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百团大战可以摆上台面的争议有哪些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6-07)530

聊百团大战争议问题之前,笔者首先申明两点:

一是历史不是数理化,它没有一百分的正解、甚至可以讲,如果你说提供的答案是正解,那也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历史,我们只能梳理出脉络和线索,只能对其大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而无法丝丝入扣、严密合缝,更无法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即使你这一时刻提供出一个标准答案,下一秒你就得修改!

因此,讨论某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不是刻意进行褒贬当事人,而是更多地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喜恶某历史人物与对某事作出客观分析是两码事、两个概念!

二是有读者留言,认为本公众提供的材料和内幕不够劲爆。这真是无语。驰洲公众号的文字纯粹属于党史军史业余爱好者所为。笔者所能接触到的史实和资料都是公开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笔者所能查阅到的资料绝对比任何一位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要少得多。

笔者所写的这些历史,只不过加入了个人的理解、思考、推理分析判断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而已。

如果要寻求所谓劲爆的“内幕”。很抱歉!驰洲公众号力所不能及。

我们切入正题。

前面我们用了一篇文字,将彭德怀元帅《自述》里的关于百团大战的内容整理出来了。

在文字里笔者没有夹带任何个人情绪,完全根据彭老总的回忆录整理的。

从整理出的文字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彭老总自己对百团大战有一个评价;二是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关于百团大战的争议,不是今天才有的,当时就有了。

笔者看了许多关于百团大战的争议,内容列得特别多,而且比较杂,似乎随随便便就能产生一个争议点出来。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内容或争议点有上有下、有高有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样的评论和争论,笔者个人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

即使是争议,笔者觉得还是要认真梳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怎么回事,而不是兴之所至,随便可以列出一条出来,那样不可取。

换句话讲,我们还是要理清思路,把脉络搞清楚,不能随便发现一鳞半爪的东西就开始发表高论。

那么,怎么样才能整理清晰呢?

笔者觉得一定要深刻把握当时时代背景、我党当时的大政方针以及我们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只有把握了这些前提,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做是合理的。否则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把握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就能将百团大战置于其中,然后逐一分析、判断。这样,才是对历史事件负责的表现;这样,我们才能理性的、客观的对待历史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从历史事件中知晓得失,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解决今天的事。

那么,就百团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哪些方面可能会产生争论呢?是的,不是事件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争论的。

笔者梳理了下一下,百团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应该产生争议的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

之一,当时我党我军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百团大战是否合我党当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百团大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发起的更大的一次战役行动。我们要看它是否遵循我党的主要方针政策,是否顺应当时形势发展,是否对推动抗日战争和我党我军的发展有利。

如果上述几个有利于证明是正向的,那只能说明百团大战是积极的、正面的,我们必须肯定和褒奖。

相反,如果百团大战违背了大方向,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后果,甚至带来惨重损失,那它就应该被否定的。

第二点,我们要搞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组织指挥程序问题。

许多事情做得是对的,结果也是好的、积极的,但从组织程序上来讲,可能违背了一些基本要求。

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是整个事件是好的、正面的,可在组织指挥程序上存在明显的问题,那么我们也需要研究并找出不足,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

百团大战的发起、进行、深入、结束。如果整个组织指挥过程是符合规范的,那么也不应形成争议。

第三,对作战效果的评估。对作战效果评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整个作战过程是否有收获,产生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无论古今中外,对一场战役战斗都必须作为评估。

一场战役或者战斗,改变了整个战争进程,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或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那必须要肯定和褒扬。

相反。如果一场战役、战斗打得不好,效果很差,给整个战争态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对整个战争的走向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这场战役、战斗一定是失败的。或者说,是要被批判的。

笔者认为,不仅仅是百团大战,其它战争、战役、战斗均可以通过这几个层面来衡量。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角度一起聊聊百团大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7727.html

“百团大战可以摆上台面的争议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天子死法?隋炀帝为何会选择这种死法?

什么是天子死法?隋炀帝为何会选择这种死法?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大业。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王朝的“嫡长子传位制”,他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不过,杨广并不甘于做做富贵王爷,所以他处心积虑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杨勇性格宽厚仁和,且很有才学。可是他却因为喜好...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308年12月3日 ),字宣茂。陈留圉城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太尉高柔第三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光出身世代法家,年少时就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幽州刺史、颍川太守、黄沙御史、廷尉等职,后封延陵县公。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后来权势很大,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唐朝,人们除了提到盛世之外,还会提到美人,因为不论是杨贵妃还是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会提及名字的女性,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武则天,甚至还成为了当时...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向北汉称臣,反抗北宋。但李筠起兵仅两个月,就被赵匡胤消灭。为何李筠要向手下败将北汉称臣一,早年从军李筠早年从军,在后唐秦王李从荣手下担任护卫,因为擅长骑射,能拉百斤大弓,所以很得李从荣重用。...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许平君,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75年,16岁的刘询终于脱单了。说起来,刘询虽是皇族之后,可他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在他出生不久,便受巫蛊之祸的连累,以罪人的身份被养在关押在监狱里。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奶娃娃,被丢到监狱里,结果可想...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最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