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渊临终前告诫李世民,勿杀此人,结果李世民转身就将其杀了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4-19)480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渊临终前对李世民的告诫本应是一段道义传承的佳话,然而却以令人唏嘘的悲剧收场。李世民在李渊的嘱托下,却在短短瞬间颠覆了父亲的意愿,将其屠戮。这个背离告别之约的悲剧,为历史添上了一抹浓重的戏剧色彩。

李渊临终前的告诫应是传承家族血脉、维护家族尊严的圣训,然而李世民的举动却令人匪夷所思。这一刹那的背叛,将告别之时的神圣时刻化为一场悲剧。本文将深入探讨这段历史中的戏剧性时刻,解析李世民的行为背后所承载的权谋、家族恩怨和政治考量。

一场阴谋诡计,引爆兄弟间激烈争斗

626年7月,长安城正在酷暑中燥热难耐。皇宫深处,李渊正焦虑等待着,他几个儿子很快就要来面圣了。脸色苍白的李渊,心中积郁已久的不快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契机。就在昨天,次子李世民举报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私通后宫,行为不检点。这要是传扬开来,对皇族威严打击太大。李渊必须在今天,训斥二人,给朝中一个交代。

然而就在李渊胡思乱想之时,宫门“轰”地被撞开了。大将军尉迟恭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太子和李元吉谋逆,已被秦王杀害!”李渊整个人呆住了,脑中一片空白。许久,他总算反应过来,放声大哭起来:“我的儿啊,你们死得也太凄惨......”

李渊心中隐隐明白,这绝对是李世民设下的阴谋。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李世民很快便披头散发、泣不成声地来朝父亲谢罪,一副心痛欲绝的样子。李渊本想痛斥他,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李建成他们已死,皇位非李世民莫属;且以尉迟恭等猛将实力,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思前想后,李渊终究没有兴师问罪,而是“予以谅解”,默认了李世民此举。由一场诬陷酿成的宫廷政变,就此开启序幕。李世民巧舌如簧,手腕铁血,这一次显露无疑。而李渊,面对残酷的现实,也只能选择妥协。

一场政治交易,让太子称帝称霸

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随后李渊下诏:一切军国大事,悉数听命太子。形势发展得太快,连李渊自己都有点转不过弯来。他迷迷糊糊地签下诏书,内心隐隐作痛。然而悲苦并未就此结束。仅过了两个月,李世民便来向李渊 *** ——请求皇上遗训,以便自己登基为帝。

“你听我解释,父皇。”李世民看出李渊心中不快,连忙软言劝慰,“天下形势复杂,必须有一个权威至高无上的皇帝来主持大局,这是民心所向。您放心,登基之后,我会让您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绝不会亏待您分毫......”

李渊自然明白这番大义凛然的话后面,是李世民巩固权力的政治需要。但此时此刻,脆弱的他已无力反抗,只能选择接受现实,并从中寻找最后一线生机。

9月4日,在李世民的“体恤”下,李渊宣布让位。李世民继位为帝,改年号贞观,自此开启大唐中兴的辉煌史诗。而李渊则在宫中沦为一位无权无势的太上皇。他终日郁郁,后悔不已。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巩固地位,接连做出一系列残酷举措。他将李渊宫中 3000 余宫女一掷而光,驱逐了李渊的心腹爱将裴寂。这无疑是在刻意打击前朝势力,并让李渊老骨头无处寄托。

面对这些冷酷无情的举措,李渊终究还是无可奈何。他是这个儿子的心腹之患,李世民必须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影响,自己才能稳坐龙椅。残酷?不过如此。

一场残忍选择,为了王朝长治久安

在李渊的临终时刻,李世民几次前来探望。虽然二人之间隔阂已深,但李世民还是流着眼泪道:“父皇,您放心,我会妥善安排一切,绝不让您失望的!”李渊已经奄奄一息。他断断续续地说:“儿啊,建成和元吉的儿子,饶他们一命可好?你答应父皇......”

“这事你放心!孩儿一定会做到的!”李世民哽咽着保证。然而,人去楼空之后,他还是将李建成等人的儿子尽数杀害了。因为这是大局所需,自己必须这样残酷地选择。

李世民其实也很痛苦。他面临的政局复杂,如果李建成他们的后代活下来,别有用心的朝臣搞鬼,说不定会出现二次政变。那么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岂不都要落空?

为了大唐王朝的延续,他不得不这样狠下决心。即便这样做让自己的良心隐隐作痛,甚至让老父亲的遗愿落空,他也在所不惜——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远比个人情感来得重要。

唐朝覆灭之后,史家或讥讽李世民残忍无道;或感叹他为了大局,作出的残酷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他这样一个果断之人坐镇中枢,大唐这棵万古长青的参天大树,才得以茁壮生长。

结语:人性的复杂面向

对于李世民这个人,我们不能简单地下一个“奸诈”或“英明”的定论。在这场兄弟争斗与宫廷政变中,他或许使用了某些难堪手段,但终究是这个时代形势使然。没有足够强硬果断的人去担当,大唐覆灭只是早晚的事。

他也一定经历了巨大的良心煎熬与抉择。但最终还是选择狠下心来,只为这唐朝江山社稷得以长治久安。规则多变的宫廷政治,本就注定了游戏者心中难以宁静。我们不应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于他人,而是需要站在历史进程中去审视、理解。许多时候,太平盛世的背后,都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血与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1906.html

“李渊临终前告诫李世民,勿杀此人,结果李世民转身就将其杀了”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雍正很忌惮岳钟琪?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雍正很忌惮岳钟琪?真相是什么?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子孙,也继承了岳飞的武才,成为了清朝著名的将领,屡立战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所有人都看出来,雍正忌惮岳钟琪了。为什么说所有人都看出这一点了呢?其一,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处死功高震主,同时又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作为年羹尧副手的岳钟琪,这时候并没有...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名将:张辽曹操对于人才的策略一向都是“软硬皆施”,为留下一位能人他能礼贤下士,也能加以胁迫,比如不出一计一谋的徐庶。曹操靠着“软硬兼施”麾下招揽了一大批谋士、名将,许...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字世珍,北魏时期镇东将军,王宝兴子,太原晋阳人。名字为北魏孝文帝(北魏高祖)元宏所赐。出身太原王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出任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王琼,字世珍,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太和九年,任典寺...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对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他用“3字”保住性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做到皇帝这个位子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心思缜密、喜怒难测,稍有不慎就会起疑、发怒,那么杀身之祸也就在所难免了。朱元...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年纪轻轻不到30岁(29岁),就把皇位禅让给儿子高纬,自己当上太上皇,这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有人说,高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厌倦了当皇帝的生活,丢下国事,想一心一意去淫乐。不过这个说...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把一手好牌会被打的稀烂,是为什么?

作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鳌拜曾功高盖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鳌拜是大清三朝元老级人物,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后来的顺治,鳌拜都是一路“飘红”,尤其是到了顺治时期,更是风光无限,权倾朝野。顺治皇帝认为鳌拜是一个有用之人,所以在他之后,鳌拜便作为“四大辅...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