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18)110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陈群提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制度,随后由司马氏逐渐完善,成为了魏晋南北朝代表性的选拔制度,九品官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不过,这里要讲的是汉朝察举制末期与曹魏人官法初期的人物,介于改革之间的两位出身截然不同的人物,最终都成为了曹魏的名将。

青州寒门王基与太原高第王昶

王基,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父亲王豹在王基少年时就去世,王基与叔父王翁生活。王基是标准的寒门出身,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帝国原有的察举制已经难以执行,但其制度仍有一定效用,出生在初平元年(190年)的王基以孝顺叔父闻名,十七岁就被选用为郡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不亚于邓艾的名将王基

直到曹魏黄初年间,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所以王基被考察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察举制中多由郡中的官吏举荐人才上去,称为举孝廉。察孝廉则是由上边进行考察地方人才,被选用上去。

王基正是在东汉察举制与九品人官法转型期间被选出的人才。由于这时期的选拔权力还没完全被士族所垄断,所以像王基这样的寒门子弟仍有晋升空间。

王基的才干很快被朝中大臣所注视,先是曹魏朝廷征召王基为郎中,时任青州刺史的王凌特别向朝廷请求让王基留任刺史别驾,朝廷又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复请留下王基。著名的饶舌歌手王朗却要求征召王基,为此上书弹劾王凌,王凌依旧把王基留下不遣入朝。

王基被压在青州时,事迹并不显著。王基大约在太和三年(229年)以后,才再度被关注,大将军司马懿征召王基,他不久被提拔为中书侍郎。事实上司马懿在任期间,对人才的选拔相当有成效。除了王基之外,曹魏中后期的寒门名将邓艾、石苞、州泰皆是司马懿所提拔出头,这样不避门第,唯才是举的做法,为司马氏日后夺权安插了许多储备人才。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数年后,青龙四年(236年),魏明帝曹叡下诏求贤,卿校以上,各举一人。时任太尉的司马懿举荐王昶应选。

王昶,字文舒。并州太原晋阳人,即是后来著名的太原王氏。王昶少年时,侍奉同郡名人王凌为兄,出身名门的王昶在曹丕称帝前就已担任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此前担任过曹丕太子文学、中庶子的人还有司马懿。王昶官运一路顺畅,直到曹叡即位以前,他已官任兖州刺史,兄长王凌一样是地方高官。

王昶和王基早期的晋升过程有着鲜明的对比,即便曹魏初期对人才选拔的范围很广泛,名门出身的子弟终究比寒门更为容易晋升。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太原王氏的始祖王昶

曹魏中后期将领跟曹操时期有明显不同,将军多由四方士人先征入朝中试用,再考察其才能再转任为太守、刺史,兼领将军,故而这些将军在此之前并没什么军功。但无碍于将领的军事素质,王昶在领兵征战以前就著兵书十馀篇,言奇正之用。

曹操时期的将领多限文化水平,曹操还得专门把兵书的道理简单化传授于诸将。能够撰写兵书的人物在当代必受瞩目,王昶不久竟迁任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曹仁昔年追随曹操征战多年才得到这一职位。

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以中军为核心,由曹操时期发展,演变成将军都督地方的军事制度。曹操最初都督地方军事的几位将领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丕上台后完善了都督制,通常以四征将军兼领刺史,并都督州郡军事。

西线都督驻守关中,负责防备蜀汉。南线都督坐镇荆州,东线都督则可能有同时都督扬州、青州、徐州的权力。由于这些大将通常兼领州郡行政事务,通常都是文武兼具,却不像东汉末年那样会有从军旅中提 *** 的大将。

在曹操时期这种都督制度还不成熟,核心将领多从曹操的中军里冲杀而出。到了曹丕时期,以曹真都督西线,曹休都督东线,夏侯尚都督南线,由曹仁以大司马身份名义上统领全国兵权。满宠、贾逵、郭淮、田豫几位已是曹丕时代的顶尖名将。能够坐镇一方,实则已是曹魏名将的极限,如司马懿这般能够掌控中央大权的将领就不视为武将看待。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的时期,曾坐镇一方的名将有陈泰、邓艾、王昶、王基、胡奋、州泰、石苞、陈骞。他们就如同曹操时期的曹仁、张辽等人一样,是当时最顶尖的将领。

