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干儿子刘封最后是什么结局?
公元220年,刘封丢失上庸,逃回成都。刘备看见这个败逃狼狈的干儿子,瞬间想到了自己惨死的二弟,怒火中烧,骂道:你还有脸回来,不援救关二叔,还丢城失地,我赐你一死吧。刘封瞬间泪奔:父王,你为何这样不顾父子之情?
刘备听到刘封的辩解,依然十分愤怒:如果不是你按兵不动,二弟怎么惨死,我已经和丞相商定了,赐你一死,你不用辩解了。说着叫卫士把刘封拖出了账外,刘封万念俱灰,临死前,他大呼一声:恨不用孟子度(孟达)之言啊。说完拿起宝剑,慨然赴死。
当听到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不在了,刘备才落下了后悔的泪水:封儿,父王也舍不得你啊。
当年,曹操征伐刘备,刘备跑到刘表的荆州避难。在荆州居住时,认识了当时的刘封(刘封本名叫寇封,是罗侯寇氏之子)。在一次酒宴上,随军厨役上菜时不慎,将肉块遗落在地,寇封竟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引起刘备的爱慕,遂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事后刘备问道:肉掉在地上,为何不扔掉,也不训斥下人,反而没洗就吃了呢?刘封说:身为将军,应当心存仁义,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听到刘封这样说,刘备觉得这个孩子心存仁德,和自己很像,碰巧当时的刘备还没有孩子,就把刘封养为自己的义子,亲自教他武艺。
后来,刘备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后与刘璋决裂,带领文武进攻益州,当时的刘封不过二十余岁,但是勇猛过人,与张飞赵云一同攻城略地,颇多立功。公元218年,刘封跟随刘备北攻汉中,曹操率领大军来援,刘备栖于山头,派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大骂说:“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长黄胡子的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经撤军。可以预见,刘封是位不可多得的强将。
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全境,自立汉中王,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接着孟达又率军欲夺上庸郡,刘备担心孟达难以取胜,对刘封说:“上庸不易夺,你率军与孟达合军,由你统领共夺上庸!”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刘封升为副
就在这一年,关羽中吕蒙陆逊之计,强攻樊城,结果造成荆州丢失,便向上庸的刘封发出求救的信号,希望刘封孟达带领上庸兵马来救援自己。但是刘封听从孟达之计,按兵不动。造成关羽被杀。再后来,又因为申耽、申仪两兄弟的背叛,最终被孟达徐晃等人击败。其实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曾写信给刘封:将军地位本就尴尬,现在又背上了一个“不救叔父”的罪名,不如恢复寇氏本姓,投降魏国,还可保全性命。在魏国怎么样也比当个假儿子要强吧。刘封看到信后,十分愤怒,斩了使者。表达了自己忠于刘备的决心。
后来,上庸丢失,刘封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成都,原以为还可以像刘备陈述自己的冤枉,没想到“父亲”却举起了屠刀。理由就是不援助关羽。至此,一代勇武的年轻英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死时年仅28岁。
虽然刘备表面十分愤怒,但是亲眼看到这个自己养育了多年,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儿子死在自己面前,还是留下了热泪。
虽然自从刘封死后,关于他的评价就一直很低,埋怨他“不念亲情,害死二叔”,但是我还是觉得,刘封选择不出兵是正确的。
首先,刘封刚刚占领上庸不到一年时间,人心非常不稳,这时候正是需要站稳脚跟,安定民心的时候。申氏兄弟在后期反叛就可见一斑,刘封在上庸镇守,这块地方还算太平,而关羽求援时,如果刘封出兵救援,可能上庸城就会发生造反,那么这块土地就永远的失去了。
另外,经过西川之战,汉中之战,所有的士兵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时候战斗力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低迷的水平了,如果这时候贸然出兵也可能会是徒增伤亡。
最后,关羽从兵败到被杀实在是太快了,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想,刘封从上庸到达麦城也要时间,而且很有可能遭到魏吴两方的拦截,一旦发生意外,那就更加不堪设想。再加上关羽曾经对刘封“螟蛉之子”的偏见评价,试想两个人的合作也不会同心同德。
但是不管如何,刘备还是以“不援关羽”让刘封自尽了。其实,仅仅这一条理由也足够了,刘封本就是义子,处境尴尬,如果刘备无子,他也应该谦虚谨慎,更何况现在刘备已有刘禅,刘封就应该知进退,做好臣子的本分之事。但是这个人少不经事,勇而少谋,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咎由自取,把自己逼上绝路。
陈寿先生在评价刘封时,说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可见,三国时期的人们给予刘封的印象就是“咎由自取”,这可能也是刘封一生没法洗白的一个污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