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拍《水浒》电视剧时,好汉们不说河南、山东话?|文史宴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21)580

文/娃娃鱼

来自这么多不同地方的人,日常交流自然是用官话,即使其中许多人官话说得不好。而打仗时做细作,则需要通晓各地方言,浪子燕青就是梁山之一个方言达人。

《水浒传》里有个细节,就是晁盖等七个人在打劫生辰纲的时候,假冒从了濠州(安徽)去东京贩枣的客商,到安乐村的王家客店投宿。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七个人当中,有五个是山东人(晁盖、吴用、三阮),一个天津人(公孙胜)和一个北京人(刘唐),现在,他们居然冒充安徽人,难道不会从口音上露出马脚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假如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群好汉的话,那他们行走江湖或是日常交流,并不会使用某地的方言,而是用一种当时通用的语音。

明清时期,它被称之为“官话”,更早一些,也称为“正音、正声、雅音”,后来叫“国语”,现在叫“普通话”。

总之,是一种全国通用的“标准音”。

只不过,今天的人基本已经无法听懂宋代或明代的官话了。

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书影

明万历年间,远涉重洋而来的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编著了一本《葡汉辞典》,首开以拉丁字母标注汉字读音的先河。

辞典中有“官话”这一条目,注解为“官员的语言”。

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对此还有更详细的记载——

有一种整个帝国通用的口语,被称为官话

,是民用和法庭用的官方语言。这种国语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这一事实,即所有的行政长官都不是他们所管辖的那个省份的人,为了使他们不必需学会那个省份的方言,就使用了这种通用的语言来处理 *** 事务。”

在书中,利玛窦还告诉告诉其它传教士,即耶稣会的会友们,没必要去学各省的方言,只要掌握这种通用的语言就行了——

官话现在在受过教育的阶级当中很流行……各省的方言在上流社会是不说的……这种官方的国语用得很普遍,就连妇孺也都听得懂。

利玛窦自己在中国学的就是这种“官话”,他自诩甚至讲得比一些广东的地方官还要好。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书影

随后,在1625年,另一位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等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叫《西儒耳目资》的书,用25个罗马字母实现了对明代官话的注音。

万历、天启年间,恰好是《水浒传》大量刊印的时间,现存完整的百回本如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均刊行于这个时期。

虽然小说的写作和成书要更早,但当时社会的语言情况应该就如几位传教士所描述的那样,

存在一种“妇孺也都听得懂”的通用语。

行军打仗、官员任职、商人经商、举子赶考都用得着,否则,南来北往的人就无法交流。

这种语音的发音规范,可参考明初官方修定的韵书《洪武正韵》,其中说

“何者为正声?五方之人皆能通解者斯为正音也”。

清初修《康熙字典》,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希望确立全国的语音标准。

当然,国人讲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比如广东人梁启超觐见时,光绪皇帝就几乎听不懂他讲的官话。

出版于14世纪的《洪武正韵》

《水浒》里的好汉们走南闯北,行军作战从塞北到江南,如果不使用标准音,一来可能寸步难行,二来很多乔装卧底的计谋都没法实施。

《水浒》巧妙使用方言的高手是浪子燕青,出场时即介绍说他“亦是说的诸路乡谈”。

这里的“乡谈”,即指“方言”。

燕青伪装身份使用方言的记录有三次:

之一次是去泰安州打擂,装扮成山东货郎,说的乡谈、唱的山东货郎转调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

