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07)13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蜀汉铸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都说津巴布韦币的面值夸张,其实我们的祖先们,早就掌握了铸大钱的精髓。三国时期,除了曹丕以外,另外两位君主,在这方面的造诣都是非常深厚的。

刘备是泥腿子出身,张飞卖了山庄和肉铺,成为了之一位投资人。徐州首富糜竺、糜芳兄弟,不光卖了家产,还搭上了一个妹妹,成为了第二位投资人。

等到了荆州以后,可是这两笔投资的回报周期实在是太长了,20多年以后,刘备的事业才有了飞速发展。但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没钱!

曹操发展事业靠盗墓,孙策发展事业靠抢掠。刘备既要发展事业,又不敢盗掘汉朝祖先们的墓,更不可能为了发财,破坏他收买人心的策略。这可为难了!好在这个时候,刘备遇到了三国著名的财会专家刘巴。

刘巴的招数很简单,那就是铸钱,而且是铸大钱!啥是大钱?也就是面值比较大的钱,比如说过去只有10块20块面值的钱,现在一下子给你铸100块,200块的钱。但是呢,铸钱的成本并没有增加。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一、刘巴铸大钱,把蜀地的部分老百姓给坑惨了。

刘巴自认为很聪明,当时刘备经济拮据,他便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自打汉武帝发明五铢钱以后,这玩意儿就成了汉朝的硬通货,任何货币都比不上五铢钱实在。

为啥?因为五铢钱的重量真的有五铢,也就是说货真价实!那时候的货币,就是看重量说话的。所以五铢钱深入人心,让人觉得没有被忽悠。

刘巴的构想是,铸造直百五铢,也就是面值价值100枚五铢钱的钱币。但是它的个头重量,却只比五铢钱大那么一丢丢,也就5倍左右的重量。

也就是说,刘巴用铸造出来的一枚直百五铢,就可以换取老百姓手里100枚五铢钱。这事儿可就闹翻天了!因为直百五铢压根就不值100枚五铢钱的价格,纯粹是刘巴和刘备私底下定下的价值罢了。

毕竟天下三分,五铢钱可以在三国流通,而直百五铢,简直就是个笑话。但是没办法,老百姓生活在军阀的压迫之下,只好心甘情愿地拿自己的五铢钱去换直百五铢。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这么一来,刘备的府库的确是装满了,可是老百姓们的腰包也都被掏空了。因为刘备可以用5枚五铢钱,熔了再造出一枚直百五铢,这么一来就可以再次换取100枚五铢钱。

时间长了以后,老百姓手里可就出现大量的大面额货币,过去1碗面可能只需要1枚五铢钱,现在1碗面,就需要1枚直百五铢了。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三国志》

物价就是这么被抬上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措施来改善这一问题,那蜀汉早晚会 *** 。为啥?因为蜀汉的韭菜是有限的,可军阀们的贪心是无限的。那么蜀汉是怎么改善这一问题的呢?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二、蜀汉的货币政策,还真的是三国最成功的。

别以为蜀汉的经济就这么 *** 了,刘巴有的是办法。他在提出铸造直百五铢的时候,同时也提到了解决经济 *** 的方案,那就是后面这句话了:

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通过 *** 宏观调控,来平衡物价。这话看起来就是一句大空话,怎么个宏观调控呢?

这个过程,说实话,我们还真的找不出具体的 *** 。不过结果却很明显,蜀汉的经济政策成功了!蜀地的老百姓并没有因为铸大钱而变得一穷二白。从史料中我们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之一,直百五铢成了国际流通货币。

首先曹魏和东吴,都有使用直百五铢的情况。这就比较有意思了,难道自己国内不能铸钱吗?非要用敌国的货币?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以后,那么蜀汉的经济危机,也就转嫁到了曹魏和东吴。这就好比现在老美在国内不断给老百姓免费发钱,最终买单的,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平摊下来,这点钱也就不算什么了。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第二,蜀地百姓没有反对的情况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入川以后,发行了如此剥削百姓的货币,不仅没有遭到强烈反对,反而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这事儿也真的奇了怪了,历史上没有任何蜀地百姓因为直百五铢而造反的记录。陈寿本人是蜀地官员,他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提及,可见是真的没有相关情况发生。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要我看,刘备当时在铸大钱的同时,保证了基础物价的问题。也就是通过宏观调控,使得老百姓的粮食价格保证了稳定,并没有跟着疯涨。

普通老百姓只想要吃喝,那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是有钱人想要买房买车买商铺,那么对不起,价格是相当高的。而且丈母娘还非要这些东西,才肯嫁女儿。

所以说刘备铸大钱的背后,其实剥削的是中产和富人,对基层老百姓的影响,不会太大。而中层和富人们,都是非常惜命的,他们才不会跟刘备硬扛呢!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总结:刘备手握硬通货蜀锦。

孙权那边跟刘备学习铸大钱,结果这哥们更黑心,出现了大泉当百、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劣币,结果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这才用了蜀地的直百五铢和过去的五铢钱。

曹丕那边的确没有铸大钱,可是他三次恢复五铢钱的使用,都没能稳定物价。结果直接放弃铸造货币了,民间一度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

只有蜀汉的货币成了国际流通货币,我认为蜀锦的作用功不可没。在《诸葛亮集》里,就有这样一段记载: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也就是说当时蜀汉老百姓和朝廷都很穷,解决军费问题只能依靠蜀锦。蜀锦在三国是国际流通物品,曹魏和东吴想要得到蜀锦,就必须要拿钱来换。

这么一来,蜀锦就跟储备金一样,成为了蜀汉货币价值的保证。也就是说不管啥时候,蜀汉的直百五铢,都能换来硬通货蜀锦,那曹魏和东吴,自然也就放心大胆地用直百五铢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29976.html

“刘备缺钱为什么让刘巴铸大钱 刘备就不怕物价上涨吗”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对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皇嫂和两个侄子如此冷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宗即位之事本就迷雾重重,自古以来争议极多,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兄嫂和两位侄子如此冷淡呢?赵光义继位之后,兄嫂宋皇后被冷落于东宫,八年后郁郁而终。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因...

曹操原本留下四个人能防止司马懿谋反 他们最后为何都被杀了

曹操原本留下四个人能防止司马懿谋反 他们最后为何都被杀了

对曹操留下四人防止司马懿谋反,本可万无一失,无奈全被曹丕杀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中包括一代枭雄曹操的死。后来,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为魏,三国时代正式开始。然而,曹丕能够建立魏国,要感谢他的父亲曹操。曹操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北方的...

三国时期曹仁与关羽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三国时期曹仁与关羽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曹仁是曹魏宗族大将,也是曹操最倚重的大将之一,正史的曹仁,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不仅武力值很高,谋略上也很出众。并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是经常打败仗的无能之辈。曹仁曾在江陵打败周瑜数万大军,亲自冲入吴军重围,勇不可挡;在潼关打败马超,取得大胜;然而,曹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放过老十胤?的目的,可谓是“心机重重”。康熙末年,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九子夺嫡”风波,让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主动或是被迫地参与进来。最终,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皇四子胤...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江州(王敦)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文学。迎娶明穆皇后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颇有功勋,授散骑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