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秋瑾就义前,逮捕她的县令泪流不止:杀你非我本意,请体谅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4-08)570

1907年10月的一天,曾亲自拘捕并监杀秋瑾的原浙江山阴县令李钟岳,趁家人不注意,在房间内悬梁自尽,时年53岁。

而据他的家人回忆,在李钟岳悬梁自尽的前几天,他已经有过多次寻短见的行为,先是跃井后又自缢,好在家人救助及时,这才暂时保住了性命。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李钟岳求死之心会如此执着,虽屡次获救,但最终还是找了个机会悬梁自尽。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位县令大人执着于求死呢?他的自尽,又与秋瑾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切,还得从秋瑾就义前夕说起。

一、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的7月,对于刚刚上任浙江山阴县县令的李钟岳来说,是一个让他十分为难的月份。

就在这个月的月初,他的上级即绍兴知府贵福给他发来一道紧急命令,命令的内容倒是很简单,只不过是让他抓几个人,顺便查封一所开办在山阴县的学校。

按常理来说,既然上级下命令,那就按章行事就得了,这又是什么难的呢?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命令,却让李钟岳犯了难,不为别的,就因为上级要他去抓的人,名字叫做秋瑾。

对于秋瑾,李忠岳早有耳闻,并且对她的才学极为仰慕,秋瑾曾作有一首诗,诗曰: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深深折服了李忠岳。

并且,他还经常拿着这两句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称“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因此,颇有爱才之心的李钟岳,在接到命令后稍加思索,就决定“竭力保护之”,也就是想办法保全秋瑾。

那么,绍兴知府又是为何要下令抓捕秋瑾呢?事情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1907年7月6日,秋瑾的表哥徐熙麟在安庆起义,但因准备仓促事败,其本人被捕后遭酷刑处决,更糟糕的是,他的手下在刑讯中招认,此次起义,与徐熙麟在山阴县创立的大通学堂有关系。

而当时大通学堂的负责人,正是秋瑾。

因此,时任浙江巡抚的张曾扬(张之洞侄曾孙)迅速下令,要求查封大通学堂并逮捕学堂一干人等。

命令传到绍兴府后,知府贵福自然是不敢怠慢,并且,在徐熙麟起义时,被徐射杀的安徽巡抚恩铭,恰好是贵福的远亲,这么一来,贵福更加怒火中烧,放狠话一定要大通学堂的人“血债血偿”。

之后,贵福便急令山阴县县令李钟岳,要求他必须马上查封学堂并拿人。

虽说贵福逼迫甚切,但李钟岳有心想保全秋瑾,因此,他就主动面见贵福,提出“若直接武力查封,恐惊动地方”,不如先暗中调查,看“是否确实,再定办法”。

对此,贵福虽心有不悦,但碍于李钟岳的面子,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但虽说如此,作为一个县令,李钟岳是没有能力阻止和改变这件事的,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能拖延几天,以便让秋瑾等人逃走。

果然,在数天后,贵福左等右等不见李钟岳的消息,当即就亲赴山阴县县衙,当着面怒斥李钟岳,质问他如此拖延,究竟是什么居心?

临末,贵福恶狠狠的下令,如果再不行动,那就等着一同被问罪吧。

“府宪命令,汝延不执行,是何居心?限汝立即率兵前往,将该校师生,悉数击毙,否则我即电告汝与该校通同谋逆,汝自打算可也。”

到了这个地步,李钟岳也知道无法拖下去了,没办法,他只能是带着士兵,浩浩荡荡的朝着大通学堂而来。

一路上,他还特意制造出不小的动静,就是希望得到消息的秋瑾能赶紧离开,但等到他抵达大通学堂后,眼前的一幕,让他既震惊又失望。

二、

失望的原因,是秋瑾压根就没打算走。

原本,李钟岳想的是,自己拖了这么几天,应该让秋瑾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并且,在来的路上,他还制造动静,同样也是这种用意。

甚至,为了避免手下伤及无辜,李钟岳不仅下令兵丁只捕人,不乱射,同时还特意让下人把自己连同轿子抬到最前面,这么一来,那些兵丁们就不敢乱开枪了。

但让李钟岳没想到的是,秋瑾居然没走。

事实上,早在几天前,就有人劝秋瑾离开,甚至有开明的士绅在上海为了寻了一处住处,希望秋瑾能去那里暂避风头。

但不管怎么说,秋瑾始终不同意离开。

对此,秋瑾也有自己的理由,之一,是她要疏散学堂里的师生,不能把她们丢下而自己先离开,第二,在得知表哥徐熙麟被害的消息后,秋瑾已经有了赴死的念头。

当时她就对自己的同伴说过,“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而她,甘愿做那个流血之人。

所以,在李钟岳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那几天里,秋瑾反而十分淡然的在疏散师生,最终,绝大多数人均安全离开,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不肯走,他们要与秋瑾一起舍生取义。