王基在当时被曹爽所拉拢,出任安丰太守,兼领讨寇将军。因病被征召回朝,出任首都行政长官河南尹。不久,王基和王昶都面临政治转折。

王昶伐吴与王基出道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向曹爽发动政变,一举夺走曹魏中央大权。这时曹魏内外众臣都需要考虑未来的走向。由于王基被曹爽所提拔,按例被免除官职。但由于王基此前曾经撰写《时要论》讥讽曹爽的执政,王基不久以后就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

王昶的兄长王凌密谋拥立曹彪为帝,意图消灭司马懿。只不过王昶受司马懿所举荐,在曹爽被诛杀后,王昶献上治国之策,积极向司马懿靠拢,在王凌事变以后并未受到牵连。王基曾受王凌知遇之情,两人应当也是老相识。

嘉平二年(250年),王基出任荆州刺史,王昶时任征南将军,都督豫州、荆州军事。在当时王昶和东征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合成为三征,是曹魏更高级的地方军区司令,王凌当时已升为三公之一,故不在列。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东南集团军总司令王凌

胡遵因为是司马懿嫡系将领,虽然实力不足,却深受信赖。毌丘俭曾在辽东之战担任司马懿副将,随后驱逐高句丽,屠丸都,刻石碑而还,是当代首屈一指的名将,只不过毌丘俭倾向于曹爽一方。

王昶根据孙吴发生的二宫之争,分析出其内部混乱,加上陆逊、诸葛瑾、朱然、步骘、全琮皆已死去,顾谭、张休、顾承等遭到流放,孙吴内部欠缺有实力的大将。王昶上奏可由新城郡为起点,进攻蜀汉、东吴的边境地区。

由王昶为主将,王基、州泰协同三路出兵南下伐。新城太守州泰负责主要任务,袭击巫、秭归、吴之房陵。王基进攻夷陵,截断荆州往巫峡地区的救兵。王昶的主力进攻江陵,牵制吴军主力。

吴军在荆州的布防一向如此,夷陵(西陵)既能够防御蜀军,同时可作为江陵在江北联防据点。当年周瑜攻江陵就先派甘宁抢占夷陵,吕蒙袭荆州后,陆逊率先抢占宜都、夷陵。

王昶的战略并非一举拿下荆州,更主要是试探孙权方内乱之后的军事实力如何。这时吴军已经有腐化趋势,吴军的三员大将分别是车骑将军朱然之子施绩,丞相步骘之子步协,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诸葛融,三人全都是代父领兵。施绩或许有些实力,步协和诸葛融却是除父名外,不见经传的角色。

《王昶传》记载他到江陵后在两岸引竹为桥,渡水攻击城外的吴军。我根据地理分析,王昶和王基的部队有可能控制了江陵和夷陵中间的长江河道,将吴军分开击之。

夷陵守将步协来不及反应,只能闭城固守。王基下令佯攻,实则分兵袭取雄父邸阁的粮仓,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擒获孙吴安北将军谭正,接收降民数千口,他把这些降民安置到曹魏新设立的夷陵县。

后来步协之弟步阐反叛东吴,据守西陵,陆抗分析此地粮草充足,足见是孙吴的军事重地无疑,步协对此却一点防备都没有。步协在王基的进攻下毫无任何有效防御布置,只知闭城待敌,终究吃了大亏,日后他还会惨败在蜀将罗宪之手。

江陵主将是乐乡督施绩,他在野战与王昶交锋,被赶到南岸,继而夜逃入江陵城,想凭借江陵固守。昔年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满宠大军围攻江陵,施绩的父亲朱然正是凭着江陵的坚固,外有诸葛瑾、潘璋为援军,尚有陆逊还驻军在夷陵。朱然以五千兵力抵挡曹真等人一年之久,由此威震敌国。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王昶、王基三路伐吴

王昶眼见江陵城没法强攻,就五军又大道退还,设伏兵等待,把缴获的吴军铠甲、头盔环绕江陵城摆放,以激怒吴军。施绩分析王昶是因粮草、战力不足而撤退,跟诸葛融相约由自己领兵追击,诸葛融率军掠袭其后,诸葛融爽快的答应了施绩的请求。

