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舟口述:大帅府“杨常事件”目击记(下)
※本文摘自《沈阳文史资料》第五辑(1984年3月);作者:张汝舟 口述,田瑗 整理补充;原标题《杨常事件目击记》
正文
(接上期)
三、铲除内奸
张学良和南方和平统一的愿望,初步实现了。但张想到此事势必引起杨、常的反对,对此肘腋之奸不除,则谋和、易帜的大计,实难顺利进行,因之他决心先除内奸。
张学良
杨宇霆其人野心极大,早想夺取东北大权。当张作霖在世时,杨见老帅机智过人,老谋深算,又有他创业时期生死之交的伙伴,各据封疆,手握重兵,所以杨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俯首贴耳,听任老张驱策。尔今老张已死,小张少不更事,威信未孚,正好乘机夺权。于是他对小张同南京合作大兴问罪之师,说这等于把“赤化”引进东北来。这曾遭到小张婉言拒绝,杨又向小张提出种种难题,如要求扩大兵工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收容张宗昌、褚玉璞出关等等,要小张立刻答应施行。其势咄咄逼人,意在逼小张下野,自动让贤。结果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枪毙杨、常事件。
(一)“鸿门宴”
1928年秋,杨宇霆伪托为其父办寿,邀张学良夫妇到杨府赴宴,想乘机杀张。(当时情势,我知其梗概)张疑之,商之于凤至。于凤至平日常与各权贵眷属来往,熟知各家事情,默思良久答说:“我记得现在不是杨父寿辰,何故改期?我们不可不防!
于凤至
张学良遂召集统带刘多荃及手枪队长佟铁凡密议,张说:“明早我到杨宅拜寿,务要严加警戒!届时刘多荃率全部卫队,由帅府至杨宅,密布岗哨;佟率便衣队,密布杨宅内外,以防万一。”
翌晨,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驱车前往。到杨宅时,见门前车水马龙,院内宾客云集。在来宾中,蒋介石、白崇喜,阎锡山以及广东、四川等地方实力派系,均有代表来沈祝贺。至于东北之达官显宦,几全部参加,多不胜举。其中尚有身着中国便服之日人甚多,参与其间。
张学良到达杨宅后,杨竟以常礼相待,稍加应付,即他去。
杨宇霆
来自各方面的宾客,对杨恭维备至,谀杨为“东北元老,众望所归”。杨踌躇满志,傲然以东北之一领袖自居。
张学良对此情景,触目惊心,如芒刺背。密令手枪队长佟铁凡,亲率队员数人,紧随张之左右;刘多荃率兵在大门警戒。张入席后,略饮数杯,即起立告辞。杨见张戒备森严,未敢动手,但面现悻悻之色。此番鸿门宴杨未得逞。
(二)血溅老虎厅
1929年1月10日午后四时,当时我是内卫值班,张学良叫我给杨宅打 *** ,请杨、常到帅府打牌。我把 *** 打通后,杨问,“都有谁?”我回答说:“没有外人了,就是长官和太太,还有常省长。”杨说:“常省长在我这儿,一会我们一起去。”我把这情况,报告了张学良。他说:“那好!等他们来了,你马上报告我。”
当天傍晚,杨、常来了。因为我是值班,由我把杨、常让到帅府老虎厅旁的客厅里。
大帅府老虎厅
按照帅府规定,任何来宾带来的警卫人员,不得进义门(即二门),所以杨、常的卫队被留在门外。
杨、常进入客厅后,我便去报告张学良。张学良下楼时,悄悄地告诉我说:“我进去以后,你得想法叫我出来!”
张学良进了客厅和杨、常寒暄了一会,对我说:“你上楼哈密瓜拿来,不必泡茶了。”
常荫槐
我到外边,心想少帅吩咐我得想法叫他出来,我灵机一动,在外边转了个圈儿,回到客厅里,向张学良说:“哈蜜瓜在楼上冰镇着呢,太太正在洗澡,我不便进去,还是您去取吧!”
