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 太监如父母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6-08)150

汉灵帝刘宏时期是整个东汉,宦官过的最舒坦的一段时间,他们在除掉太后和国丈之后,皇帝见着他们都需要敬礼,汉灵帝甚至称呼十常侍之一的张让为父、赵忠为母。然而正因为太监的这种专政,加剧了本就脆弱的矛盾,东汉更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了,正因为这次起义,彻底断送了近两百年的东汉江山。公元157年,东汉最后一个像样的皇帝汉灵帝刘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亲是河间王刘苌(读 chang),刘苌和汉桓帝刘志的爷爷都是汉章帝的第六个儿子刘开,汉桓帝刘志继位后,刘苌成为新的河间王,可惜生下刘宏不久,刘苌就去世了。

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 太监如父母

*** 配图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刘志的第三个老婆窦妙开始垂帘听政。汉桓帝虽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留下,东汉历史已经看了大半,我们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太后只要再选一个王子继承皇位就行,而太后选择皇位继承人,肯定不会选成年人,至少从娃娃抓起。

汉桓帝的父亲叫刘冀,当年就是河间王,后来过继给汉和帝的大儿子刘胜(汉和帝就俩儿子。小儿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汉殇帝刘隆,满月称帝,一周岁没到就死了),然后刘冀成为了平原王,而刘宏的父亲刘苌就成了河间王,所以汉桓帝和汉灵帝属于同一个家族,汉桓帝死的时候,刘宏才10岁。

血缘关系那么近,年龄也合适,父亲又去世了,各种条件都符合,于是太后窦妙就和她的老爹窦武商议决定,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正月,刘宏正式成为东汉第十二个皇帝,汉灵帝。

汉灵帝时期发生的政变

窦妙虽然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但是皇宫中更大的势力不是窦妙和窦武的外戚集团,而是以清一色太监为核心的宦官集团。对于这群生理有残疾的老男人,所有读书人都看不顺眼,关键是这帮人还掌握了国家最多的权利。

因为这群宦官每次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变,比如汉顺帝刘保的皇位就是依靠几个太监拼命夺过来的,而汉桓帝刘志也是依靠太监,才能杀死跋扈将军梁冀,亲政的。所以虽然在老百姓中间,太监的名声不是很好,皇帝却都非常信任这群说话尖声细气的男人。

太监上台后,问题出现了,这帮人虽然也可以收养义子,但是对于身体被咔嚓一下的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钱,对于这种金光闪闪的东西,太监们完全没有抵抗力,于是卖官还有贪污,盛行,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汉桓帝时期,发生的之一次大规模 *** 事件,就是专门针对宦官的,参加的都是太学生(太学,是东汉时期的更高学府,类似于今天的北大清华),还有一批中下级当官的,他们更靠近百姓,认为太监是造成这一切,更大的毒瘤,所以一致要求皇帝降低对太监们的高规格待遇。但是,汉桓帝不这么认为,这帮宦官虽然平时要求多了点,可能是还贪了点,但是正因为这群宦官,汉桓帝才学会了如何治理国家,才能放心的去想玩什么,玩什么,对于汉桓帝来说,整个皇宫,最亲近的人,就是这帮从小就服侍自己的太监。

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 太监如父母

*** 配图

所以对于这些太学生的 *** *** ,汉桓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参加 *** 的这批人不仅被押入大牢,白白挨了一顿板子,还被要求永世不得录用。就这样之一次反对宦官的行动失败了,事后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光 *** ,太文艺了,皇帝已经被太监们控制,所以求皇帝这条路行不通。

文的不行,来武的,汉灵帝时期,更大规模的一场针对太监当权的政变行动,开始了。

当然,对于铲除宦官势力,最热心的,是和宦官一样,希望掌握更多权力的,外戚集团。池子里,就这么多水,给太监的多了,留给外戚的当然就少了。窦妙上台后,作为她的老爸,窦武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提升,升职加薪是肯定的了,可是在办事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太监的身影,这哪受得了,于是窦武就去找参加之一次 *** 的那些太学生和官吏,准备推翻宦官的统治。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的办法就是直接收集宦官们贪污的证据,然后一锅端了这批死太监(现在想想,还是太文艺了)。

窦武是个读书人,三国演义里有篇写汉献帝委托曹国舅,发动政变,想杀死曹操,让汉献帝亲政的,于是曹国舅四处找人,找到人怎么办呢,拿出一份文件,在上面签字,就是谁、谁、谁愿意参加刺杀曹操的行动,如果泄露,天诛地灭,云云。

一堆废话,为什么还要签呢,既然要一起干大事,首先需要确保的就是一条心,谁要是告密或者临时说,不干了,有了这份文件,要死大家一起死,这~真TM的人才啊。

窦武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收集证据,然后依靠尚书令和太傅,直接把犯事的太监都抓起来,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事后再和汉灵帝一说,木已成舟,这事就成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要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参与的人要少,要在对方还没察觉到的时候,迅雷不及掩耳,直接把敌人给办了,等到敌人的同伙反应过来,大势已去,谁也挽回不了了。

