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生日礼物也来了!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何文涛 图/羊城晚报记者 钟振彬
三百多年前,得风气之先的广州工匠率先习得西洋机械钟表的 *** 技艺,一件件极富岭南特色的广钟走入宫廷。如今,这些古钟表重返“故乡”,让观众得以一睹清代广作的独特魅力。
11月29日晚,备受瞩目的广东省博物馆(简称“粤博”)原创大展“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盛大启幕,共展出广钟精品及相关文物110余件,其中46件为故宫博物院所藏。
据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期刊编辑部主任吴昌稳介绍,本次展览历时三年多时间筹备,是迄今为止规模更大的广钟专题展,也是粤博多年来对于广钟的工艺研究、保护修复、数字化重建与活化利用等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现。展览将持续展至2025年4月6日。
给乾隆皇帝贺寿的钟表能演奏《茉莉花》
展览分为“时间的刻度”“时间的艺术”“时间的温度”三大部分,展出精品文物、历史档案、各类广作工艺品和丰富的多媒体数字展项等多类展品。
步入展厅,一座金碧辉煌、工艺精美的宝塔式西洋钟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座名为“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的文物来头不小,它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粤海关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生日礼物。
只见塔基座三面均有 *** 数字钟盘,塔基上立五层圆形宝塔,四角立武士。吴昌稳告诉记者,塔身能升降是这座西洋钟的特别之处。“当弦满开动后,起源于明代的民歌《茉莉花》同步奏响,塔的二至五层会随着音乐声逐层缓慢升起,直至固定高度后停止。再开动时,塔身又会随着音乐缓缓下降到更低位置。”
据介绍,“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也是本次展览唯一一座有明确文献记载,曾进献给古代皇帝的钟表。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乾隆皇帝还与家人一起对它进行拆箱查验。
“一盏茶”“一炷香”“日上三竿”……在没有机械钟表前,古人多通过具体情境来感知和表述时间,时间观念相对模糊。引入机械钟表后,人们才开始对“小时”“分钟”等计时单位有了确切认知。
诞生于欧洲的机械钟表最早由传教士带入中国,因为上发条后可以自动报时,因而也被称为“自鸣钟”。此类既可以报时,还能娱乐表演的“新鲜玩意儿”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喜爱。在康雍乾时期,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更大的时钟进口国。
广州工匠曾被征调入宫从事时钟 ***
记者现场看到,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来自西方的自鸣钟往往透露出浓厚的中国风情。它们在造型上模仿中国传统建筑,如楼阁式、亭台式、塔式等。同时在外型点缀上加入了大量象征着美好寓意的传统意象,如寿桃、蝙蝠、仙鹤、龙凤等。
吴昌稳介绍,自鸣钟造价不菲,一般人很难消费得起,它们通常以献礼、贡品的形式进入宫廷,供皇帝观赏娱乐。而皇帝的喜好就是时尚的风向标,慢慢地,中国本土也开始了机械钟表的模仿制造。
在清 *** “一口通商”政策的加持下,广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早接触和制造近代机械钟表的地区之一。而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在广州生产的自鸣钟,通常又被称为广钟。
吴昌稳特别提到,此次展出的“铜镀金珐琅转花卷帘白猿献寿钟”和“掐丝珐琅转鸭荷花缸钟”两件广钟尤为难得。前者采用了烧制难度十分大的绿珐琅工艺,工艺繁复、纹饰精美。后者则用水法生动表现了荷塘的意趣,体现了广钟融合创新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 *** 材料和工艺,广钟又被分为铜质钟、木质钟、珐琅钟三种技术流派。在吴昌稳看来,广钟是西方技术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外来技术与本地工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广钟这一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
“清代广东地区工艺美术十分发达,广钟在 *** 中采用了篆刻、镶嵌、圆雕等多种工艺,可以说集传统工艺美术和西洋时钟之大成,是岭南风物的代表。”
随着广州工匠 *** 技艺的成熟,广钟逐渐得到各方的认可,一些工匠还被征调入宫从事时钟 *** ,形成了“宫廷样,广州匠”的 *** 模式。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广州工匠潘淳就因善于烧制珐琅,被时任广东巡抚杨琳推荐至宫廷造办处参与时钟制造。
数字化呈现馆藏“明星文物”的修复成果
在“清代广钟精品展”的筹备过程中,广东省博物馆还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了古钟表修复实验室,对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数件珍贵广钟进行修复和保养维护。记者留意到,明星文物“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经过修复后,也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这件钟表通体遍饰蓝底金花透明珐琅,内有福禄寿三星报喜,寓意福禄长寿,它被视为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思维的艺术佳作。
据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在对“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进行修复的基础上,项目组还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钟表全部零构件进行扫描与重建,实现了数字化复原与展示。
“仅仅是‘铜镀金自开门三星报喜葫芦式钟’就涉及300多个零件的修复、维护和微米级数字化采集与建模,实现了首例广钟一比一复制级模型重建。”张欢说。
展览现场,观众只需要移步展厅的3DMapping投影项目“广钟的机械构造”,就可以近距离观摩这件钟表的构造原理和数字化成果,感受数百年前广州工匠的精工细作。张欢还表示,通过这个项目,广东省博物馆打通了一条从科学研究,到保护修复,再到展示利用的全链条的文物工作路径。
“工匠精神”“中国智造”的生动写照
为了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广钟技艺的乐趣,本次展览还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利用AI互动技术,搭建互动场景“潘淳的作坊”,打造沉浸式融合投影项目“时钟幻境”,“广钟拼装”等互动游戏和现代装置作品,使传统的广钟技艺变得可观可感,让观众体会广钟跨越时空的魅力。
“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古代工匠巨大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在吴昌稳看来,广钟既是中西方技术、艺术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工匠精神”“中国智造”的生动写照,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代表。本次展览从“工匠精神”“中国智造”和“文明交流互鉴”三个维度,全面展现清代广钟的多元面向和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