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与皇太极以“议和”相较量,到底谁成了赢家?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与皇太极以“议和”相较量,到底谁成了赢家?
努尔哈赤死后,在后金国内部,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一场汗位之争。
这时,镇守辽东的袁崇焕也自是想到了这一层。所以,为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一方面以探查后金国内部虚实,为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为修复松山、杏山、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堡争取时间。袁崇焕便以“议和”为名,专门派出傅有爵、田成和李喇嘛一行三十四人赴沈阳“和谈”,同时为努尔哈赤吊丧以及庆贺新汗皇太极。
袁崇焕的这一招,可谓无可挑剔无无懈可击。
不过,此时的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他自是一眼就看出,袁崇焕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背后所掩藏的真实意图。
所以,他对傅有爵一行的到来,不但盛情款待,还亲自带领他们参观军兵营帐,并于一个月后,特派方吉纳、温塔石等后金国官员随同傅有爵等回访袁崇焕,同样是想借“议和”来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那么,皇太极想要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要知道,皇太极承继汗位后,可谓是内外交困威胁重重。
一方面是来自外部。这时,八旗兵新败于宁远,士气低落,明朝大军横扼于前,朝鲜威胁于后,蒙古环伺于侧,四面受敌,处境孤立。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后金国内部。这时除八大贝勒争权外,更主要的还是从努尔哈赤攻取抚顺城开始,每攻占一城,掠夺一地,对广大辽东汉民的屠杀和奴役,尤其是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 1625年)十月的大屠杀,不仅造成了极紧张的民族矛盾和汉民恐慌,更严重地破坏了辽东的社会生产力,以致生产凋敝,物价腾贵,人心不稳,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皇太极登上汗位后,虽然已做出一些改革和调整,但要做好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袁崇焕所提出的“和谈”,也正是皇太极所迫切需要的。
所以,在双方“和谈”期间,皇太极对内快速出手,一改努尔哈赤时期“共议国政”的格局,并通过削弱八旗贝勒权力,重新任命总管大臣和辅佐大臣、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统治集团等多种形式,来不断强化后金的内部统治,缓和女真与辽东汉民等民族的矛盾。
与此同时,为解除后顾之忧,皇太极还以种种借口,迅速出兵朝鲜,迫其屈服,仅历时两个多月,就结束战斗。为进攻明朝做准备。
而袁崇焕呢,他提出与后金议和,其目的也是为争取时间,进一步加强兵备和防御设施建设。
不过,他的这一初衷,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即反复警告他)。
当然,尽管如此,袁崇焕一面上书解释,一面加紧防御设施的建设,并很快修复了山海关外锦州、中左、大凌等城堡,直接为随后的“宁锦大捷”提供了保障。
当然,据说,袁崇焕为确保自己这一计划能顺利实施,得到后援,甚至还不惜献眉“阉党”。
总之,无论对于袁崇焕还是皇太极,他们这次所谓“和谈”,正可谓各怀目的各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