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国出战?
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出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白起比汉尼拔到底还是略高一筹。
做为那个时代东西方世界有代表性的名将,俩人分别贡献了一场震古耀今,堪称史诗级的大歼灭战。所不同的是,汉尼拔的战术表现无可挑剔,坎尼之战是以客欺主,以少敌众,以成分复杂得多的揉合型部队歼灭罗马成熟的公民兵军团。汉尼拔在战场指挥艺术上的造诣,堪称巨匠。足以与白起壮年时代率区区数万孤军破灭楚国国都,歼郢、鄢之众数十万媲美。
所不同的是,长平之战时的白起,他的境界已从早年“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的层次有所升华,懂得去如何利用胜利,相比汉尼拔,他对敌国的国情民性琢磨得更透。所以两人做出了不同选择,白起主张绝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所以他不顾秦军在长平死亡近半的状况,要求秦君动员国力作最后一搏,一鼓作气攻下赵都邯郸。如果机会一旦错失,白起就绝不再做无谓争取。
赵国,今天一般的看法是一个不富不穷,人口大约三百万的国家(实则大谬),论疆域、人众不如楚、魏,论富庶,远不如齐,综合国力大约在七雄之中排个中不溜的水平。
这让几乎所有人看轻了赵国的韧性-----它其实是战国时代独一无二的“铁受”。
战国斩首最多的几个战役,赵国摊上三个,一场长平之战(公元前260),一场秦将“摎”攻赵之战(前256)、一场平阳(公元前234)之战,按《史记》的说法,光是斩首的就有64万。要知道,人口最多的楚国被秦军斩首的更高纪录也不过8万人,楚国随后就残了。
可赵国有多变态?
长平之战一打完,就在邯郸把秦军打得血流成河:
“秦军围邯郸八、九月,亡五校,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战国策》。
公元前248年,休战七年的秦赵战争再起。秦国调来了此前负责专攻魏、韩的大将蒙骜,发起太原会战。蒙骜果然猛獒,先廓清晋阳(太原)外围的榆次(太原附近)、新城(朔州)、狼孟(阳曲),一口气全部拿下,先后攻拔三十七城,最终如愿攻取赵国起家的晋阳,设太原郡,赵又损失近百万人口。
赵孝成王把家业败得差不多了,幸亏战国四大公子最强的信陵君站了出来,以魏军为基础,联合赵、韩、楚、燕组成五国联军一起攻秦,在河外(黄河以西,山西段)把蒙骜狠揍一通,一直长趋打到函谷关,才算暂时缓解了危机。可秦国底子厚,转年就把韩、魏揍趴,甚至连魏国东北的朝歌(河南淇县)都为秦兵所占,兵锋距邯郸不远了。此时赵孝成王又死了,大伙应该以为,赵国没几年活头了吧?
幽缪王三年(公元前233),秦兵恰好送到李牧手上-----向邯郸北部进行战略迂回,以背后包抄邯郸,与南部的邺城、平阳基地遥相呼应,为以后南北对进张本。秦军攻到赤丽、宜安(均在石家庄附近的藁城一带),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秦国虎狼兵团,遇上代郡边军,竟不堪一击,遭到大破,秦将桓齮大败而逃,据说这一仗,把十万秦军打光了,大概因为这次胜利,代郡兵团趁胜南下,再次收复了特大城市:邺城。也就是说,长平坑赵之后长达27年,秦国来回折腾,赔掉几十万大军,到头来赵国的主要地区:邯郸、晋阳、邺城、平阳、以及上党高地,依然还在赵人手里。赵民在六国之中空前的尚武与团结,更让秦人无可奈何。
最后,秦国改用政治手段,采取反间计去了李牧,失去了李牧,代郡边军就等于失去灵魂,士心离散,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内又爆发旱灾,终于被王翦消灭,公元前222年,自长平战役之后,又坚持了38年的赵国才算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