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 传奇的起点——1945年“百人队长”欧洲战场测试记
作者简介:Behemoth,江苏南京人,2014年起开始创作,现已发表、出版近70万字。
集大成者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主要参战国之一,英国从开战伊始就领教到了纳粹德国“闪电战”的威力,而在与德军坦克的交战中英军坦克手们更是发现,诸如“玛蒂尔达”和“十字军”在内的己方坦克的糟心性能使他们在战斗中几乎时刻处于脑袋别在裤带上的状态。尤其是在“虎”式重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后,前线对升级换代的呼声与日俱增。
为了获得对德军坦克的性能优势,英国陆军在1943年10月提出了一个新型巡洋坦克的需求书,希望能获得一种兼具重甲利矛和“铁脚板”的“全能坦克”。在这份需求书中,英国陆军给新型巡洋坦克框定的大致轮廓包括战斗全重在45吨左右、装甲防护性能优良,以及需配有650马力级别动力的发动机等。围绕这些需求,设计人员开始了初步设计。
在装甲防护方面,传统的英式巡洋坦克(包括“克伦威尔”和“彗星”等)大多采用垂直正面装甲,并在正面布置一挺航向机枪,考虑到新型巡洋坦克的主要作战目标将是德军重型坦克,因此需求书明确规定该车必须具有倾斜正面装甲,因此设计人员提出取消航向机枪并将正面设计为一整块具有倾斜角度的主装甲。最终新型巡洋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被设计为2.25英寸(约合57毫米),虽然这一数值较“黑豹”略差,但在实战中依然可以“免疫”德军的绝大多数坦克炮和反坦克武器。
而在火炮方面,为了确保能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毁包括“黑豹”在内的德军新型坦克,新型巡洋坦克配有一门大威力的17磅坦克炮作为主炮,在这一火炮的加持下,新型巡洋坦克可以轻松击毁“黑豹”(当然在同等距离下“黑豹”也可以轻松击毁该车)。而为其配备的机枪则是7.92毫米BESA机枪,这种捷克斯洛伐克“舶来”的机枪在当时的英军坦克中被广泛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初期曾有为其配备“副炮”的设想,而备选方案则为“珀尔斯登”型20毫米机关炮。这种火炮系“厄利空”机关炮的简化改型,在英军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中被广泛使用。
图1. 安装在“彗星”型巡洋坦克上的一挺BESA机枪,该枪系捷克斯洛伐克ZB.35型重机枪的英国特许生产型号
图2. 安装在高射炮架上的一门“珀尔斯登”机关炮
既然是“巡洋坦克”,优异的机动性能自然必不可少,为此新型巡洋坦克的动力和行走系统全面引入了当时英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其中,作为主要动力的是一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流星”(Meteor)MK.4A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更大功率为635马力,虽然略低于英国陆军需求,但也算得上当时英国更先进的发动机,不过缺点是油耗较大,根据装车后的测试结果,120加仑(约合545.5升)油料仅能完成90英里(约合145千米)行程,每公里油耗约为3.8升。在适配的变速箱方面,梅里特-布朗(Merritt Brown)Z51型变速箱和辛克莱-梅多思(Sinclair Meadows)SSS(Synchromesh Self-Shifting)型自动变速箱都曾是备选项,其中前者为7速(5前进挡2倒挡)的手动变速箱,相对成熟可靠,而后者为7速(4前进挡3倒挡)的自动变速箱,之前曾被用于TOG系列重型坦克,采用由滑动飞轮离合实现的同步啮合自移设计(这也是该变速箱名称由来),可以实现较为顺滑的传动变速。为了与安装Z51的预生产型车进行区分,安装SSS的预生产型车被称为A.41S。由于SSS型自动变速箱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最终Z51在竞争中胜出,成为了之后预生产型车的变速箱选项。
经过设计人员的艰苦努力,到1944年2月,代号为A.41(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该车仅仅被赋予了代号,而“百人队长”这一名称则被暂时赋予了之后被称为“挑战者”的A.30型巡洋坦克)的新型重型巡洋坦克的细节设计基本完成,根据英国陆军的计划,将至少生产20辆预生产型A.41原型车用于各种项目的测试。