结果施绩追击兵败,王昶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诸葛融失约不至,吴国官方看法是对施绩嘉奖,认为是诸葛融的责任。

事实上吴军都不知道魏军有伏兵,追击则必败无疑,施绩有冒进的责任,诸葛融有相约后不进军的责任。总而言之,这一战严重暴露出吴军的二代将领已不如前人,而魏军的王昶、王基、州泰在各自的战场都获得了成果。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当了王昶垫脚石的施绩

王昶凭着此战被升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京陵侯。寒门出身的王基因功被赐关内侯,他又上表把江夏的郡治设立在上昶城,更好操练水军,逼近夏口。

上昶城遗址现存,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新府城村,是一座屯兵水城。江夏的主城原本在内陆的石阳城,城池相当的坚固,孙权数次强攻不下。王基却选择另建新城,是看中上昶城附近地理环境更有利组建水军,他思考的不再是防御而是进攻,还能够丰富士兵的伙食,每日可捞点鱼虾蟹营作为口粮。

王基在荆州时期,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由是贼不敢轻越江,对孙吴造成极大的压力。这一切跟王昶、王基取胜有很大关系,当时曹魏内部在商议是否伐吴,估计王凌的事情还未解决才令王昶在大胜之后没有动作。

王基则分析目前形势是在荆州聚积粮食,修建战船,积极筹备军备、粮草,以攻心之法瓦解吴军,后来羊祜正是以攻心之法对吴国荆州造成极大压力,可见王基和羊祜的战略思路相当接近。

王昶、王基与淮南三叛

正元二年(255年),此刻已是司马师所执政,这一年毌丘俭、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此战过程略过不提,且说当时魏将的阵容。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霸气外露司马师

王基担任行监军、假节,统领许昌军与司马师会师,并成为中军的前锋。征南大将军王昶率荆州军,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徐军,振威将军邓艾率兖州军。镇南将军诸葛诞率豫州军。奋武将军石苞或可能参战,乐进之子乐綝在此战统领步兵立功,战后被表为扬州刺史。

王基在此战中的军事才华才完全展现出来,司马师专门调任王基担任监军,是用他作为参谋之一,王基又同时兼任前锋,自是文武兼具。

司马师认同王肃、郑袤想要模仿周亚夫的战术,王肃认为昔年关羽率荆州之众北伐,降于禁于汉滨。却因为将士家属被孙权所袭,精锐之军顿时瓦解。曹魏的军事制度是前线的士兵必须有父母妻子在内陆做人质,若将士判断家属皆受株连。毌丘俭就是放着做人质的儿子不管,毅然起兵。司马师采纳王肃、郑袤的战术,坚壁固守,以瓦解毌丘俭大军的士气。

但王肃、郑袤没考虑到《孙子兵法》提到的军争,占据地利才能够有效作战。王基为此多次分析战况,应该占据远近粮仓,跟敌人速战。最主要的问题是司马师耗不起时间,毌丘俭的大军原本是防备东吴的前线部队。现在淮南地区门户大开,如果东吴进军到此,谯、沛、汝、豫等地全部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已逝的吴大帝孙权多年来强攻合肥,等的就是这一刻。

王基多次 *** 不成,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擅自领兵占领南顿,令毌丘俭大军止步,与此同时,邓艾没等司马师下指示,亦抢占了乐嘉,毌丘俭派文钦强攻邓艾不下。王基得知毌丘俭分兵后,率军进攻毌丘俭主力。尽管文钦之子文鸯骁勇善战,毌丘俭军最终因为士气丧失,他本身弃军而逃,有失北逐高句丽的威风。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司马师征毌丘俭之战

王基在战后接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封安乐乡侯。率先领军进入淮南,没让吴军占领淮南的诸葛诞升为征东大将军,相当于王基接任了诸葛诞原来的职位。王昶虽不在主战区,却也因功升为骠骑将军。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串通孙吴,举兵讨伐司马昭。此战的阵容又要在讲一遍,此刻司马昭麾下地位更高的五员大将是卫将军司马望、骠骑将军王昶、征西将军陈泰镇南将军王基、征东将军胡遵。邓艾时任安西将军,陈骞 *** 征蜀将军,州泰担任征虏将军,石苞担奋武将军,皆不如前五位。

