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49年周恩来:不要把 *** 当成一个孤立的神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18)310

本文摘自:《党的文献》2012年第2期,作者:廖心文,原题:《周恩来谈怎样学习 *** 》

《学习 *** 》,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之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 *** 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60多年前周恩来提出的“学习 *** ”这个命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学习 *** ,必须“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决不要把 *** 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

周恩来作这篇讲话时,中国革命正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的建设即将开始, *** 已成为“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和“旗帜”。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四个阶段都是正确的,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正确方向的。”“大革命时期毛主席的主张是对的,但是没有被当时的领导上接受。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 *** 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事实确如周恩来所指出的那样,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进程中, *** 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正确方向。

回顾党的历史,并不是所有的领导人都能像 *** 那样坚持正确的方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先后犯了“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四年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抗日战争初期,王明又犯了右倾错误。中国 *** 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的人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有的人却会犯错误呢?

陈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 *** 请教。 *** 的回答是:犯错误的重要原因是“思想 *** 不对头”,具体地说“是由于马列主义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而 *** 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正如周恩来在这篇讲话中所总结的:“毛主席把世界革命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成为 *** 思想。 *** 是这样指出真理的人,坚持真理的人,发挥真理的人。”

那么, *** 作为全国人民景仰的领袖,作为中国人民正确方向的代表,是可以学习的吗?周恩来的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知道 *** 为什么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为什么能这样高明。他诚恳地对青年们说:“决不要把 *** 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因为,“如果这样,我们承认我们的领袖就成了空谈。既然是谁也不能学习,那么 *** 不就被大家孤立起来了吗?我们不就把 *** 当成一个孤立的神了吗?那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所宣传的领袖”。而 *** 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

因此,周恩来认为:“学习 *** 必须全面地学习,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不要只看今天的成就伟大而不看历史的发展。”周恩来特别强调: *** 的高明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他的成长也有一个过程。比如,他出身于封建社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曾经迷信过,喜欢读旧书、古书,研究问题时开始也只注重一个方面。 *** 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从迷信中觉悟出来,否定旧的东西”;“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从 *** 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人是可以变化的:落后可以变为先进;旧观念可以变为新观念;片面认识可以变为全面认识。关键是要像 *** 那样重视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正如 *** 本人所讲的:“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于犯了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要变得像 *** 那样高明,就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中成长。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恩来谈怎样学习 *** ,虽然以 *** 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和旗帜为前提,但始终没有把 *** 神化,相反却在打破普通人对伟人容易有的迷信和神秘感,以亲切诚恳的语言,向青年们展现了 ***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成长为一位伟人的历史过程,也说明了对待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所应采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伟人可学,这是周恩来以学习 *** 为例向我们揭示的深刻道理,到今天也仍然适用。

二、学习 *** ,“不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则、真理,还要研究他的具体的政策、策略”,因为“他是最能坚持原则又最能灵活运用的领袖”。

那么,怎样学习 *** 呢?周恩来指出: *** 有两点特别值得大家学习,一是坚持方向,一是实现方向。所谓方向就是真理,坚持方向就是坚持真理;实现方向,就是使原则具体化。也就是周恩来所说的:“他是最能坚持原则又最能灵活运用的领袖。”

从 *** 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了这一特点。比如大革命时期, *** 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必须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这是方向问题;怎样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这就是如何把方向具体化的问题。再比如抗日战争时期, *** 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同时又针对蒋介石的两面性提出“有团结有斗争”的策略,针对因蒋介石的干扰,统一战线既无共同纲领又无组织形式作保障的情况,提出“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正是有了这些具体政策和策略,中国 *** 及其抗日武装才能发展壮大,并取得最后胜利。同 *** 一起经历过那些岁月的周恩来对此深有体会,由衷地感慨:“毛主席不是空谈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实践相结合,使它具体化。这样才能有今天的胜利。”正因为如此,他提出:“学习 *** ,不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则、真理,还要研究他的具体的政策、策略,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实际。”

周恩来还总结了 *** 如何将正确的方向、原则、真理转换成实际力量的办法,就是做深入的说服工作,使人们能接受这个真理。他说:“毛主席使普遍的真理具体化,实现在中国土壤上的时候,并不是说,定出办法来就算了,不管大家懂不懂,接受不接受,说做就由几个人孤立地去做。不是这样的。毛主席总是再三再四地舌敝唇焦地讲,反复地讲,使这个真理为大家所接受,变成了力量。”

