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虚假的三姓家奴,吕布杀义父固然 *** ,但丁原与董卓也是一丘之貉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6-04)420

《三国演义》永远也无法解释,三姓家奴的吕布为什么能让忠心耿耿的高顺誓死追随,智勇双全的张辽又为何会在丁原死后毫无作为。

以及何太后为什么阻止他的兄长何进杀宦官;何进死后他的弟弟何苗又为何被何进手下杀死;何进、何苗死了手下又为何都主动投靠董卓?

从汉灵帝死后,到汉少帝刘辩出逃撞上董卓的这41天里,如此多不合常理的谜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谜团。

东汉没落到三国的这41天里,真就像诸葛亮一句简单的“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只是汉灵帝一人昏聩吗?

本文将抛弃传统的忠臣、奸臣视角,以4700字长文,还原一个汉灵帝驾崩、权力真空后:从何太后、董太皇太后;到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再到并州刺史董卓、武猛校尉丁原;再到司隶校尉袁绍、主簿吕布全员恶人;唯一的好人却是后世被骂为“奸雄”,时任典军校尉曹操的隐没真相!

一、何进、何太后、何苗并非同父同母的亲兄妹

我们都知道,董卓入京为何很快就失控了,因为召他入京的何进死了。而何进死在了哪,宫中的宦官手中,何进妹妹何太后的地盘里。

那何太后为何会坐视他的哥哥何进死亡?因为何进不是他的亲哥哥!很多人望文生义,下意识就觉得何进、何太后、何苗是一家人,利益一致的整体。

但这大错特错,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先嫁朱家、后嫁何家,在朱家生了朱苗、到何家生了何太后,而她只是何进的后妈。所以何苗也就是朱苗,是何太后同母异父的兄妹;何进是何太后同父异母的兄妹;何苗与何进是异父异母的兄弟。

汉灵帝死后,何太后、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这个本该是汉少帝刘辩最稳固的支持团体。因为舞阳君的改嫁,有着天然的不稳定性。

何太后的核心利益,是让儿子刘辩坐稳皇位,自己当至高无上的太后。所以汉灵帝死后之一波权力斗争来了,何太后上边还有一个高一辈的董太皇太后,汉灵帝在的时候就很嚣张。

何太后儿子都当皇帝了,自然容不得她倚老卖老。董太皇太后也不干了,就大骂何太后:“你现在这么跋扈,不就是仗着大将军何进吗?我弟弟董重还是骠骑将军呢,逼急了杀了何进也不是不可能”!

何太后一听怕了,急忙去找何进商量,兄妹一合计干脆先下手为强。何进连夜带兵包围骠骑将军府,董重为了体面选择自尽,因为大嘴巴害死靠山的董太皇太后很快也“抑郁而亡”了。

杀了骠骑将军董重,何进作为外戚大将军,瞬间成了京城权势更大的人。对主少国疑的刘辩皇权隐隐产生了威胁,而宦官作为依附皇帝而生的群体,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二、宦官护主以及灵帝的谋划

由于“党锢之祸”,东汉后期的皇帝对士族就谈不上信任,他们反而相信宦官群体。因为士族在地方有名声、有田地、有家族,不当官了生活也很体面。

宦官不一样,有皇帝庇护他们才能风风光光,真被赶出宫他们就是人人喊打的老鼠,所以宦官是皇帝的死忠。加上黄巾之乱时,允许各地太守自主招兵,各种地方势力做大加剧了汉灵帝的不安。

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所以汉灵帝召集各地精锐,组建了西园八校尉。其中袁绍、曹操、淳于琼皆在其列,可见汉灵帝是想组建一支自己控制的精兵强将的。

所以就让宦官蹇硕作为元帅,统领西园八校尉,作为自己的亲军。而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一家两大将军的外戚何家,就引起了汉灵帝的忌惮。

一方面汉灵帝想将何进调出京师,另一方面还怕何皇后做了太后,再把何进叫回来做依仗,甚至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汉灵帝与宦官谋划之后,决定以西凉边章、韩遂作乱为由,派何进出兵征讨西凉。进而让蹇硕的西园八校尉,完全控制京师,作为后来皇帝的心腹。

但是宦官中人才不够,为了军队战力吸纳了士族才俊,士族并不甘心做宦官的打手。更何况“党锢之祸”双方仇怨很深,八校尉之一的袁绍就选择向何进告密,让何进以等待徐州、兖州兵马为由拖延时间。

