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午时三刻是几点钟?古时行刑为何要选午时三刻?背后原因令人身寒

中国历史4天前4

刘宋元嘉十年(433年),寒风刺骨的冬日,虽是正午,但依旧朔气逼人。

大名鼎鼎的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押往刑场,等待他的将是监斩官的一声令下。

因为几次三番“写反诗”的罪过,谢灵运被下诏流放到广州。

又因地方官故意陷害,最终在朝堂一片声讨之下,文帝以“叛逆”罪判处谢灵运“弃市”——要被公开处斩,以儆效尤。

一代文豪最终因为自己的诗作被送上断头台,不免让人心生唏嘘,

不过同样也会有人好奇,在古代为什么会在正午实施斩刑呢?

除了谢灵运的案例,我们平时如果有看古装剧的经历,就会知道“午时三刻处斩”是一句很经典的台词。

那么午时三刻到底是几点?为何正史或者电视剧中行刑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在午时三刻呢?

影视剧中提到的的午时三刻就斩首,仿佛古代统治者就流行这个套路。

其实不然,午时三刻是明朝嘉靖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在之前历朝执行斩首的时间是未时。

而且唐代的时候,法规可是明确规定,只有未时到申时,才可以对死刑犯动手,并不存在什么午时三刻问斩这类词语。

“午时三刻”指什么意思?时刻之间又有怎样的分别?

这就要从古人的计时 *** 开始解释了。

古代没有准确的钟表,最初人们判断时间计都是根据天象、动物作息等方式来描述,便称之为“特定称谓计时法”:

比如鸡鸣,表示天亮之前;平旦,就说明天即将蒙蒙亮了;

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在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我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这些词语的渊源。

不过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种计时方式已经没什么参考性,因为我们和古人的作息、饮食方式都有了很多变化。

在周秦两汉时期,古人一般只吃两顿饭,而且晚饭——古人所对应的脯时,一般是在3-5点左右就吃完了。

汉朝之后,人们开始用“铜壶滴漏”的 *** 计时:

水从多级滴漏最上面慢慢流到最下面,最下面的受水壶上有一个铜尺,铜尺前方有一把漂浮的木箭。

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木箭慢慢上移,可对准铜尺刻着的十二时辰读出此刻时间。

古人把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同时与十二地支相对,以子丑寅卯为标、鼠牛虎兔作代,就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十二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并非古人随便想出来,而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等星辰的变化和一些自然规律而得到的,

是自然万物从发生到少壮到繁盛到衰败到死亡然后依次更替。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以“子鼠”为起点(约等于现代的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一天十二个时辰轮流过。

但是古人也发现了这样划分未免过于笼统,难道两个小时之内对时间的称呼都是一样的吗?

于是古人将一个时辰分为了“初”和“正”两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各代表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

拿一天开头的子时来举例子,子时代表的是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段时间,

因此“子时初”说白了就是晚上十一点,而“子时正”就是晚上零点。

后续又因为生活实际需要,逐渐产生了更加详细的时刻划分:

除了将时辰分为了“初”和“正”两个段落之外,还对其更加细分为100刻。

而为什么叫刻呢?那是因为他们计时的工具叫做“刻漏”。

早在东汉,人们开始用“铜壶滴漏”的 *** 计时的时候,就已经在铜壶上刻上节点,让它一天中不停滴水,将一天分成一百个刻度,一个时刻就相当于现在的14分24秒。

历代刻漏的种类并不只有一种,不过“百刻”的计量单位却是统一的,于是自此之后就长期实行了“百刻制”。

但是因为100刻的话不能将12除尽,没办法和十二时辰相对应,不能完全适应十二地支计时法。

所以清朝时,有人将一昼夜100刻改为96刻——这样算下来,每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钟就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

相信大家都对古时候“时”和“刻”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了,

现在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午时”和“未时”分别指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分别?

