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安排,当道下寨,就能阻挡张郃率领的魏军吗?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16)600

公元228年的春天,面对张郃的重重包围,街亭守将马谡追悔莫及,他此刻已经明白,违背诸葛亮的安排,已经是注定无法挽回失败了。

只不过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战争也不会给人反省的机会。

随着张郃一声令下,魏军全军出击,蜀军被打得大败,这场直接改变了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结局的“街亭之战”,胜负已分。

只不过无论是当事人马谡和张郃,亦或是一生都在积极筹谋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们都没有想到,“街亭之战”的影响力会比他们想象中持续更久。

以至于主角马谡一度成为了民间故事里“眼高手低”的典范,跟“纸上谈兵”的赵括并列,贻笑千年。

那么,如果当年马谡没有一意孤行,自作聪明地在山顶扎营,而是直接来到道路中间建设营地,以此来阻拦住张郃的大军,街亭之战,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一句话:“《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虚”,而这点在罗贯中对于街亭之战的描写上,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啥呢?因为整个战役的过程演绎,基本是符合《三国志》正史对于街亭之战的描述,但是恰恰在指挥官的人选上,罗贯中来了个“偷天换日”,把本来属于张郃的功劳,“嫁接”给了司马懿。

《三国演义》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

但实际上,这场街亭之战,在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司马懿的参与,公元228年的时候,司马懿正在被魏明帝曹叡委任驻扎在宛城一带,后来在孟达造反后,急行军前往平定:

“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也就说,广大三国爱好者熟悉的街亭之战,本质上属于是罗贯中给司马懿“代打”的一场胜利,是服务于小说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分明而加入了虚构元素的情节。

当然,我们也说了,街亭之战的整个战局发展,跟历史上的演绎差别其实并不大,所以无论是张郃还是司马懿,在面对马谡的战术错误时,抓住战机的表现其实都是一样的。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打街亭之战呢?这就要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开始说起了。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诸葛亮的北伐,似乎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的北伐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基本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的,后世的历史学家,也经常拿一些三国当代的官员和学者的说法,去质疑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例如吴国的薛珝,在出使蜀国后回国,就对孙权说蜀国是“经其野民有菜色”:国家里人民都吃不饱了,还出兵北伐干什么呢?

但是之一,薛珝出使蜀国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61年,诸葛亮病逝在公元234年,都过去了近三十年,蜀国国力疲敝的锅,显然不应该扣到诸葛亮的头上。

其次,诸葛亮的北伐,尤其是之一次北伐,跟后来的蒋琬、姜维等人主导的北伐,有本质的不同。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时候,根据历史记载,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三国志》的记载是: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直白点说就是整个曹魏的西北边境地区,对于诸葛亮北伐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等到诸葛亮亲自率兵出征的时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还没等反抗就直接投降了,而以长安作为地区中心的关中,一片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连魏明帝曹叡都不得不亲自出马对抗诸葛亮的大军了:“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

假设我们是同时代的人,不管是身处曹魏也好,蜀汉也罢,在没有上帝视角的情况下,面对诸葛亮掀起的这次北伐,面对诸葛亮出兵所带来的影响力,真的就敢拍着胸脯保证,“兴复汉室”的大业,一点没有成功可能吗?

诸葛亮的大军,距离长安可是近在咫尺了,而长安作为西汉王朝的首都,它的政治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一旦被诸葛亮拿下,曹魏作为此时建立还不到十年的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还能剩下多少呢?

所以此刻的诸葛亮,或许也对自己的北伐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希望,而如果要想拿下长安,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住战略要地街亭,我们翻开地图来看,街亭刚好位于长安附近的略阳一带,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只要能够把街亭守备住,曹魏的援军就无法对诸葛亮已经占据的三郡之地产生威胁,蜀军则可以长驱直入,直捣长安城下。

所以街亭之战,对诸葛亮的北伐而言,是一场不得不打,并且一定要打赢的关键战役。

可这么重要的战役,又为什么要交给马谡这样一个新手将领呢?

其实真正的三国历史爱好者,并不会真的觉得“马谡是个无能之辈”。

《三国演义》中记载过一段马谡的精彩表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这段是马谡对于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采取战术的个人看法,而罗贯中这段记载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在《三国志》正史中,马谡同样有一模一样的,对诸葛亮的建议,从这点可以看出,马谡至少军事参谋的能力,绝对不是所谓的“不知兵”。

而且从马谡早年的经历来看,他不仅参与过军事,还有过行政经验:“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而诸葛亮向来以喜欢提拔优秀的年轻人才著称,后来接替诸葛亮执政的蒋琬、费祎,以及从曹魏投诚的姜维,几乎都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更何况“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又被诸葛亮“深加器异”的马谡呢?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不培养马谡,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所以街亭之战诸葛亮会力排众议启用马谡作为主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诸葛亮来说,可能他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让这个自己一直以来很欣赏的年轻人获得一个建功立业的空间,将来也能够把更多的任务和重担交给马谡。

况且,诸葛亮也不是完全放手让之前没有独立率军经验的马谡自行其是,他派出了宿将王平辅助马谡:“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一方面是考虑到马谡没有统兵经验,有王平在可以做一个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马谡能够跟王平多多学习一些东西,在街亭之战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不过,诸葛亮的预估是非常美好的,到了战场的现实,就出现了极大的偏差。马谡刚率兵来到街亭,就表现出了临战经验不足,只知道死磕书本的“做题家”气息。

