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国原本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为何还是输给了秦国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6-09)130

对赵国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国本来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国家,为何最后却败给秦国?

赵国可以称得上是后期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他们因为通过兵制改革,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有了当时更先进的战术打法。而且,他们文有蔺相如、赵胜,武有廉颇、李牧,可以说一时人才济济,别的国家很难望其项背。同时,他们在改革兵制以后,确实很快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西破楼烦、林胡,北灭中山,开拓出上千里的土地。而且,还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魏国、楚国相继衰落,齐国不思进取,韩国、燕国则濒临灭亡。

赵国原本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为何还是输给了秦国

(胡服骑服)

在这样一种大好形势下,照理,赵国应该非常强悍地战斗到最后,打败其它诸侯国,统一六国的。为什么最终却是为秦国做嫁衣,让秦国实现了的统一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来分析。

一、客观因素。

其一,赵国国力底蕴不足。

打仗,虽然在局部战争上,有输也有赢。但是,放到全国性的战争上,比拼的其实还是国力。国力强大的,底蕴深厚的,就更有冲击力。如果底蕴不足,就算可以打赢一两场仗,最终还是失败。

赵国在国力上,明显比不上秦国。秦国有“百二”秦川之地,又有巴蜀之地,这两个地方,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秦国虽然发动了那么多战争,但是,它从来没有被打穷过。赵国的燕赵之地,也有一定的出产,但是出产根本无法供给长时间的战争输出。

长平之战,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一定要廉颇赶紧出击。当廉颇不出击的时候,赵孝成王不惜换上毫无经验但愿意出击的赵括,就是赵国的物资不够。而最后赵军也是因为在明显缺粮的情况下,败给了秦军的。

赵国原本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为何还是输给了秦国

(廉颇剧照)

其二,赵国战略纵深不够。

赵国的区位对于它壮大是非常不利的。它北面是匈奴,东面是齐国,东北是燕国,南面是魏国、楚国,西面是秦国。也就是说,它处于各诸侯国的包夹之中。它虽然可以破楼烦、林胡,灭中山,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小国或者是少数民族国家,当赵国和大国抗争的时候,它就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击打,不给它继续壮大的机会。赵武灵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受到了来自五国的夹攻威胁,这就是实际的例子。

之所以赵国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期间,魏国、楚国、齐国这些国家并没有联合打它,是因为它在抗击秦国。一旦它抗击秦国成功,把秦国打败,周围的国家必然联合起来包夹它了。

秦国不一样,它的战略纵深非常好。它有函谷关等天险防护,同时背后有一大片广阔的区域作为后盾,而且秦国的后方非常稳固,不会给秦国制造什么麻烦。事实上,六国根本就没有机会打进函谷关。其实,就算六国打进了函谷关,他们依然不可能有什么机会。

赵国原本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为何还是输给了秦国

(赵武灵王剧照)

二、主观因素。

赵国最后没有统一六国,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

其一,赵国没有进行制度改革。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进行了军事改革。但是他们却没有进行制度改革,没有和军事改革配套起来。

赵武灵王晚年的时候,由于继位问题,造成了后代的争斗,他本人也被饿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没有进行政治改革。当时的战国,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加强皇权,是这场政治改革的核心。但是赵武灵王却实施分权制,想把王位给儿子,让儿子镇守国内,自己一心一意打仗。这样做,一下引起了儿子们对权力的争夺。而到了最后,赵武灵王又想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因此,这么一闹腾,最后搞得一团糟。

没有像样的政治改革,同时也没有其它制度改革。赵国还是老样子,根本就无法支撑它的南征北战。

而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是一系列的全国性改革,涉及到军事、政治、社会各个层面。改革做得非常彻底,这是赵国无法比拟的。

其二,赵孝成王急于求成而失败。

赵国失败的更大节点,无疑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赵国损失了45万人,以至于大伤元气。从此失去了和秦国较量的本钱。

这场仗的失败,有赵括“纸上谈兵”的因素。不过,根本的原因,还是赵孝成王急于求成。就当时来说,他还根本就不具备和秦国争霸的能力,当时他就应该韬光养晦。在上党郡提出想归附赵国的时候,他就不该贸然答应。不答应,他就不会被迫和秦国作战,被迫押上全部的军队和国力来打这场仗,最后出现断崖式的变弱。

总之,赵国无法实现全国性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无论如果,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参考资料:《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3419.html

“赵国原本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为何还是输给了秦国”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曹操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死都没有称帝

三国时期曹操的权力那么大 曹操为何死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曹操达到了权力的巅峰,却为何到死都没有称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举孝廉出生,在后来镇压黄巾军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建立威势,摇身一变成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第一人,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生前差...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宗室子弟,当时魏豹是魏国的贵族,那个时候,秦国踏遍他们的国土。魏豹也是背负着恢复家族荣耀的使命,和其他兄弟一起揭竿而起。可是在当时几经周转,魏豹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各自命运多舛。陈后心胸狭窄,张后没有赢得欢心,方后死于非命。她们三位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被沦为政治牺牲品,可凄惨的结局总不免让人觉得些许惋惜。拨开历史迷雾,一起走进那个王朝。...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被封王的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还被称作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可不少,比如东汉灵帝时期的张让、明朝武宗时期的“立皇帝”刘瑾,靠才华吃饭的太监也不是没有,比如蔡伦发明了“蔡侯纸”、郑和七下西洋。以上这些人可谓是...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还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父子篡夺大权,使得重镇寿春的将领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