到了这一步,李钟岳也十分无奈,最终,他不得不下令,将秋瑾连同其余七名学生一起带走。

而在次日,贵福为了找到秋瑾是革命党的证据,又逼迫李钟岳带着兵丁前去查抄秋瑾的家,对此,李钟岳虽表面上答应,但私底下却想尽办法为秋瑾“打掩护”。

他在抵达秋瑾家后,先是确定了秋瑾平日里居住在哪里,之后要求兵丁不得对该处进行查抄,最终,一帮兵丁果不其然的没有查到任何所谓的证据。

多年后,李钟岳之子李江秋与秋瑾之弟秋宗章在杭州见面,秋宗章就不无感慨的告诉李江秋:

“先姊在家,独居一小楼,所有与先烈来往信件,均藏其中。六月初四大通被查抄时,全家均逃难,故一切未及掩藏。令父李钟岳先生在查抄前,已问明小楼为秋女士所居,故意不令检查,否则必连累多人”

言外之意,若非当年李钟岳设计保护,那么秋家必将因此多人受到连累,此等大恩,犹如再造。

李钟岳此举,自然是想保护秋瑾家人,避免更多人受到连累,但他更想保护和营救的,则是秋瑾本人。

三、

而在公堂之上,李钟岳为护住秋瑾,可谓是想尽办法。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按贵福要求,李钟岳在县衙提审秋瑾,按照以往的审讯流程,一般犯人被押上来后,大多会先挨上一顿板子,然后在慢慢审讯。

但这一次,一心想护住秋瑾的李钟岳,却换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方式。

他命人在公堂上设座,请秋瑾安坐于座中,然后清退其他人等,由自己单独对秋瑾进行“审问”:

最开始,李钟岳先问:你究竟是不是革命党?

对此,秋瑾并未回避也更没有否认,早在得知表哥就义的消息之后,她就已经萌生了赴死之心,所以,她十分淡然的回答,“是”。

这个回答,让李钟岳沉默不语,半天之后,他拿出纸笔,请秋瑾写出申辩之词,而秋瑾大笔一挥,写下了那句著名的“秋风秋雨愁煞人”。

可以说,李钟岳对待秋瑾如同上宾,直到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还是希望秋瑾躲过此劫。

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又能如何呢?贵福在得知李钟岳待秋瑾如上宾的审讯过程后勃然大怒,当即怒斥,“为何不用刑讯,反而待若上宾?”

对此,李钟岳的回答是,“均为读书人,且秋瑾一女子,加之证据不足,实难用刑”。

听到李钟岳的这种回答,再结合他之前的举动,贵福明白,指望李钟岳是审问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毒计。

当天夜里,他赶至杭州,在面见了浙江巡抚张曾扬后,贵福干脆谎称秋瑾已经“招供”,且证据确凿,而张曾扬在未加核实的情况下,则直接给贵福签发了“就地正法”的手谕。

拿到这张手谕之后,贵福未作停留,又在当天深夜赶回了绍兴,并召李钟岳前来知府衙门,称有紧急公务。

大堂之上,贵福、李钟岳面对面而坐。

贵福掏出手谕,冷冷的说,“李大人,抚宪大人的手谕在此,现令你即刻斩杀秋瑾,不得有误,如拖延不办,我必上报巡抚,治你一个抗命不遵的罪”。

而看到手谕之后,李钟岳大惊失色。

他也知道,这背后必定是贵福在搞鬼,因此他就说,“供证两无,安能杀人”?,但贵福早知道他会这样,因此一拍桌子怒道,“今日之事,杀,在君;宥,亦在君。请好自为之”。

随即,贵福拂袖而去,独留李钟岳黯然神伤。

这一夜,是李钟岳五十多年的人生中,度过的最漫长的一夜,他在跌跌撞撞回到县衙之后,枯坐良久,左思右想均在思索如何才能让秋瑾躲过此劫难,但思来想去直至已过子夜,他都没有想到一个两全之策。

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有太多的事情,他没有能力去改变。

最终,时间已经是次日凌晨三时,而按照当时手谕上的要求,在子夜之后,就必须要斩杀秋瑾,至此,无奈的李钟岳,只能安排衙役把秋瑾请到大堂之上。

四、

面对秋瑾,李钟岳这位父母官深感愧疚,他强压着激荡心虚说了这么一番话:

