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上当皇帝后 赵匡胤是怎么对待柴荣的后代的
对赵匡胤上位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皇帝后,赵匡胤是怎么对待柴荣儿子们的?他们的下场是什么?
根据历史记载,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对柴荣的几个儿子还是不错的。
柴荣一生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都在后汉的时候,被后汉的末代皇帝汉隐帝所杀。
后面的四个儿子,其中第四子柴宗训作为后周的末代皇帝,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被降封为郑王,迁到房州安置,在那里去世了。
(柴荣)
第五子柴熙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后,历史上就没有他的记载了。
第六子柴熙谨,历史记载也不是很清楚。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赵匡胤进宫后,看见了被宫女抱在怀里的襁褓中的柴熙谨。有人劝赵匡胤杀掉,但赵匡胤却说,不忍心那样做。于是把他赐给大将潘美收养。后来,这个孩子还进士及第,当了官。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乾德二年去世的,那时候才四五岁。
第七子柴熙诲,一种说法是不知所终,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被大将军卢琰收养,改名为卢璇,在真宗朝的时候,还担任了殿前防御使这样的官职。
而且,除了这四个孩子以外,一些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史料还记载,宋太祖曾经设置了一个“誓碑”,这个“誓碑”在每个皇帝登基以后,都会进去看。由于很神秘,所以大家都不了解上面写的是什么。后来金国南下,毁掉开封城后,大家才看到。上面一共写了三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后代应该善待柴家子孙,不能杀他们。而且当年赵匡胤确实也是善待他们的,还发给了柴家丹书铁券。
(赵匡胤)
不过,赵匡胤真的善待了柴荣的儿子们吗?
丹书铁券其实是不靠谱的,丹书铁券不过是做一个样子而已,表示赵匡胤对待柴荣的后代子孙很好,并不能代表赵匡胤的真正想法和做法。
而所谓的“誓碑”,其实也是很不靠谱的,赵匡胤为什么要在“誓碑”上写善待柴家子孙?这样的话,其实是完全可以公开说的。赵匡胤发丹书铁券,就是一种公开的做法。既然丹书铁券都公开做,为什么还要悄悄地设置这样一句话,让后代的皇帝们遵守呢?
再说了,赵匡胤最初厚待柴家子孙,是为了收买人心。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柴家的影响力变得极为微弱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了。赵匡胤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为何要给后代的皇帝们设置这个框子。而且,如果这些柴家子孙们造反,难道也不能杀吗?
我们再来看事实,看看这几个柴家子孙真正的结局。
作为末代皇帝的柴宗训被迁居到房州,降为郑王,这些都没有问题。毕竟不是皇帝了,当然应该给他一个合适的安排。但是这个柴宗训却在20岁就去世了。20岁,恰好是成年的时候。刚成年就去世了,这说明什么?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柴宗训是怎么死的。有可能是正常得病死,也有可能是被害死。由于宋太宗曾经多次修改史料,因此已有的信息,我们是不太清楚的。
再看看柴熙让和柴熙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上记载的是:“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欧阳修是宋代的史官,他生活的年代,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并不久,最多半个多世纪,照理说,他不会不了解这两个人的下落。如果了解,他为什么会写一个“不知所终”这样的话呢?
(陈桥兵变)
再说了,对于赵匡胤来说,先皇帝柴荣的几个儿子,他绝对是会重点“照顾”的,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都会搞得清清楚楚,绝对不可能让他们“不知所终”。而且,赵匡胤既然要善待柴家子孙,绝对会善待柴荣的儿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不知所终”呢?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认为,欧阳修这样写,是为了避谈。就是说,欧阳修了解下落,但是不敢说出来,又不想违背良心,所以才这么说。那么是什么下落,欧阳修不敢说出来呢?显然只有这两个孩子被害死了,欧阳修才不敢说出来。
剩下的一个孩子柴熙谨,《宋史》上记载的是,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戊申,周纪王熙谨薨。辍视朝。”乾德二年,也就是陈桥兵变发生后的第四年。这个孩子这么快就去世了,是什么原因?《宋史》上没有任何说明。可见这个孩子的死,也是耐人寻味的。赵匡胤的“辍视朝”,更加是耐人寻味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说赵匡胤对柴荣的几个孩子很好,对柴家后人很照顾,甚至还写“誓碑”让后世皇帝也要照顾,显然是一个笑话。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