第二次是和戴宗去东京寻招安的门路,在万寿门边被军汉盘问,便假冒从小在开封府混的公人,以一口“乡谈”顺利过关。江西人戴宗不会讲河南话,只好用一声冷笑,掩饰过去。

第三次是在扬州城外的定浦村,假冒方腊手下的虞侯叶贵,此时“改作浙人乡谈”、“打浙音”。

考虑到燕青是大名府人(河北人),所以他至少会说河北、河南、山东和浙江四地的方言(会讲浙江话这一点比较坑),确实是做间谍的一流人才。

后来柴进去方腊那里做卧底,选他同行,理由之一,就是他晓得诸路乡谈。

燕青是梁山之一语言达人

鉴于小说特别设定了“乡谈”只在伪装身份时才会使用,由此反推,我们可知燕青平时与兄弟们交流时,并不用方言。

另外,怕方言不通而露陷的情况,也是有的。

攻打杭州时,吴用让梁山上三对夫妻扮作梢公梢婆,混在富阳县的运粮船里,并且特别嘱咐他们“都不要言语”。

三位女头领均为山东大妞,此时既不能说山东话,也不能说普通话,所以只能不说话。

还有,小说里写鲁智深讲话时带明显的关西口音,开口“洒家”,闭口“撮鸟”,但再不标准、口音再重,那也是普通话,而不是纯粹的关西方言。

所以,在安乐村的王家客店里,吴用抢在晁盖前头回答了何清问话,使用的应该就是客商们常用的标准音。

作为受过教育的文人,他的发音恐怕是七人之中最标准、最没有破绽的。

最后补充几句。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梁山好汉们,是不是人人都能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通用语?

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现代普通话的广泛使用是花了巨大力气推广,以及教育深度普及的结果,就在不到百年之前,民国很多大师的国语都非常令人捉急,何况普通百姓。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南京人安道全、王定六,苏州人马麟,湖南人吕方、蒋敬和一堆大北方人之间,存在沟通上的困难,甚至江州系的戴宗、二穆、二童都会有这个问题。

这里面,又涉及到另外一点,即

“文学设定”

在文学宇宙里,三国的武将们四处征伐,无论来自何方,对阵喊话,对方必然都能听懂;水浒里不识字的山东人李逵,跑到江西九江当小牢子,也不会因为方言问题混不下去;西游记就更厉害了,天上地下的神仙妖怪,个个都自带Buff,天然会说我大唐上国的语言。

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玄奘法师是在学习了梵文及其它语言之后才完成了取经和译经的任务。

一方面是通用的标准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是小说家通过设定回避了语言上的障碍,这种操作和今天电视剧的操作非常类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2170.html

“为什么拍《水浒》电视剧时,好汉们不说河南、山东话?|文史宴” 的相关文章

来俊臣之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来俊臣之死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来俊臣是武则天创建的武周时期著名的酷吏之一,他以告密起家,成为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左右手。在武周朝的酷吏政治时期,来俊臣大肆诬告朝臣和李唐宗室,采取残酷的刑讯手段,为武则天坐稳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自古酷吏的下场一般都不...

姜维奉行诸葛亮北伐的国策 诸葛瞻为何还要反对姜维

姜维奉行诸葛亮北伐的国策 诸葛瞻为何还要反对姜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执行的是诸葛亮的北伐国策,为什么诸葛瞻还要反对姜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邓艾带着两万军队偷渡进蜀国境内,刘禅派诸葛瞻率军前往抵抗。从《三国志》记下来的情况来看,诸葛瞻打这场仗,打得非常奇怪。有哪些奇怪的地方呢?(诸葛瞻剧照)一是当诸葛瞻带着军队...

朱元璋为何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意孤行?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意孤行?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在确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明白日后有人会反对朱允炆了。那么,朱元璋既然已经知道有人会反对朱允炆,他为什么还要立朱允炆为帝呢?我们说朱元璋料定有人会反对朱允炆,这个话是有充分证据的。最重要的...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春秋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载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春秋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载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春秋时期有不少美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夏姬夏姬(约公元前640年前后―?),姬姓,名“少(上孔下皿)”,春秋时期郑国公主。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逝世后,吕后是靠什么手段控制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提到我国女性当权的代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吕武”,她们分别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以及唐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很多人把武则天和吕雉视为正反面的代表,认为吕雉是一位凶狠残暴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统治者昏庸无比,官宦腐朽透底,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只能揭竿而起,尤其爆发了黄巾军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地方权贵却借机发展力量,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群雄中,最初曹操的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他却能一步步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