但是窦武们的行动太慢了,又要歃血为盟、又要商量具体步骤,还要收集证据,等事情都商量的差不多了,还要将结果汇报给窦武,这时候,出叉子了,文件中途被一个太监得到了,这个太监叫朱瑀(读 yu),当时的官职是长乐五官史。

宦官不愧是东汉最神秘的部门,讲究效率,连夜,所有的太监,歃血为盟,第二天他们就率先发动政变,直接把几个领头的,比如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太傅陈蕃都抓了起来,最后灭族,没杀掉的,都流放到交州(现在的越南),太后窦妙也被废了,打入冷宫。这事发生在汉灵帝继位的之一个年头,公元168年的9月。

十常侍都有谁

十常侍是东汉末年被提到次数最多的一群人,这里有个误区,其实十常侍有十二个太监,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太监,他们的职位都是中常侍。说到中常侍这个官,非常有意思,这是西汉才出现的官位,刚开始叫常侍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就是常侍郎,东方朔大家都知道,给汉武帝取乐的,但是到了东汉,中常侍只针对太监,而且职权也越来越大,比较著名的大太监,郑众、蔡伦曾经都担任过中常侍。到了汉安帝、邓太后时期,中常侍已经是一个可以权倾朝野的顶级官位,是每个太监们的终极梦想,中常侍的数量,也在太监们屡次立功之后,人数不断增加,汉明帝时期只有四个人,到了汉灵帝,就已经有十二个了。

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 太监如父母

*** 配图

宦官是一个群体,就算官职再大,实力再牛,也需要老大,在十二个中常侍里,公认的老大哥只有两个,分别是张让和赵忠,这两人牛到什么程度呢,皇帝都自称为是他俩的孩子,汉灵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其实,这帮人身世都很可怜(废话,谁没事给自己来一刀哇),太监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有文化上,无法为自己申辩,公元168年的那次取代太监们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民间、甚至在历史书上,一直都认为国家搞个这个样子,都是太监们害的,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是谁写的?民间的那些神话小说都是谁写的?当然是读书人啊,那么,读书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谁给的呢,这里有个故事,汉灵帝很爱玩,曾经非常迷恋驾驶驴车,然后整个社会的风向认为,能驾驶驴车,是一种非常体面和高档次的享受,吸引了所有人争相模仿。

当然,太监们本身也不争气,一旦有了权势之后,就希望有更多的钱,别的不会,欺负欺负老百姓还是有这个本事的,这样太监的名声就更臭了,到了清朝,甚至明文规定,太监不能参与朝政,这是祖训!

张角的黄巾起义

在太监、官吏、朝廷的三重压迫下,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辛辛苦苦一整年,刚收上来的粮食,都交给大老爷,还嫌少,饭都吃不上,还欠朝廷一 *** 债。其实,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高尚情怀,谁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就行,但是现在饭都吃不上了,他们就不愿意了。

老百姓不愿意的结果就是抢劫官府粮仓,饿啊,但是跟官府对抗,那就是造反,好不容易吃了几顿饱饭,朝廷的军队就来了,平乱么。一群老百姓哪是正规军队的对手,没办法,家是回不去了,那就真造反了,刚开始只是一个村一个村,但是时间久了,终于爆发了东汉历史上更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关于黄巾起义的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名人会专门在《张角》这一章里写,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黄巾起义的导火线是因为天灾,连日干旱,老百姓的庄稼没收成,朝廷不仅没有赈灾,该交的赋税一分钱也不能少,这是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啊,路边到处是饿死的百姓,这个时候,巨鹿人张角号称天公将军,揭竿而起。

至于为什么会被称为黄巾起义,主要是因为张角的军队喜欢头扎黄巾,打仗的时候,完全不怕死。因为吃不饱饭的人太多了,大家对当官的一肚子的怨气,而张角提出的口号,就是消灭所有官吏,所以一下子黄巾军发展成了几十万军队。

这是东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更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正因为他的爆发,每个地方太守都可以合法的组织军队,成为军阀,手里有兵了,就开始有想法了,对中央 *** 、对皇帝,也没那么听话了,最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三国演义中我们的主角,刘关张,仨兄弟,不就是在黄巾起义中,打出名气,最后依靠三英战吕布,一举成名的么。

汉灵帝是怎么死的

公元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在不断的起义风波中死了,刘宏留给下一代皇帝的是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刘宏的大儿子刘辩成为东汉少帝。对于汉灵帝,历史上说最多的是关于他的贪玩和好色,其实汉灵帝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擅长辞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6/130093.html

“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 太监如父母”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众所周知孛儿只斤·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打败了元朝而建立的明朝,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很讨厌忽必烈才对,但是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却供奉了忽必烈,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超越常人的地方。他唯成果论,只谈功绩大小。显然,在老朱眼里,忽必烈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帝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嶷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都说刘备皇叔的身份是假的 三国时期就没有人怀疑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皇叔有没有可能是假的,难道没人怀疑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在面见汉献帝时说道:“在下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然后汉献帝命令手底下的人去查看族谱意外的发现论辈分刘备竟然还是自己的叔叔,从此“刘皇叔”这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