张学良马上站起来说:“请二位等一等,我去拿瓜。”说着便离开了客厅。他把客厅的门带上以后,用手指一指南边的门,又指了指客厅的门对我示意,便上楼去了。
我不了解是怎么回事,只好照令办事。于是我先把南门打开只见马上闯出四名手持匣枪的大汉。定睛一看,原来都是内卫人员。头一个是谭海,随后是高纪毅、刘多荃和苑凤台。这下子我有点明白了。接着我把客厅的门打开。四个人一进客厅枪就响了。当时,杨正在客厅里来回走着,见四人闯进,惊呆了。没等说话,就中了枪,身子晃了几晃,倒在地上死了,常还坐在沙发上,一动没动,就被打死了。这两个煊赫一时的家伙,就这样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三)善后
1.杨、常死后,当时用地毯把他们的尸体裹起来,放到帅府东花园隐蔽处。第二天早晨,派汽车把尸体拉到南关风雨坛姜公祠(杨为纪念他的同学姜登选修造的祠堂),召来杨、常的亲信——粮秣厂厂长葆康和被服厂厂长潘廷贵,命他们通知杨、常家属,到姜公祠收尸殓葬。
当时,葆康和潘廷贵,听说帅府找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吓的直哆嗦,见人就鞠躬。后来听张学良对他们说:“杨、常的事,和他人无关,不必害怕!”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2.连夜以长途 *** 指示驻天津的代表胡若愚,立即向南京蒋介石报告处决杨、常的原因和经过。
3.当夜制成军法会审形式的判决书,于第二天张贴各处,晓喻市民。
4.翌晨召集张作相、翟文选、王树翰、臧式毅、郑谦、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进府,宣布杨、常事件经过。
5.由刘鸣九拟成电报及布告,正式报告南京,并晓喻东北各省市县。
6.于处决杨常后之第七天,派东北边防司令部外交处的胡俊,携带张的亲笔信,赴东京会见日本政友本党总裁床次竹二郎及赤冢浓二人,说明处决杨常的原因,以求得谅解。
床次竹二郎及赤冢浓二人,和杨宇霆关系甚厚,又加床次竹二郎正欲打倒现任的田中义一内阁,打算由床次本人重组内阁,并曾表示届时愿改善中日关系。所以张派胡往见,为将来改善关系,做好准备工作。
(四)张、扬矛盾的原因
(一)杨的夺权野心
1916年,杨投靠奉张集团后,因杨与日本权势人物往来甚密,故老张凡与日方有所交涉事件,多委杨办理。由是杨竟成为奉张集团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久之,杨权高势重,野心日炽,渐渐产生夺权之想。但他深知实现他野心的更大障碍,就是张学良。
张学良是老张的长子,按封建宗法制的惯例,张学良是法定的接班人。听人说过,杨在老张面前媒捏小张,说:“小张行为放荡、不务正业, *** 朋友等等。”企图离间张氏父子感情,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杨宇霆居功自傲,妄自尊大,常以诸葛亮自居,取号邻葛,自比为“小诸葛”。老张死后,杨更以托孤老臣自居,视张学良为阿斗,以为孺子可欺,越加骄横起来。
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回沈主政,起初杨想利用选举,把小张挤下台去,因张作相之推让而未成。继之,杨对张胁胁恫吓,意欲叫小张在帅府养病,不过问政事,自动交出大权。张想,这样做,我岂不是成了傀儡!未来之祸可怕。记得在南方代表来沈期间,有一次,张很烦躁地对杨宇霆说:“……我说 *** 不了,老杨还是你来干的好!”
杨却笑着回答说:“咳!甭说那个,不要焦心,你现在身体不好,少烦神,多保养,有事大家商量,我代你张罗张罗。”
从他俩的谈话,可以听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当时,桂系代表何千里在座,听了之后,为之愕然。当时何就估计到张、杨的矛盾,最后必将酿成决斗。
杨见张软硬不吃,最后才摆设鸿门宴,想利用日本来宾,借酒后装疯,刺杀小张,根除大患。这样做,既免自己亲手杀张的罪名,南方各党派也不敢过问,实为上策。
对予这段内幕,笔者不禁回忆起一段往事(本刊编者按:笔者系本文整理者田瑗,曾任汪精卫政权驻日大使馆陆军武官处少将武官):记得我在日本千叶县步兵学校学习的时候,有一天,田中中佐教官约我到他家吃酒,谈话中涉及了杨、常事件。田中醉熏熏地对我谈过一段话。田中说:“当时杨见小张软硬不吃,不上圈套,遂决心杀张。但他又怕东北老一辈不服,对他兴师问罪,引起局势的混乱。所以他对来宾中的日本人密商,借日本人向小张敬酒的机会,突然下手。这样做,不但帮了杨的大忙,对日本也算立了大功。”
我问他;“这事你怎么知道的呢?”
他说:“当时我是关东军的少佐参谋,在那天我也去杨家拜寿去了,怎能不知道呢?”
我问:“当时日本方面,是否决定杨代替小张主持东北呢?
田中回答说:“不,原定由张景惠主持东北,因为他听话,板垣也想把溥仪挟持到东北来。杨太狡猾,只是利用他下手除张而已。”
我又问他:“你们当时为什么没下手呢?”
他说:“当时小张身旁卫士太多,都有手枪,我们那样做,不但会引起大乱,我们的性命也怕难保啊!你知道张学良是土匪张作霖的儿子不?他胆大手黑呀!”
通过这段对话,使我明白了杨想利用日人势力,实现野心,日人也想利用杨杀张。杨的美梦未成,白白地替日人当枪使了。
(二)郭松龄被害更加深了张、杨的仇恨
张学良与郭松龄一向相知很深,依为左右手。在郭松龄反奉失败被捕后,张曾有意保护郭松龄不死。当听到郭被就地枪决后,曾顿足捶胸哀悼不已,怀疑杨宇霆有意损害自己膀臂。故杀杨、常时特约高纪毅(曾随郭松龄反奉)参加。据传在杀杨、常的第二天清晨,高纪毅便到水簸箕胡同郭家向郭父母叩头,告慰说:“大哥的仇报了!”可见枪毙杨、常也有这个因素。(全文完)
资料来源:《沈阳文史资料》第五辑;示意图片来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