周恩来本人就十分重视理论同实际结合,同时还特别善于做说服工作。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后,关于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是实行“民族自决”还是“民族自治”的问题,党内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绝大多数都认同李 *** 首先提出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而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详尽的理论阐述的正是周恩来。他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 *** 、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这些阐释得到新政协代表的认同,写进了《共同纲领》。他多次向人们说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建立当时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的条件,而给我们造成了适宜于民族合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一个民族不仅可以在一个地区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区,而且可以分别在很多地方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这种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几乎都成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因此他总结说:“我们是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采取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周恩来这些思想,既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又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在当时就很有说服力,几十年历史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有预见性的。周恩来既正确地掌握原则,又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同时还深入地向人们作理论阐释和说服工作的领导艺术,表明他同 *** 一样,也是一个重视并善于坚持方向和实现方向的人。他在学习 *** 这个领导特点方面堪称典范。

三、学习 *** ,就要学习他“争取大多数”,“而不是把自己缩小到最小的圈子里来空谈革命”的精神。

*** 在坚持方向、实现方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争取大多数的问题。以民主革命时期为例,为什么要争取大多数?因为敌人的力量太强大,我们的力量太弱小。具体来说,中国 *** 代表着无产阶级,而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只有几百万,不到全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代表这样一个阶级的 *** 怎样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周恩来说:“毛主席懂得,为把最反动的敌人消灭,就需要 *** 一切可能 *** 的力量。”为此, *** 的“根本着眼点就是把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到中国,争取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来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不是把自己缩小到最小的圈子里来空谈革命”。

在民主革命时期, *** 始终坚持了这个方针。大革命时期, *** 就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作了透彻的分析,看到农民是最广大的同盟军,认为不依靠农民革命就不能胜利。后来到了农村, *** 又看到革命不但要依靠农民,还要争取中小资产阶级。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 *** 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民族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大资产阶级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 及时纠正了土改中的错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支持,用三年时间赢得胜利,建立起一个新中国。周恩来为此指出:“在毛主席领导下,争取大多数,为着共同事业奋斗,消灭反动统治,这一政策的运用,是我们更大的成就。这一点,我们青年要学习。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在中国胜利实现,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做许多艰苦的具体工作,不屈不挠地前进,长期地奋斗,努力争取大多数的人民,争取大多数的青年群众跟着我们走,而不是靠着我们这个小队伍。”

对 *** “争取大多数”的思想,周恩来不仅体会深,在实践中也做得十分出色。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战斗在国统区,做得最多的就是“争取大多数”的工作。他不仅争取了 *** 爱国将领、民族资本家、知识分子、华侨领袖等各界爱国人士拥护抗战,还广泛开展了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很多人就是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从而下决心跟着 *** 走,走向新中国的。

怎样才能团结大多数?周恩来也进行过不少值得重视的总结。他本人在同各方面人士的交往中,就一贯待人以诚,常说:“只有把对方当做朋友,人家才会把你当做朋友。”他还说过,“总是照顾大多数,为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是 *** 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也是他本人的重要经验。周恩来不光善于团结上层人士,对如何团结普通老百姓也有丰富的经验。他指出,在做许多具体工作的时候,“党的指导绝不要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应该细心去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为迎接国庆10周年,周恩来领导天安门扩建工作,周围的一些民宅需要拆迁,周恩来特别嘱咐有关工作人员:“对老百姓要安置好”;“要注意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不能像旧社会那样只追求表面上的风光,而不顾人民的实际困难。”正是因为有周恩来的这些重要指示,拆迁工作做得十分周到、细致,在老百姓的支持配合下,这项巨大工程顺利完成。

今天,中国仍然走在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还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 *** 、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总结的“争取大多数”的经验,防止把自己缩小到狭小的圈子里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地向前推进。

四、学习 *** ,就要学习他“日夜不息地学习”,“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地学习的精神。