这一拖延正好把汉灵帝拖死了,汉灵帝临死急了,决定彻底掀翻外戚何家。他在驾崩前让蹇硕诛杀何进,改立二皇子刘协为帝,摆脱强大的外戚、维护皇权。

这时宦官相比士族,人才不足的缺陷又暴露了。西园八校尉中上级军官太多士族出身,蹇硕手下的司马潘隐,在何进入宫时告密了。

何进没有入宫被杀,加上士族支持,汉少帝刘辩还是坐稳了皇位。外戚何进和士族赢了,自然不想放过宦官,就密谋诛杀宦官。

宦官群体内部发生分裂,他们决定出卖蹇硕,换取何进的饶恕。中常侍郭胜和何进是同乡,曾经还帮过何皇后得宠。就主动劝说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将蹇硕交给何进报仇,死道友不死贫道。

于是掌管西园八校尉的蹇硕,在被宦官群体抛弃后,死在了何进手中。到这里何进想收手了,但是袁绍为首的士族却不让他罢手了。他们说以前的大将军窦武,就是想杀宦官死的,现在你有了这个想法,宦官不死绝你就得死。

三、士族的野望与边军的野心

袁绍真是为何进十几年后的安危考虑吗?士族哪有那么好心,他们不过是想趁机杀光宦官群体,让皇帝以后只能彻底依靠士族,扩大士人群体的势力范围。

刘辩太小不懂事,但何太后这个母亲可不傻,她也知道再继续下去何进就控制不住了。她说:“从古到今,宦官就管理宫内,这是汉家的规矩。再说先帝刚死,我们怎么能完全依靠士族呢”?

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 ——《后汉书》

当何进与何太后利益冲突时,舞阳君这个后妈自然站在亲生女儿这边。她劝何太后,不能让何进杀光宦官,不然皇帝还小,你们母子会成为他专权的傀儡。

与何进异父异母的何苗,自然站在母亲和同母异父的何太后这边。他劝何进,你现在这么威风,是因为宫里的皇帝外甥和太后妹妹,事情不要做绝了,不要忘记贫贱之时,那些士族用是什么鼻孔看我们的。

何进犹豫了,他也怕继续下去,一是自己失败没有好下场,二是何皇后母子倒了、袁绍这些士族会抛弃他。但士族却不允许他犹豫了,他们下定决心要灭了宦官群体,扩充自己的权力边界。

袁绍就联合虎贲中郎将袁术,四处奔走、让边军势力入京,让何进彻底骑虎难下。河东的董卓、并州的丁原,就是他们选来煮沸这潭水的助力。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 ——《三国志·卷十七·张辽传》

并州丁原离洛阳只有一条黄河,就先派张辽入京归何进指挥,好趁乱在京城争高官做。董卓相对较远,直接全军开进河东,等着全部筹码赌一把的机会。

典军校尉曹操看清了袁绍的谋划,嘲笑的说道:“宦官专权自古就有,不过是靠皇帝的宠信,只诛首恶派一队狱吏就够了,需要动用边军入京城吗”?

但没有人理会曹操,因为中上级军官大多是士族出身,曹操这种阉宦之后的人才只是凤毛麟角。看不看得明白并不重要,是要对士族利益足够大,装聋作哑又能如何。

所以何进手下袁绍这帮人,就把河东的董卓、并州的丁原,以及东郡太守桥瑁、府掾太山王匡这些人,一股脑都往京师召集了。在高贵的士族子弟想来,一群傻大黑粗的泥腿子,自己用完给他们点赏赐,他们还不得感恩戴德?

四、边军的失控与皇权的倒地

于是,当董卓、丁原这些边军入场后,就不再只是顶层权力争斗,而是变成了地方对京城的逼宫。

何进欲诛中常侍赵忠等,进乃诈令武猛都尉丁原放兵数千人,为贼于河内,称‘黑山伯’,上事以诛忠等为辞,烧平阴、河津莫府人舍,以怖动太后。 ——《后汉书》

既然何太后为了儿子的皇权,不让诛杀宦官群体。那袁绍等人就以何进的名义,让丁原、王匡、桥瑁这些人,直接装成反贼进驻河内、把孟津渡口都给烧了。

潜台词就是不给我们边军升官发财,我们可不管什么皇帝、太后,跟着大将军干也是干。动了兵马性质就不一样了,何太后代表的皇权被触及了底线。也不管什么以后了,先把何进骗进宫杀了再说。

杀了何进再让何苗去安抚军队,但从汉灵帝时期,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就是制衡关系。双方没少明争暗斗,中上层军官仇怨不少,何进的手下派何苗掌权秋后算账。

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进部曲将吴匡,素怨苗不与进同心,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34;遂引兵与卓弟旻共攻杀苗於朱爵阙下。 ——《三国志》

