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记者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国庆假期首日,微雨初晴。杭州良渚古城草木青翠,通往莫角山的道路两旁,水稻已经挂满了金黄稻穗,展示着新一年的丰收。
9时不到,主入口的访客中心广场上已满是等待入园的游客。从后台预约情况看,当天1.5万个入园名额早已被一抢而空,但在良渚古城外围,依然有不少游客在眺望这片世界文化遗产地。
青山还绿,古城新生。
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长假首日,良渚古城正拥抱着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默默述说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和活态传承。
良渚古城遗址 潮新闻记者 周旭辉 张敏娴 马丁 摄
跟着课本来古城 “认清文明的来路才能知道它的去路”
不光是水稻,就连古城里的青草都来自五千年前的同源传承。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不同区域种植着不同的标识植物,比如一般台地种植狼尾草,宫殿和城墙遗址种植三叶草。五千年前,在先民房前屋后随风摇曳的,同样有这两种草。
“七年级有了历史课之后,课文里有良渚文化的内容,就想来看看这个见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世界文化遗产。”上海学生郑若曦是之一次来良渚,之一站就是古城遗址,因为这里被写入了历史课本的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城墙真的很大,我还看到了宋朝的城墙?”她不确定地看向一起来的爸爸,寻求帮助。
“是宋朝的土质层。”郑爸爸在一旁纠正,他非常欣慰女儿对历史感兴趣,“来良渚不是我选的,是她自己选的目的地。这很好,认清文明的来路才能知道它的去路。”下午他们一家四口还打算去良渚博物院,也是郑若曦选的。
在长假首日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记者遇到了很多跟着课本游古城的孩子。“这次是带女儿圆梦来的。”来自江苏常熟的钱金宇一家早早规划了在杭州三天两晚的行程,国庆之一天准备打卡良渚博物院和国家版本馆,“还准备去看看大运河和西湖。也给她种下一颗种子,看看我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了不起,吾辈当努力。”
循着火种来打卡 “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成为共识
“是不是这里?看着有点像。”来自陕西的游客赵如,拿着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的照片来莫角山打卡。像她一样,前来和“亚运火种采集点”合个影的游客,不在少数。
“杭州亚运会虽然过去了,但良渚与世界对话的通道打开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运营部经理薄小雪说,长假首日的爆满并不出乎意料,近两年专程来良渚打卡的国内外游客明显增加,尤其是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的全网传播达到百亿量级后,国外游客来打卡旅游的频率明显增加,“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观点,越来越成为共识。
这个假期,良渚古城以“良渚之音·玉鸟腾飞”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既有“玉鸟如初”这样走进古城鸟类世界,了解良渚时期鸟类动物考古研究成果的科普展;也有“文明溯源莫角山考古发掘记”这样的文化沙龙;还有水坝探索、良渚磨玉等研学活动……
薄小雪认为,让良渚文化活起来,并不能只依靠置景,“我们结合遗址公园的特点举办了良渚小课堂、手工体验课、良渚动植物研学等活动,同时也会串联良渚博物院、瑶山遗址公园等周边景点,做整体性的参观动线设计。”
所见所闻终有所念 将良渚的故事带向远方
在良渚博物院的展厅入口,记者看到排着队等待体验剪纸的游客,也看到了正在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来自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张晞冉熟练地引导着游客,时不时告诉游客,参观展厅怎么走更顺畅。“我很喜欢良渚文化,这次长假会有很多其他城市的游客来参观,我就想把这里的故事告诉更多人听。”她笑着说。
江苏常熟的钱金宇在一旁说,这次来良渚,没想到博物院里会有这么多志愿者,其中还有跟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素质,也能看到国家繁荣昌盛的风貌。”
正在现场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萍微笑地听着游客们的议论。她说,良渚遗址成为世界遗产、成为现在的热门打卡地,来之不易,离不开 *** 总书记一直以来的关心关注。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 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时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如果没有当时 *** 同志要求关停影响遗址安全的邻县的6家石矿场,就没有良渚遗址的今天。
杨晓萍表示,作为世界遗产地,良渚古城坚持文物惠民的理念,并不是简单地让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而是激发他们对良渚文化的好奇,进而认知认同中国的文化底蕴。近两年持续开展的“良渚讲堂”“良渚与世界对话”“良渚论坛”等系列活动,更是面向全球传播五千年文明之声。
如今,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三大遗址公园相继建成开放,与良渚博物院构成完整展示体系。依托新科技、新创意,文物以更加生动可感的形象走向万千大众,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自申遗成功以来,已有900余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我们让更多的人走进良渚,再将良渚的故事带向远方。”杨晓萍表示,良渚遗址正以国庆假期的机会,用可触可感的形式让国内外的游客知道,良渚和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每一个来到良渚的游客,都是推动古老文明与当代生活融合的传播者。就像我们离开良渚古城时,道路两旁并不见桂花树,鼻端始终萦绕桂花香,所见所闻终有所念。
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火种,是如此熠熠生辉,照亮着每一个游客脸庞,滋润着人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