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对战明军李自成能化险为夷,可面对清军他为何会却一败涂地?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4)480

在明朝几股起义军中,声名最响的便是闯王李自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没有李自成,京城不会那么容易陷落,清军也是打不进关内的。而最后的胜利果实被满清窃取,李自成什么都没有捞到,还成了满清的嫁衣。

在起义的过程中,李自成曾多次面临险境,数年间,常常被明军击败,但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面对明军,李自成可以东山再起,为什么被清军击败后,就一蹶不振了呢?

明军无法将其赶尽杀绝,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对战明军李自成能化险为夷,可面对清军他为何会却一败涂地?

对于崇祯而言,李自成是他的心腹大患,杨嗣昌曾经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总体来讲,农民军的威胁要大于满清,满清好歹还有个山海关阻拦,而且满清也从未攻破过山海关。如果不是后来吴三桂的投降,满清也必定无法进入关内,然而,不管崇祯帝多么努力剿杀李自成,这支农民起义军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史料记载:

“杨鹤抚贼不效被逮,洪承畴代鹤,张福臻代承畴,督诸将曹文诏、杨嘉谟剿贼,所向克捷,陕地略定。而山西贼大盛,剽掠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津间。”

崇祯四年,猛将曹文诏等人平定了陕西叛乱,而山西贼寇兴盛,明廷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剿匪,却总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且之所有叫流贼,就在于这些起义军经常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想彻底剿灭起义军,绝非易事。

崇祯八年,卢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崇祯赐予尚方宝剑,卢象升由此大权在握。在卢象升的统领下,明军连战连捷,农民军的实力被大幅缩减。崇祯九年,卢象升会师祖宽、祖大乐、罗岱的部队,在七顶山大败李自成的骑兵部队,李自成的部队几乎被全歼。

就在卢象升剿匪的关键时刻,辽东情势危急,京城 *** ,卢象升被要求北上戍卫京城。卢象升离开后,起义军死灰复燃,继续兴风作浪,之后更是发展迅速,愈发难以扑灭。

而且明末崇祯帝面临的可不止一支起义军,前有王二、高顺祥,后有李自成、张献忠,尤其张献忠,后来还建立了大西政权。

这种状况屡见不鲜,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崇祯手下就那么几张牌,他总是要拆东墙补西墙,再拆西墙补东墙,这样来来 *** ,根本无法彻底剿灭农民军。常常是在最关键时刻,满清攻了进来,崇祯只得抽调剿匪的部队去对付清军,两线作战让明军疲于奔命,明军根本无力剿灭农民军。

明末对百姓剥削太过严重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崇祯开征三饷,辽东打仗需要钱,就征收辽饷,内部剿匪需要钱,就征收剿饷,练兵也需要钱,就征收练饷。加之崇祯那几年年景不好,干旱、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不停地折腾着中原大地的百姓,令其不堪重负。

史料记载:

对战明军李自成能化险为夷,可面对清军他为何会却一败涂地?

“神宗末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初再增百四十万,总名辽饷。至是,复增剿饷、练饷,额溢之。先后增赋千六百七十万,民不聊生,益起为盗矣。”

没有饭吃,朝廷还剥削严重,于是乎大家都投奔了起义军,这也是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李自成被击败多次,但只要他振臂一呼,总会有众多追随者,这并非李自成有多高的水平,而是百姓没有活路,才不得已成了流贼、草寇。

不仅如此,明军军饷总是不能按时发放,而且军中贪腐、吃空额行为严重,很多士兵也活不下去,随即投奔了农民军。崇祯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那么百姓没有饭吃,去参加农民军的就更多,由此恶性循环,愈发不可收拾。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吃饱饭,那么平定内部叛乱,也是痴人说梦。自古至今,只要有口饭吃,中华大地的百姓就不会造反,假如崇祯能解决钱的问题,不从百姓身上割肉,那么起义军才有望解决。

李自成攻破京城,明朝灭亡,那么自然这些三饷、赋税也就暂时消失了,毕竟那时候的口号是“迎闯王,不纳粮”。满清击败李自成,占据京城之后,也是做了一些安抚百姓的工作,因此,李自成东山再起就相对困难一些。

孙传庭没有乘胜追击,留了李自成一条命

史料记载:

“承畴、传庭合击于潼关原,大破之。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其年,献忠降,自成势益衰。”

崇祯十一年,明军在梓潼大败李自成,洪承畴、孙传庭在潼关再次击溃李自成,李自成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他带着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人,逃到了山中。

这大致是李自成最狼狈的时候,百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十八人,如果孙传庭再进一步,想方设法杀掉李自成,那么农民军想要再次复盘,估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明军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当然其中还以很多问题在掣肘这些将领,比如崇祯的疑心,比如那些文臣的流言蜚语、无时不刻的党争,再比如满清随时随地的威胁。

孙传庭的能力再强,也解决不了这众多问题,他只是一员武将,他也必须服从上级命令,奈何这剿灭李自成的好机会,就这样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对战明军李自成能化险为夷,可面对清军他为何会却一败涂地?

人无头不走,李自成本人被杀

数年间,李自成多次绝境逢生,东山再起,其中一个基础因素,就是他必须活着。只有李自成活着,他才能以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集结部队,如果李自成死了,这些起义军将很快变成一片散沙。

史料记载:

“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

公元1645年,清军穷追猛打,李自成连战连败,到了九月,李自成路过一片村寨,就亲自带着二十人去抢吃的,结果被村民所捆住,勒死了。具体李自成是怎么死的,我们不得而知,有很多种说法,但李自成的确是死了。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李自成一死,起义军群龙无首,变成了没头的苍蝇,如果李自成还活着,东山再起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当时百姓仍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到处都在打仗,但李自成已死,一切都飘散如烟。

李自成、崇祯都为满清做了嫁衣,崇祯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毫无效果,而满清则同样多线作战,就可以问鼎中原,统一天下。

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也有人心的险恶,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口因为战争急剧减少。人少了,田并没少,于是粮食供得上了,老百姓也就失去了造反的动力,毕竟他们还是很温和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5945.html

“对战明军李自成能化险为夷,可面对清军他为何会却一败涂地?” 的相关文章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实力那么强 康熙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他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实力那么强 康熙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他

对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在挑选继承人上存在很大的烦恼。纵观历史,没有子嗣传承的皇帝不少,青黄不接的也存在,他们的烦恼是后代里边找...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一直试图把权力从慈禧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却始终没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出现女性统治国家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在中国近代,通过层层上位,最终站在权力顶峰的慈禧,也一直是人们饱受诟病的人,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慈禧也用实际行动和胆识...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雍正才算得上清朝的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其中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比较有名的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将清朝推举到了鼎盛状态,可为何只有雍正才算得...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后世是如何评价诸葛恪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诸葛恪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