落下:朝廷党争、王子争权、贪污腐化、军备废弛等等。
而军备废弛的代价是很大的,当日军到来之时,朝鲜国王宣祖李晔派出的所谓精锐,在日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并迅速全军覆没。而整个朝鲜在日本的攻击下,没能撑过两个月,主要城市均为日军所占。
李晔是熟知中国历史的,他学习宋徽宗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儿子,然后撒丫子跑到明朝边境,向大明求救,并随时准备进入辽东避难。对此,有朝鲜的大臣劝李整备军马全力抵抗,李晔哪里肯干,说: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
明朝收到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消息之时,半信半疑。但不断从各条渠道传回的消息,让明朝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根据《明史》记载,进贡的大明的国家超过了160个,而其中就有日本和朝鲜。由于当年沿海长达百年的倭患,几乎所有的人都很痛恨日本。当年倭寇的凶狠顽强,明朝君臣也是了解的。而侵朝日军全都是正规军,战力远非当年倭寇可比。不久,丰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的消息传来,这更是激怒了大明朝的君臣们。
面对如此挑战,大明官场一边倒地要求出兵惩罚日本,怠政已久的万历帝也明确表示出兵朝鲜。
05
万历帝任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备倭经略,带兵出战。宋应昌也给朝鲜国王写了封信以安抚他:
圣天子赫然震怒,命本部以少司马秉节钺总权衡,爰整六师,大彰九伐。谋臣如雨,运筹借箸者接踵而来;猛士如云,齿剑淬刃者交臂而至。已行闽广浙直集战舰,合暹罗、琉球诸国兵,掩袭日本,以捣其巢。复调秦蜀燕齐敢战之士,并宣大山西诸镇雄兵,深入朝鲜,以殪其众。龙骧虎贲,长驱鸭绿江头;雷厉风飞,直抵对马岛下。
这信的文采远胜丰臣秀吉那篇干瘪瘪的文章,可谓气势恢宏!
但敌军有多少,明军应该出兵多少,后勤如何保障,这些都是大问题,日军的情报需要朝鲜来提供。朝鲜为了让明军快速出军,对日军的信息或多或少地进行了隐瞒,而另外一方面,朝鲜军确实败得太快,对日本军力的统计也没法完成。
明朝此时也不太平,天国也有天国的烦恼。1591年,宁夏发生叛乱,明军主力围攻宁夏平叛。而此时入朝作战,也就意味着两线作战。
而就在宁夏之役中,也暴露出了明军很多问题。
监军上报给皇帝说,军中是一片混乱。战斗开始了,没有旌旗指引、没有金鼓,也没有号令,军队不成行伍。而更要命的是,军粮还不到位,而马匹病死、饿死的多达一半。到了发放箭矢的时候,一共发了一万支,而军队是四万人,只能四个士兵用一支箭。大军围住了宁夏城,想要制造攻城器械,却发现找不到木头,造火器却缺乏铁,更要命的是找不到熟练的工匠。如此种种,实在是触目惊心。若非明军数量众多,又用水淹城池,恐怕战事没有那么快结束
而且士卒们散漫,战斗之后,宁夏城中的叛军下城收集战斗中的箭矢,跨过战壕取草士卒们也不过问。每到攻城之时,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血染红衣服,诈称受伤。等到验伤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受伤。甚至有些士卒半路逃跑,以战死来蒙混过关。
宁夏平叛之战之战,明军数倍于叛军,却迟迟不能建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明朝军队自身的战斗力一日不如一日。
但不管怎么样,倭寇是必须要打击的。
宋应昌开始调兵遣将,他能够调动的兵力主要自于蓟州、保定、辽东、宣府五镇,但这五镇还要拱卫京师,也不可能所有兵力都调走,满打满算可以凑齐3万人入朝,加上西南等地的一些杂牌军赶到,合计48600人,这还是理论上的。
宋应昌此时还在等一个人,只有他来了,这场战争才有胜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