此战,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王昶率军入荆州夹石,逼近江陵,牵制吴军行动。王基一如既往根据战况提议果断进攻。司马昭想要集中兵力后全军进攻,王基屡次请战后而进军。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阴鸷狠辣司马昭

双方交战初期,司马昭诸将逆击,不能御。将军李广临敌不进、泰山太守常林之子常峕称疾不出,皆被杀。满宠之子、卫尉满伟以疾不进,事后被免为庶人。其子满长武死于杖下,时人冤之。

由于这次诸葛诞串通吴军,此时吴将朱异已率军到安城。中央指示王基率军到北山防守,王基认为临时转移阵地,反而于己不利,他做好将士思想工作同时,又上书反对转移。根考证这北山就是八公山,日后苻坚大军北望八公山,草木皆兵,就是此处。

司马昭二十多万大军围攻寿春时,王基负责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尽统领一半的魏军。司马昭、王基的包围被称为“表里再重,堑垒甚峻”。石苞、州泰率领游击,负责阻截朱异的援军。围城多日后诸葛诞断粮突围,制造攻坚器具,昼夜五六天攻击南围,王基等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诸葛军死伤遍地、血流盈堑,王基据城死守,大破淮南军。

司马昭平诸葛诞之战

战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

不仅王昶、王基,三国中后期的将军大多都不是从军旅中冲杀出,多由文官转为武将,王昶、王基虽是文人领兵,但这两人深知兵法,皆能谋定而后动,又能根据实情布置作战。此二人若是被放在西线,姜维则不止陈泰、邓艾两位劲敌。

令人惊讶的是王基本传的计策和贾诩、刘晔一样是算无遗策,没有过失误。陈寿历来专美传主,所以本传中找不到失误的计策到不能说完全算无遗策,只不过王基能在领兵征战的同时还能冷静且正确的分析出战情,实为当代一流名将无疑。

另一位垫脚石诸葛诞

王昶自江陵之战以后,并无显赫战绩,连年得到晋升跟王昶的门第有很大关系,要称的上一流或有些勉强,但他的儿子王浑是日后灭吴的名将。

王基之所以不受瞩目的原由还是讨伐毌丘俭、诸葛诞的二战知名度不高,战役中名义的主将是司马师、司马昭,却王基为司马家效力,多被人视为不义,故忽略了其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王昶和王基在伐蜀之前就去世,没等来下一场大战,却也因此二王没被收录到《晋书》,仍算是《三国志》中的魏臣。生于汉魏之间,死于魏晋之间。算下来二王领兵征战的时间也不过十多年而已,三十六岁的周瑜就曾领兵十五年之久,就名将而言,一战之功成已是永恒的光辉,世上百战不败之将,不过是没遇到真正的敌手而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0395.html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的相关文章

范长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长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长生,“蜀之八仙”之一,成汉丞相。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根据历史记载,姜子牙年近八十岁才出来辅佐周文王,年近一百岁时,帮助周武王灭商,这对于许多大龄不得志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励志教材。如姜子牙这样的情况虽然稀缺得紧,却并非个例,在距离姜子牙那个年代的一千三...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是蔡文姬《悲愤诗》对于董卓之乱的描述,说的就是西凉兵把社祭(古代聚会)中所有男人杀掉,头挂在抢来的车子上,女人则用车拉着回军营的场景。这只是董卓之乱其中一个很小的场...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

清朝时期的军机大臣与直隶总督相比 谁的地位和权力更大

清朝时期的军机大臣与直隶总督相比 谁的地位和权力更大

还不知道:军机大臣与直隶总督,哪一个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直隶总督为清代疆臣之首,手握重兵有拱卫京畿之责。那么直隶总督与军机大臣比起来,到底哪个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呢?这是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御史在此予以回复。雍正至道光时期军机大臣地位显赫军机处...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

对沮授为何不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沮授之谋是否能与西汉开国谋士张良和陈平相提并论,我们暂且不说...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那么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为...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