按照我们刚才提到的十二地支计时法,原本历朝执行斩首的时间“未时”,就是现在时间观念中的一点到三点之间。

而“午时三刻”,约相当于现在11点45分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临近正午的时间。

中国人讲阴阳,生为阳,死为阴,而处斩就是让一个人从阳到阴的过程。

斩首而死,犯人怨气重,死后的阴气就旺盛,需要选择阳气最盛的时刻行刑,才能压制死人的阴气。

因此斩首之刑的时间就需要讲究,不仅要在午时,还不能选择阳气过了巅峰开始衰落的“子时正”,而要选阳气正在攀升的子时初。

而午时三刻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

这个时间,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只有这个时间太阳光最足,刺眼的阳光能把阴气冲散,最适合杀人。

因此,每次监斩官都要紧盯着时间,从来不敢疏忽怠慢。砍头的时间不能早、不能晚,必须是到了准点才能杀人。

刽子手只等监斩官的“斩”字喊出,就会毫不犹豫的挥动大刀。

人头滚落,血溅当场,尸体慢慢的向地面倒下,行刑就算完成了。

如果不用午时三刻最盛的阳气克住阴气,那么监斩官和刽子手都害怕犯人的鬼魂会纠缠他们。

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午时阳气盛,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如宋朝诗人苏舜钦诗《紫阁寺联句诗》就有:“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

作为一天阳气最足的时候,在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斩首,能杜绝一切妖魔邪怪的作乱,让受刑者死后灵魂直接毁灭,无法投胎。

除了午时三刻阳气很盛外,皇城午门阳气也是最盛的,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会听到“推出午门斩首”这样的话。

其实就是让犯人在阳气最盛的午门行刑,让他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并不是每一天的午时三刻都是可以问斩的,斩刑除了在行刑时有具体时刻的讲究,还有季节区分。

秋冬耕种结束,适合动刀枪,符合阴阳五行说中属金的理念,早在《左传》中就有相关的记录,“赏以冬夏,刑以秋冬”。

西汉时期,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四季的分别,认为“天人感应”,作为天子的皇帝,也当然要让子民的生死遵从老天的规律,帝王也要遵守四季的变化。

生死刑罚应该在秋冬的时候完成,这就有了“秋后问斩”。

而且到了唐宋时期,规定只有十、十一、十二月才可以执行死刑。

关于“秋后处决”这项传统,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人讲究四季更替,天象与人间要对应,秋在五行中代表金,金主肃杀。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秋收之后,就是农闲时节,而在此时处决人犯,会有更多的百姓能够围观,从而起到威慑的作用。

毕竟朝廷杀人,就是要让百姓看见违法者的下场,要以儆效尤。

看见这样可怕的死法,胆大包天的人也会害怕,会收敛——这也是死刑公开展示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此外在秋冬期间还有其他讲究,包括正月、每月朔日晦日、二十节气日等等,都是不可以杀人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午时三刻处斩也有从人文关怀角度考虑得来的原因。

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

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别看这是一场凶残的处刑,但是实际上。里面也包含着相当多的人文要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260.html

“午时三刻是几点钟?古时行刑为何要选午时三刻?背后原因令人身寒” 的相关文章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雍正下令处死自己时,年羹尧为什么没有举兵造反?

雍正下令处死自己时,年羹尧为什么没有举兵造反?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是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著名的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年羹尧是抚远大将军、陕甘总督,手握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基本上整个西部西北部都归他指挥。而且陕西和四川还是鱼米之乡,出产非常丰富。有枪,有炮,有粮,有人。如果年羹尧想造反,可以说,他的成功几...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人,东晋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死在了入...

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录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被史籍记录的女性,她们有哪些事迹?

夏商西周时期出了不少美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妺喜“红颜祸水”的典故就是根据她来的。夏朝夏桀的王后。有诗云“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正是如此楚楚动人,婀娜多姿。夏桀造倾宫、筑瑶台、象廊、玉床、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给妺喜居住。并...

历史上汉武帝废黜陈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汉武帝废黜陈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金屋藏娇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阿娇,并欲建金屋让她居住一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理由非常明确。不过,其实这些所谓的理由,都是表象。并不是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真正原因。那么,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那些理由。汉武帝废黜陈阿娇有两...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