周恩来还提醒青年们, *** 还有一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学习,这就是好学的精神。周恩来指出:“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学习,他从来也没有感到满足过,他常常说这方面不会还要学习,那方面不会还要学习。我们要做他的学生,就要学习他这个精神。”

那么 *** 是怎样学习的呢?周恩来指出,之一, *** 自己就曾提出一个关于学习的口号,即“实事求是”。周恩来说:“他是最老实的,是则是,非则非。”第二,“他是最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运动中,他就是在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斗争中成熟起来的。他的作风也是谦虚而又谨慎的”。一言以蔽之:“正如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所说,既有着革命的胆略,又有着求实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态度、作风上,也就应该老实,不要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我们应该排除急躁、骄傲、气馁、灰心、丧气,学习 *** 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

作为新中国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之一,周恩来像 *** 一样牢记“实事求是”,时刻重视老老实实、谦虚谨慎地学习。这是他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妥善地处理好许多复杂事情的一条重要经验。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主持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为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现实问题。为了做好这件工作,周恩来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中国和世界的法律知识、关于中缅边界的历史知识,可以说对中缅边界的历史和现状做到了“了如指掌”。曾任中国驻印度和缅甸大使的程瑞生回忆说:“周总理非常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材料。1961年中缅签订协定书后,中缅边界问题全部解决。后来总理办公室给外交部送来一箱书籍和资料,请我们归档。我们打开一看,是大量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历史记载和专家学者的文章,上面还有周总理的批语。这些材料从汉朝开始算起,包括历代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记载,还有中国管辖的情况。” *** 也曾对缅甸总理吴努说:“为了这件事,周总理读了几本书,我们把过去的书和文件研究了又研究,才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

除了向书本学习,周恩来还要求自己“躬行实践”,向实践学习,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实际。要向实践学习,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 *** 是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的工作 *** 、领导 *** 的开创者和一贯倡导者,周恩来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调查研究方面都为全党树立了率先垂范的榜样。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关于调查工作应切实去做。这个工作做得好,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他还说,制定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26年总理,每年都有相当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作决策。在他看来,调查研究越少,实事求是就越差;只有下去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到河北视察时,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为中央正确制定农村政策,特别是解决食堂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周恩来所强调的 *** 在学习中“谦虚”和“老实”的态度,在他这篇讲话中也体现得很充分。他在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 *** ,怎样学习 *** 之后,又强调:“学习 *** ,我们不是用压迫的 *** 。”“ *** 不能冒昧地把他的主张压在成千成万的青年头上”,不能“人家不能接受硬叫人家接受,把帽子在人家头上一戴,像观音菩萨的紧箍咒一下子箍在孙悟空头上”。他真诚地向青年们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个口号,是考虑到“这个口号和目标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不仅是进步的青年能接受,其他青年也能接受”。周恩来的这些话十分诚恳,不但使人毫无强迫感,而且感到温暖而振奋,极富感染力。这表明他在这方面也是“学习 *** ”的一个典范。

周恩来这篇讲话,讲的是如何向 *** 学习,实际上也是对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其实质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学习 ***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范。在周恩来充分而热情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深深领略到,他本人的思想和实践、精神和作风,与他所号召学习的 *** 风范也有着高度的契合。他的这篇讲话对于我们做好今天和未来的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2108.html

“1949年周恩来:不要把 *** 当成一个孤立的神”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朝时期让朱元璋大开杀戒的“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明朝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地方的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通俗一点讲,每年地方要送账本到中央,并且有个特别严苛的地方是必须分文不差,差了一分...

李自成在崇祯帝死后是如何安置他的?

李自成在崇祯帝死后是如何安置他的?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到处找不到崇祯,心里不踏实。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后来终于在煤山找到了吊死的崇祯帝,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崇祯在吊死之前,在衣服上写下遗诏。其中有一句:“任贼分裂朕尸,...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真实历史中,关羽和刘备真的情比金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感情很深,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南征北战几十年数次生离死别,兄弟多次落于敌军手上但初心不改,一有机会就重聚。其实这都是...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是天下第一岳父,恐怕非北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莫属。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他“容貌仪表俊美”。由于太帅,得名“独孤郎”。他的帅到哪种程度呢?据说有一次,独孤信出城狩猎,回来时天色已晚,为了能赶到宵禁前进城,他快马加鞭,到城门...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