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2)1960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朝结束了长达70年的统一准噶尔之战。至此,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暂时进入了全盛时期。

从乾隆二十四年起,清朝有了一段时间的全盛时期,也是所谓“康乾盛世”的全盛时期。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太平盛世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也要变上一变,他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

而重视文治的目的,是为了“持盈保泰”,也就是真正进入到了守业期,准备整理出一些重要的经验传给后世君王,让他们有规可循,有经验可借鉴,以保清朝长长久久。

为此,乾隆做了一系列事情,如开始整理、汇编重要历史文献,删除某些404的内容,证明和完善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还如大规模给宗室 *** ,包括给清朝入关之初立下不世功勋的多尔衮、多铎等人,以及被雍正迫害的宗室中人,来保证满族宗室的团结。

再如对康熙、雍正两朝的不法臣僚、贪官污吏,乾隆也要求如实在国史和相关文献中记录,不比隐晦,以警示后人。

除上述行为之外,乾隆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大力“扶植纲常”,开始从儒家的忠义立场为出发点,教导天下臣民要学会“忠”,并大肆宣传。

要解释何为“忠”?除了找出书本上记载的古人的范例大肆宣传外,主要就是对明清更迭之初的一些人和事,进行重新解读。

于是,在乾隆皇帝表态“(前明)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后,明末清初的那些历史名人们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为明朝殉国的史可法、刘宗周、黄道周等前明旧臣,都被乾隆予以相当高的评价:“临危受命,均足称一代完人……皆无愧于疾风劲草。”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下令为江阴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追赐谥号“忠烈”、“烈愍”、“节愍”,并建祠纪念。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乾隆亲自为史可法画像题诗,并命令将史可法曾写给多尔衮的信件等札稿,放于扬州史可法纪念祠中,并要求勒于祠壁,以此来褒扬史可法这位大忠臣。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为褒扬袁崇焕,下令寻找其子孙后代,并要求地方官依据袁氏后人的实际状况授官,因袁氏后人读书不多,只好授予扎佐官(县官的助理)。

如上述给前明忠臣的褒扬,给予其后人的优待,在乾隆皇帝提倡“扶植纲常”后,开始大规模进行。

既然有“忠”,就必须要有“奸”来衬托,乾隆因此表示“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

这就是要褒扬忠义,惩治奸邪了。史可法、黄道周等人既然是忠,那么,叛明投清,为清朝夺得江山曾立过汗马功劳的其余前明文、武旧臣就是奸邪了。

故而,乾隆开始陆续对洪承畴、冯铨、钱谦益、龚鼎孳等清朝入关之初大加笼络和优待的降臣们大肆批评,斥责他们“大义有亏”。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下令编撰《贰臣传》,乾隆四十八年,乾隆下令编撰《逆臣传》,将明末清初的重要降臣都编入其中。

乾隆的想法就是用这些“贰臣”和“逆臣”当教材整顿纲常:“俾天下万世共知似此行同狗彘之徒……以副朕扶植纲常,折衷公当至意。”

乾隆做的上述事情,看似很提气,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天下臣民认可清朝,并世代臣服清朝,他褒扬“忠”和贬斥“奸”,核心目的都是为此。

至于效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还是有一点作用。

但清朝的江山是否万年稳固,不在于乾隆拼命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忠奸,也不在于在《四库全书》中删除掉404的内容。

而是在于清朝对外能否威慑强敌,对内让老百姓不缺衣食。

显然,乾隆之后的清朝没能做到,包括乾隆朝后期,乾隆自己都没能做到。

乾隆四十三年后,各种大、小规模的反清起义此起彼伏,清朝开始由盛而衰,乾隆寄望的天下臣民都世代臣服清朝,终究只是泡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803.html

“把治国的重心转向文治,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还不知道:雍正与乾隆既是最大的冤家又是最默契的皇家父子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知子莫如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名言,这表明着父亲和自己的儿子,天生有种默契在里面,这可能得益于孩子身体里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是貌似父亲与孩子之间天生...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对曹操执意杀吕布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失了徐州以后,他被曹操杀掉了,曹操杀吕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单纯是因为被坑怕了吗?被坑怕了,肯定是原因之一,张飞骂卢布是“三姓家奴”,可完全没有冤枉他,这个人...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之问和刘希夷,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两人不但才华横溢,俊美风流,器宇轩昂,还是舅甥关系。宋之问和当时的杜审言、沈佺期、陈子昂等人齐名,还和沈佺期并称为“沈宋”。他尤其擅长五言诗,《旧...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朱元璋真的诛杀了数万官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空印案";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是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这四大案牵连人员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少见。胡惟庸案、蓝玉案往往被...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夏末商初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