“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

史载,李钟岳在说完这些话后,当场“泪随声堕”,哭泣之中,满是他因无法营救秋瑾而流露出的愧欠。

同在大堂上的衙役,一个个也是“相顾恻然”。

而秋瑾面对这位吐露心迹的父母官,同样也是感谢万分,她知道,正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李钟岳对她的保护,才让她活到了今天,也让她的家人幸免于难。

最终,李钟岳问秋瑾还有什么要求,自己一定会想办法帮她完成遗愿。

对此,秋瑾只提出了两个小请求:

之一,请勿枭首;第二,请勿在行刑后剥衣。

1907年7月15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六日)凌晨四点,在贵福的一再催促下,李钟岳被迫押解秋瑾前往绍兴轩亭口。

临刑之际,秋瑾并未有丝毫慌乱,从容不迫的英勇就义,至此,一代女杰香消玉殒。

秋瑾之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很多有识之士纷纷拿起笔杆,在报纸上为秋瑾伸冤。

而对于李钟岳来说,秋瑾的死,让他整个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秋瑾被处决不久,贵福就把李钟岳屡次包庇的事情告到了巡抚张曾扬处,随后,李钟岳被冠以“庇护女犯罪”,最终做革职处理。

史料记载,李钟岳在被离任当天,绍兴的士绅以及民众共数百人,沿街相送,一直送至距离城内三十里之外的地方,依旧恋恋不舍。

面对民众,李钟岳愧疚之心更甚,不由的悲从中来。

“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回到家中,李钟岳始终未能从这种愧疚之中走出来,反而终日不停的念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他始终认为,秋瑾之死,更大的责任在自己未能护佑周全。

带着这种情绪,李钟岳一直就处在愧疚以及闷闷不乐的情绪之中,尽管时间一天天过去,但也未能让他有丝毫好转,反而在良心的驱使下,让他愈发自责。

并且,他时常拿着秋瑾临刑前一夜所写下的那张“秋风秋雨秋煞人”的遗墨端详,“注视默诵”之余,泪流不止。

最终,他竟萌生了殉身之志。

有了这种念头,李钟岳开始尝试自尽,他曾投过井,也曾趁着家人不注意,在后院的树上试图自缢。

但由于家人对他近来的情绪极为关注,因此,李钟岳前几次自尽都被家人救了下来。

为了让李钟岳打消这种想法,家人在百般劝解之余,也加强了对李忠岳的“防范”,觉得只要看好他,平日里多劝解,早晚他会想开的。

但是,家人小看了李钟岳的死志之坚决。

最终,在1907年10月29日,也就是秋瑾就义的三个月后,李钟岳趁着家人不备,在房间内悬梁自尽,年仅53岁。

写在最后:

若把李钟岳放在数千年的历史洪流之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县官而已,比他更具有成就的,大有人在。

但就是他这么一个小人物,却得以青史留名,为什么?

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更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他只不过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尽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之本分。

而正是这一点,却在当时的情况下,极为难得,故而,他值得被后人所铭记。

李钟岳去世后,闻听此消息的浙江民众,无一不为之哀痛惋惜,仅杭州城内前来吊唁的士绅、百姓,就多达三日不绝,上海的《申报》的媒体,也争相报道此事,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续安丘新志》中就记载这一幕,称当时“浙人追思之”。

至民国时期,随着秋瑾被昭雪,李钟岳之神位也得以入祀秋瑾祠,以便供后人纪念这位当年义薄云天的县令大人,而秋、李两家,也自此成为至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0409.html

“秋瑾就义前,逮捕她的县令泪流不止:杀你非我本意,请体谅” 的相关文章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还不知道:黄忠和魏延哪个武艺更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最强的武将是吕布,而仅次于吕布的就是蜀国五虎将了。由于吕布早死,因此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组成的五虎将团队也成了后来最强的武将组合。相比较而言,黄忠由于年龄太大了因此老被人挑刺,甚至还有人...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对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太子刘璿被杀源于姜维复国行动引起的动乱。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逼迫成都的刘禅投降。此时,姜维率领蜀军将士还在剑阁前线与钟会对峙。在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令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假如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功臣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开国之后,对立下大功的臣子开刀。汉高祖在建立汉朝后,封了多位异姓王,他是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深知手握重...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乐进的故事。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胆色过人,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玩命冲在最前面,因此深受曹操的欣赏与重用。由于曹操在军事行动中,进攻时习惯用乐进...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沐斌的原名叫作沐俨,自父亲沐晟正统四年去世之后,他本人便于第二年,成功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那么上位之后的他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洪武十年,他的三叔沐昂也去世了,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就被朝廷赐予了一个新名字为沐斌。到了八月份,正式佩戴征南将军的印前往云南,继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