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7)480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手里。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之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前期受到了董卓等权臣的挟持,而在公元196年之后,汉献帝刘协则被曹操、曹丕父子挟持,乃至于被迫退位,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不过,让曹操、曹丕想不到的是,曹魏历史上,也会出现傀儡皇帝,甚至连江山都被司马氏篡夺了。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在曹魏历史上,第三位皇帝曹芳,应该可以说是曹魏首任傀儡皇帝。对于曹芳的一生来说,相继受到了曹爽、司马懿、司马师这三位权臣的挟持。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不久之后,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也即被废为齐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曹魏首任傀儡皇帝,但是,曹芳天资聪慧,宅心仁厚,原本是机会成为一位明君的。

首先,曹芳,字兰卿,因魏明帝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所以曹芳与秦王曹询被曹叡收为养子。对于曹芳的出生来历,历史上没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青龙三年(235年),曹芳被魏明帝曹叡封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239年1月22日),魏明帝曹叡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魏明帝病逝,曹芳即位,年仅八岁,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明元皇后)为皇太后,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值得注意的是,和汉献帝刘协不同,曹芳不是刚即位就没有实权的。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听取大臣奏事。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对于曹芳来说,年仅八岁就能亲临朝政,无疑是其天资聪慧的重要体现。而曹芳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则完全显示出其将成为一代明君的趋势。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芳即位,成为曹魏第三位皇帝。在登基称帝之后,曹芳立即下令,各项准备动工的宫殿、台阁,一概停止。并且,曹魏官府及公卿府中六十岁以上的奴婢,放他们出去做一般的平民。在曹芳之前,魏明帝曹叡在位后期,曾大兴土木,修建了多座宫殿,这自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现在,等到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也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所以及时下令停止修建宫殿。

景初三年(239年)六月,因为辽东郡东沓县官吏、百姓渡海到齐郡居住,曹芳下令将把原来的纵城改名为新沓县来安置迁逃过来的百姓。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下诏在魏武帝曹操的庙庭中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已故的功臣。并且,曹芳正始年间,出现了著名的正始文学,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夏侯玄等,竹林七贤也曾活跃于曹芳在位时期。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芳即位之后的所作所为,显然非常符合明君的标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曹芳完全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乃至于青史留名。不过,大将军曹爽的篡权之举,逐渐架空了曹芳,导致其成为傀儡皇帝。正始五年(244年)二月,曹芳在曹爽的建议下,下诏令曹爽率兵伐蜀,结果无功而返。虽然讨伐蜀汉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是,大将军曹爽却更加变本加厉地篡夺曹魏大权。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往往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现在,大将军曹爽将郭太后软禁,无疑是为了孤立曹芳这位皇帝,促使他在宫中无法获得什么帮助。更为关键的是,曹爽还安排自己的兄弟执掌曹魏都城的禁军,并且明升暗降,让司马懿担任有名无实的太傅。凡此种种,都意味着大将军曹爽可以在曹魏为所欲为了。面对飞扬跋扈的曹爽,曹芳只能接受傀儡皇帝的遭遇。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最后,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除掉了曹爽及其党羽。但是,司马懿并没有将朝廷大权归还给曹芳,而是像曹爽一样执掌大权。同年四月,改年号为嘉平。于是,在大将军曹爽之后,曹芳要继续被司马懿这位权臣所挟持。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对于曹芳来说,这是一个重新执掌大权的机会。不过,因为事情败露,司马师挫败了这场针对他的阴谋。在此基础上,司马师逼曹芳废黜张皇后,改立王皇后。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司马师则担心后患,秘密图谋废黜曹芳。

到了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朝廷大臣废黜曹芳,将他改立为齐王。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在曹芳之后,司马师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正式建立晋朝之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总的来说,对于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一生受到了曹爽、司马懿、司马师这三位权臣的挟持,可谓曹魏之一位傀儡皇帝。不过,和汉献帝刘协一样,失去皇帝之位的曹芳,还是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也即没有被司马氏赶尽杀绝,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9/21195.html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的相关文章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在位期间真的什么都没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间,却并非真正的‘无为’,反而是政绩特别大,贡献特别多。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

朱元璋为何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意孤行?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在选择继承人时一意孤行?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在确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明白日后有人会反对朱允炆了。那么,朱元璋既然已经知道有人会反对朱允炆,他为什么还要立朱允炆为帝呢?我们说朱元璋料定有人会反对朱允炆,这个话是有充分证据的。最重要的...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新安都尉...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对孙权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做了这几件事情,让孙权没有安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和刘备两人的关系很复杂,在合伙打曹操的时候。他们俩的关系很好,在胜利之后,也会因为瓜分地盘而闹矛盾。而且后来孙权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虽然说在正史中并没有留名。只是说了孙夫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