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18岁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其名字却十人九不知

中国历史1个月前 (10-09)200

天安门作为我国的标志性建筑,一提到去北京,很多人之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到那里去看看升旗仪式。[惊喜]

天安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打卡,但是如果问起来这不用一钉一铆的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肯定有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天安门的设计者只有18岁

天安门最早修建于明成祖朱棣刚上任的时候,建成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起初它也不叫“天安门”,而是以“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为寓意,起了个“承天门”的名字。

因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老是入侵,而都城远在南京,又无法及时支援,明成祖朱棣就下令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到了北京总得给自己修建一个住的地方吧,朱棣就派手下去找全国的能够承接自己家这个大工程的。

这时候朱棣的手下就找到了有着“顶级木匠”之称的蒯富。要说他家跟皇宫那还真是有着别样的缘分,早在朱棣他爹在位那个时候,人家就接过皇家的工程,也就是说朱棣在南京的家都是人家建的,可想而知蒯富的水平能有多么的高。

小编创作不易,每天收益只有几十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就是为了多挣瓶水钱,谢谢各位观众老爷支持[谢谢]

朱棣一听手下的推荐,还是个是有经验的,赶紧让手下把蒯富带过来见他。估计朱棣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作为皇帝也有平民被拒绝的那天。虽然蒯富没有接受皇帝的邀请,但是他也给皇帝指了条明路,让他去找自己儿子——蒯祥。

当时蒯祥也就是个刚满18岁的黄毛小子,任谁看都不会把他跟技艺高超这个用在老师傅身上的词跟他联系起来,更别说是皇帝了。朱棣一瞅蒯祥的样子,觉得自己怕不是被骗了,还准备给蒯富安一个“欺君”的罪名。

可是当他看到手下给自己的关于蒯祥资料,彻底打消了他对这个黄毛小子的顾虑。原来蒯祥只是看着年龄小,其实已经跟着父亲学习了很多年,虽然不像父亲那样举世闻名,在周边的十里八乡也是个名人了。

“烫手山芋”成传世之作

接下皇家的工程,看似是个“肥”差事,实则那就是“烫手的山芋”,做得好可以流芳百世,做不好那可是大罪,轻则流放,重则那可是满门抄斩,谁敢糊弄过去啊。推荐完之后,蒯富自己都有些后悔,觉得自己莽撞了。

不过蒯祥并没有担心自己会做不好,反而安慰起了父亲,称自己非常有自信可以完成好这个差事。

为了早日完成设计,蒯祥除了吃饭、睡觉和上厕所,就待在书房中研究该怎么设计好承天门。为了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蒯祥认真的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了很多遍的计算,对工艺也是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蒯祥在弄好设计图和模型后找到了父亲,想让父亲帮忙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蒯富一看自己儿子的作品,瞬间被震惊到了,连忙夸赞儿子的做得好。

朱棣看到蒯祥的设计也是赞不绝口,尤其对蒯祥做的那个承天门的小模型是爱不释手,为此还封给了蒯祥一个“蒯鲁班”的称号。

设计图看完后,朱棣很快就让工人们按照图纸开始建造,历时4年之久,承天门终于完工,与当时蒯祥设计图给出的数据完全一致,让所有人都对他佩服不已,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质疑他的水平。

也是从那时开始,朱棣就让蒯祥顶替了其父亲,成为了设计皇家建筑的之一人选。朱棣也对这个毛头小子很是重视,不管是修建、修缮皇家建筑,还是建造皇陵都要先请蒯祥来设计一番。

蒯祥的手艺流芳百世

根据《苏州府志》中对蒯祥的记载,“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字,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蒯祥不光是对建筑设计颇有研究,在绘画上也是相当擅长,据传说他可以用左右手同时画龙。

虽然没有可以为之证明的作品,但是蒯祥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做出了一番成绩。除了应天门之外,蒯祥还负责了紫禁城中很多建筑的建造,例如奉天、华盖、谨身这三大殿的重建。

公元1481年,蒯祥在北京因病去世,明宪宗朱见深听闻后,专门派人上门致哀,还将蒯祥的两个孩子封了官职。蒯祥将自己的手艺都传给了他的后人,为了纪念蒯祥,他的同乡还在苏州成立了“香山帮”。

其以“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在建筑界叫响了“香山帮”的名号。不光是天安门的建造有“香山帮”的身影,就连 *** 修缮布达拉宫时,“香山帮”的师傅们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

“香山帮”最鼎盛的时期,光是工人就达到了5000人以上,如果这些不足以说明“香山帮”的出名,那狮子林、拙政园等等苏州园林你一定听过,这些就是“香山帮”的作品。

作为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重要流派,“香山帮”在2006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非遗名录中。

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都想从事轻松的工作,“香山帮”的人也与来越少。虽然“香山帮”进入了非遗,但还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学艺时间长,难出师成了“香山帮”想要传承下来的一大障碍。

为了不让传统技艺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相关部门跟“香山帮”的传承人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开办相关讲座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办相关的建筑展来吸引年轻人观看......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香山帮”,愿意加入其中,来传承这项传统文化。其实不光是“香山帮”,我国还有很多非遗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绝境,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也要多看看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可以得到传承,留给后人。

参考资料

【1】知网:《北京故宫建筑的奠基人——蒯祥》

【2】CCTV4国宝档案 ,2017.05.20,文化 | 天安门的这六大秘密,一般人真不知道!

【3】上游新闻·重庆晨报,2020.06.17,神秘国匠传人首次入渝,香山帮为何而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08779.html

“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18岁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其名字却十人九不知” 的相关文章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但其实邂逅卫子夫时的刘彻,并没有掌握实权。那么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后来又是如何坐上皇后宝座的呢?刘彻出生年月,历史上有争议。他大约是十六岁左右继位当上皇帝的。十六岁,放到现在,还只是个少年,放到古代,却可以算是成人了。问题是刘彻有个年老德劭、目盲...

姜维奉行诸葛亮北伐的国策 诸葛瞻为何还要反对姜维

姜维奉行诸葛亮北伐的国策 诸葛瞻为何还要反对姜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执行的是诸葛亮的北伐国策,为什么诸葛瞻还要反对姜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邓艾带着两万军队偷渡进蜀国境内,刘禅派诸葛瞻率军前往抵抗。从《三国志》记下来的情况来看,诸葛瞻打这场仗,打得非常奇怪。有哪些奇怪的地方呢?(诸葛瞻剧照)一是当诸葛瞻带着军队...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陈氏,陈延璋之女,乾隆帝妃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别于白月光的富察皇后,嚣张跋扈的高贵妃,心思歹毒的娴妃还有嫉恶如仇的魏璎珞,婉贵妃则属于知进退、懂格局、识大体的女子。婉贵妃一生不争不抢,一生无儿无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尤其是置身皇宫大院,有子嗣跟无子嗣则是自...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因听闻汉献帝刘协遇害(实际上是谣传)而愤愤不平,但群臣却劝谏他自立为帝。刘备开始还不太愿意,但在诸葛亮的极力劝谏下,刘备这才于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