街亭这个地方的中央,本身是有一条宽敞大道的,而诸葛亮的战术安排,也是要求马谡能够在道路中央扎下大营,直接阻滞曹魏援军的步伐。

可马谡却自作聪明,并不想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布置军队,因为他自己考察地形后,发现街亭附近有一座南山,这座南山的地形非常险要,如果在此驻扎,当曹魏军队前来的时候,刚好符合《孙子兵法》中“居高临下”战斗优势。

于是乎,马谡就将军队全部带到了南山上驻扎,而这一下子,蜀军就等于舍弃掉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

作为副将的王平,面对马谡这种令人“智熄”的操作,当然不可能视若无睹,于是连番规劝,但马谡的态度很坚决,就两个字,“不听”:“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

而曹魏方面,张郃得知了马谡的行为,可以说大喜过望,于是马上率兵,先断绝马谡军队的水源,当马谡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紧接着张郃率领大军包围了马谡驻守的南山,先是围困了几天,估计马谡的军队因为缺乏水源,军心已经接近崩溃之时,发动大军对其进行合计,最终将马谡打得大败:“张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

马谡的军队中,只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马,还维系着基本的架构,并且能够组织起有效抵抗,让张郃怀疑有伏兵,所以不敢继续进攻,保持了这支大军最后的一点有生力量:“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街亭之战就这么以蜀军的全面失败告终,而街亭之战的失败,造成的后果也影响也极为严重,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战果,三郡之地重新回到了曹魏手中,而诸葛亮本人只能带着几千户人家徐徐撤回汉中,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宣告失败,自此以后,诸葛亮的北伐,再也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

当然,马谡自己,也为这次战役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收谡下狱,杀之。”

那么,如果马谡当年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直接在街亭的道路中央扎营,街亭之战会胜利吗?诸葛亮的之一次北伐,又会有哪些不一样的结局呢?

其实如果马谡当道扎营,虽然不会有在南山扎营这样的大失败,但是想要赢过张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毕竟此时的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中硕果仅存的一员,而他的军事才能,也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为:

“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就连诸葛亮本人都对张郃有很深的顾忌和忌惮,初出茅庐的马谡加上名不见经传的王平,恐怕对上张郃的胜率也不高。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些细节,那就是马谡本质的身份,属于蜀军的“先锋”:“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也就是说马谡实际上要起到的作用,是守住街亭直到大军前来接应,所以说如果不是直接要击败张郃,而是想办法拖延张郃一直到蜀军主力到来。

这点马谡只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来做,想必胜率还是很大的,等到蜀军的主力,比如魏延、吴懿这群人到来后,大家一起面对张郃,街亭之战就可能会是另一个走向。

但是如果把街亭之战放到整个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大环境中,我们就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街亭之战本质是一场很典型的“胜利收益远小于失败损失”的战役。

假设打赢了街亭之战,实际上也只是让蜀汉获得了一个能够攻取长安的机会,要知道此时的长安,魏明帝曹叡已经亲自前往镇守了,而曹魏除了张郃以外,还有曹丕的托孤重臣大将军曹真的兵马能够调动,所以蜀军假设打赢了街亭之战,接下来要面对的还有曹真的大军:“一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

要知道曹真在曹魏政权中,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地位,都不是张郃能够相比的,如果说街亭之战中张郃只有资格率领五万人的话,那么曹真能够动员和指挥的人马,至少也在十万之上,再加上曹叡亲自指挥的长安兵马。

诸葛亮要面对的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

因此,街亭之战如果马谡没有自作聪明,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达成战术目标的可能还是很大的,但是对诸葛亮北伐的整体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巨大,北伐本身的胜率,依然不算太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5481.html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安排,当道下寨,就能阻挡张郃率领的魏军吗?” 的相关文章

徐敬猷:唐朝时期大臣,随兄长徐敬业发动扬州兵变

徐敬猷:唐朝时期大臣,随兄长徐敬业发动扬州兵变

徐敬猷(?—684年),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开国名将李勣之孙,英国公李震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凭借门荫入仕,担任盩厔县令。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兄长英国公徐敬业以匡扶唐中宗为名,发动扬州兵变,遭到武则天派遣的左玉钤卫大将军...

梁师都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实力怎么样?

梁师都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实力怎么样?

隋末唐初,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梁师都是隋末实力最弱的枭雄,最盛时也只占有陕北一地,但也是最后被唐朝消灭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地狭兵少,为何能长期与唐朝抗衡,还差点颠覆唐朝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仕隋梁师都出身夏州朔方郡大族,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懂得...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北周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期间,随之而来的大隋朝完成了对南朝陈的统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爆发三总管之乱。益州总管王谦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两个月后就兵败被杀。王谦拥兵数十万,又有巴蜀天险为凭障,为何仅两个月就迅速败亡了呢一,出身名...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刘备如果能统一三国之,一定会除掉哪些人?

刘备如果能统一三国之,一定会除掉哪些人?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在三国之前,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霸业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

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录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录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夏商西周时期出了不少美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妺喜“红颜祸水”的典故就是根据她来的。夏朝夏桀的王后。有诗云“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正是如此楚楚动人,婀娜多姿。夏桀造倾宫、筑瑶台、象廊、玉床、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给妺喜居住。并...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九龄是岭南(今广东韶关)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在现代社会刚进学前班的五六岁年龄时,就能够出口成诗,被当地人引为骄傲。当地迄今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7岁那年他随家人去游览宝林寺,此时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领本府的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