随着A.41进入工程制造阶段,1944年5月,英国陆军皇家装甲兵司令部(英语名称:Director of the Royal Armoured Corps,DRAC)正式下达了20辆预生产型A.41原型车的订单。由于该车在设计阶段曾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20辆车在制造和测试阶段曾尝试过多种布局和武器搭载方案,具体车辆和时间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预生产型车次
变速箱
1944年2月时武器状态
1944年5月时武器状态
第1~5辆
梅里特-布朗(Merritt Brown)Z51型变速箱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炮为1门“珀尔斯登”机关炮,机枪则为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球形基座内的7.92毫米BESA机枪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炮为1门“珀尔斯登”机关炮,机枪则为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球形基座内的7.92毫米BESA机枪
第6~10辆
梅里特-布朗(Merritt Brown)Z51型变速箱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炮为1门“珀尔斯登”机关炮,机枪则为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球形基座内的7.92毫米BESA机枪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炮为1门可与主炮联动的“珀尔斯登”机关炮,后向机枪则被取消,原位置改为炮塔逃生门
第11~15辆
梅里特-布朗(Merritt Brown)Z51型变速箱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炮为1门“珀尔斯登”机关炮,机枪则为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球形基座内的7.92毫米BESA机枪
主炮为1门17磅炮,副武器为1门可与主炮联动的7.92毫米BESA机枪,后向机枪则被取消,原位置改为炮塔逃生门
第16~20辆
辛克莱-梅多思(Sinclair Meadows)SSS型自动变速箱
主炮为17磅炮,机枪包括2挺前向射击的7.92毫米BESA机枪和1挺位于炮塔后方的BESA机枪
主炮为1门77HV型火炮(与“彗星”主炮相同),机枪为1挺可与火炮联动的7.92毫米BESA机枪,后向机枪则被取消,原位置改为炮塔逃生门
图3. A.41的之一辆预生产型车档案照片,炮塔上并列安装了17磅炮和20毫米“珀尔斯登”机关炮,注意炮塔左侧书写的代表之一辆预生产型车的P1字样
图4. A.41之一辆预生产型车后视图,注意其炮塔后方的圆形舱门处尚未安装后射机枪,该处舱门在后续车辆上被改为炮塔逃生门
图5. A.41第3辆预生产型车侧视图,该车同样安装了20毫米机关炮
从蹒跚到健步
就在预生产型车的设计接近完成时,对其基本设计进行测试验证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按照惯例,在正式生产预生产型车之前先期生产了“软壳船”(Soft boat,指非装甲钢制造的测试车体)测试车。从1944年9月起,对“软壳船”的之一轮行走测试就拉开了序幕。在测试过程中,参与测试的“软壳船”总体表现良好,并没有暴露出任何足以导致原始设计被推倒重来的致命缺陷,唯一值得一提的问题则是对车体一侧履带过度磨损导致制动装置制动过度。
就在“软壳船”通过测试后,A.41的预生产型车获得了生产许可。然而当时英国国内的军工业正在为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以及之后的进军德国的战事而加班加点,A.41的预生产型车的生产优先级被排在了各种战场急需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后面,直到1945年4月,之一辆A.41“重型巡洋坦克”——这是该车当时被赋予的新定位——才从伍尔维奇皇家军械厂(Royal Ordnance,Woolwich)的厂房内驶出,旋即该车被送往位于萨里郡彻特西(Chertsey)的“战斗车辆测试鉴定中心”(Fighting Vehicles Proving Establishment)接受行走测试。在测试中,该车完成了约1055英里(约合1698千米)的行程,其中有约467英里(约合752千米)为越野路况,期间更大速度达到了23.7英里/时(约合38千米/时),这对于一辆战斗全重达到45.5吨的“重型巡洋坦克”而言无疑是非常难得的好成绩。就在第1辆预生产型车投入行走测试后不久,又有2辆预生产型车被送到彻特西接受行走测试,3辆车的测试结果都是——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