何进手下吴匡就带头说:“大将军想杀宦官,是车骑将军不让。现在大将军死了,车骑将军活得好好的,就是他们搞得鬼,兄弟们为大将军报仇”。

董卓的弟弟董旻知道哥哥早有谋划,也趁乱杀了何苗不让局势稳定。何进、何苗都死了,这些人群龙无首还杀了车骑将军,只能由董旻牵线投靠董卓了。

袁绍为代表的士族想的很好,用边军入场对抗何太后的皇权,杀了宦官扩充士族权力空间。而后再给边军一些赏赐,自己就成了赢家。

丁原、桥瑁这些人确实是想趁乱升官,丁原受封执金吾就很高兴,但董卓不是这些想的。李儒更不会就此罢休,早就在等汉灵帝死后大乱的董卓、李儒,成功在宦官死伤惨重后入京,并无损收编了何进、何苗手下的京城军队。

李儒的智谋和董卓的决断,让边军不再只是一把任人使用的刀,而是成了皇权落地的催命符。

五、士族的失算与天下的大乱

士族胜在人才,谁上来都得用他们;但也败在拖家带口,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想要万分周全。董卓以快打快,三千人就敢在京城门口跑马,装成几万人阵势。入京直接收编何进、何苗的京军,然后再让大军入城控制洛阳。

彻底让谋划半天的袁绍失算了,没了兵权什么都是虚的,士族只能把目光投在丁原的并州军身上。不是因为丁原不狼子野心,而是相比掀桌子的董卓,丁原只是想割一块大蛋糕,丁原只是司马当活马医的最后尝试。

但很可惜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不止丁原有野心,他的手下吕布、张辽冒死奔走不也是为了升官?丁原是在士族控制下,给他们升官;董卓是要把士族桌子掀了,让他们边军登上桌面;谁能给的利益大,不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只是吕布杀了丁原吗?不,是从丁原、吕布、张辽、高顺,乃至每一个兵卒闯进京城的野心,驱使他们走向能给他们更大利益的董卓。

董卓给吕布许诺了什么不清楚,但丁原死后他的骑都尉变成了吕布,并州军的统领也成了吕布。相比整个并州军的军权,《三国演义》中的一匹赤兔马难免显得小气,爱好永远比不过事业、野心。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三国志》

正是这种全军托付的信任,吕布才认了董卓为义父。正史中吕布也只认了这一次义父,“三姓家奴”同样是小说虚构,吕布杀上司是事实,但义父只有董卓一个。

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拖家带口、家大业大,导致士族无法之一时间快速决断,给了董卓占先手的机会。但家大业大,同样导致士族能输无数次,董卓一次也输不了。

失算的袁绍、袁术兄弟逃出京城,就带着以前火烧孟津的桥瑁、王匡,组成了“诸侯会盟讨董”,进而拉开了汉末三国的大纷乱时期。

但回首整个始末,除了劝阻让边军入京的曹操,又真有一个真正的忠臣吗?无非是各有各的野心,但终究都是一丘之貉。

所以当多年以后,曹操成了曹丞相,也成了士族大骂“曹贼”的时候。回首往事,写下的那篇《叙志令》:“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我是相信当时的曹操,真没有袁绍这些人的动乱之心。只是想尽忠职守,做个征西将军曹侯。不是因为相信曹操的品德比袁绍更高尚,而是相信他就是当时人人鄙视的阉宦之后,他的利益与皇权高度重合!

但很多路,走了上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你不能回头,跟着你的那么多人更不会让你回头,等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时,你再信他是忠臣就是傻子了。

原因无它,以道德看世界越看越乱,以利益看世界一看就透。哪有什么忠臣、奸臣,不过是不同出身、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做出不同的利益抉择罢了!本文4700字,难写众人纷争,仍有很多细节无法写尽,更多的见解和细节,评论区尽可发表见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7372.html

“虚假的三姓家奴,吕布杀义父固然 *** ,但丁原与董卓也是一丘之貉” 的相关文章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就没有防备东吴吗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就没有防备东吴吗

对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他有没有防备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在出兵攻打曹操期间,盟友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后人以“大意失荆州”来形容这段历史,《三国演义》小说更是把荆州丢失归结于关羽一时大意,而大意失荆州”已经发展成为民间俗...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太高抬诸葛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被妖魔化的周瑜三国时期,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是谁?魏、蜀、吴三国都有一位,魏国的是郭嘉,死时才37岁,蜀国的是庞统,死时才36岁,而吴国便是周瑜,也是36岁。这三人的死,对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打击都相当...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宋朝时期的士大夫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宋朝时期的士大夫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士大夫作为宋代的政治主体和文化精英,宋朝之兴盛自然离不开其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是自汉唐盛世之后的另一个盛世王朝。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可见宋朝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宋朝...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还不知道: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清朝历代皇长子,都非常难做,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康熙的长子胤禔被幽禁致死,雍正实际的长子弘时也被削除宗籍,乾隆的长子永璜也被训斥早逝,道光的长子奕纬更是传...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刘备打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比...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