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俗话说养儿防老 古人又是怎么养老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5-04)240

对古人养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现在十四亿人口,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5亿。如何让这两亿多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是摆在社会和每个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问题多多。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呢?

养儿防老,国家一直在大力宣传“孝子”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国家一直在宣传孝道,宣传孝子,《诗经·大雅·既醉》里说:“孝不匮,永不尔类”,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国家靠无穷无尽的孝道影响每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这就是所谓的以孝治国。中国之所以几千年文明未断,与孝道文化的传承有很大关系。

俗话说养儿防老 古人又是怎么养老的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孝经》,假孔子之言,或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不管是孔子亲书还是其弟子的言行总结,这部书后来成为中国宣传孝道的总纲性文件。《孝经》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经便由家庭之孝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因为有了《孝经》,上至皇帝,下至走卒,不敢不孝,不孝者人人得而责之。

宋朝时,泰州兴化县令陈直著《养老奉亲书》。陈直是古代更优秀的养生专家之一,他从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诸方面为如何养好老人开好了“方子”,使孝子们有方可循。元朝时,“敬直老人”、中都总管邹铉又在《养老奉亲书》的基础上增撰《寿亲养老新书》,这两部书成为古代孝老养生治病经典著作。

除了《孝经》与《养老奉亲书》这些理论著作,古代还注意搜集孝子故事在社会大力宣传,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著《孝子传》,中国化的佛教经典亦有《二十四孝押座文》,南宋画家赵子固创作“二十四孝书画合璧”,元代郭居敬编录《二十四孝》,清朝张之洞扩编《百孝图说》,以及《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风行社会,尤其是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影响深远。在这些孝道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古代孝子曾出不穷,隋唐的英雄好汉秦琼就号称“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几乎凡是古代英雄人物,无不打上孝的标签。

鼓励孝道,国家配以辅助养老措施

不只在宣传上,在制度上古代各朝各代也有许多措施鼓励孝道,早在周朝时,国家就规定各地要每年举行一次“乡饮酒礼”,这个“乡饮酒礼”由地方官主持,请六十岁的长者上坐,以达到“正齿位、序人伦、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的目的。可别看这小小的一顿酒,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会给每个家庭、每个宗族起到影响巨大的示范作用,以教导他们孝老敬亲。

俗话说养儿防老 古人又是怎么养老的

既便是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也没有忘了鼓励孝道。这从各国的征兵制可窥一斑。当时各国大多有“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免全家赋役”的规定。家有一老,如藏一宝。春秋战国时期在战场上死亡率极高,数百万人死于战争,但诸侯国君们却规定家中有老人,一定要给老人留下儿子养老,可见在那种条件下也还是有“人性化”的一面。孝在国家制度中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西汉时,国家给七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王杖”,“高年赐王杖,上有鸟,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持“王杖”的老年人,可以便利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收税,触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这个规定就象现在的老年人乘车可以凭老年卡不买票、去公园景区不买票一样异曲同工。汉文帝是一位有名的孝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规定全国80岁以上老人由国家每月供给一定量的大米、肉和酒,“凡孝于亲者人帛五匹”,对于孝子国家还奖励布匹。

南北朝时,国家陷入混乱状态,战争成为常态。但北魏却首创“存留养亲”制度,且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达一千多年。什么叫“存留养亲”呢,就是子女犯了罪,但他的家中有年老的祖父母、父母,或者这些长辈有病没有其他男丁赡养,国家规定对该罪犯停止或免除刑罚,让他回家赡养老人,给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服刑。南朝梁武帝更先一步,在南京首建“孤独园”,专门收留赡养孤苦老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老人是不收费的,完全由国家供给,比之现代的收费养老院更人道。

俗话说养儿防老 古人又是怎么养老的

隋朝时,为了加强家庭孝顺管理,不准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所以那个时候,会出现几世同堂的家庭,因为不准分家。唐朝时出现“色养”的概念,对于老人不但物质生活上要有保证,精神上也要和颜悦色;唐、宋、明、清基本上继承了前朝的各项养老措施,唐朝有普救病坊,宋朝有养济院,明、清亦有类似机构,“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也就是说,那时候是有官办免费养老院的。除此之外,宋、元、明、清皆有“旌表孝行”之法,对于孝子贤妇予以重奖。明朝的一项规定更为奇葩,“令僧道有父兄见存无人侍养者,不问有无度牒,令还俗养亲”。家有老人夫人奉养,既便是你是出家的和尚、道士,也要被勒令还俗。清朝时康、乾几次“千叟宴”,在国家层面上将养老、敬老的提倡推向了 *** 。

处罚不肖,让不孝子受到必要的惩罚

在奖励孝子的同时,古代列朝列代都对不孝子加以处罚。古代对于不肖子处罚是非常厉害的,严重者不孝子将被处以死刑。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法律规定对不赡养老人、殴打辱骂老人、不给老人吃饱穿暖、老人生病不细心照料的不肖之子给予脸上刺字、割鼻子、斩脚、死刑等处罚。不孝被判死刑,开重罚不孝之先河。以后的法律,大多继承了夏朝的“优良传统”,既便到了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律》中还有“凡是殴打、虐待60岁以上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子孙,将被判流放或死刑”的规定。

汉朝继承了《秦律》中的一些做法,对不赡养老人的不孝之徒,严重者也是处以死刑,并悬尸体街头示众,以儆效尤。隋朝时,“不孝”被列为“十恶”不赦之罪,死罪难免。既便遇到朝廷大赦,也难逃活命。

家庭穷困,往往是不肖子逃避孝顺的理由。清朝将推行孝道发展到极致,《大清律》规定:儿子再穷也必须设法赡养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罪被杖责100下,流放1500公里。也就是说,家庭穷困,你可以穷你自己,但你必须保证长辈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你冻死、饿死也就罢了,但如果父母或祖父母被冻死、饿死,你可是要被判刑的。罪名是“过失杀人罪”。我们看到“二十四孝”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举动,如郭巨埋儿,为了孝母宁愿把儿子杀了。其实这不只是他个人的一时冲动,客观上有社会对孝道的严格要求和法律上对不肖的严厉处罚,迫使他这样做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5/250231.html

“俗话说养儿防老 古人又是怎么养老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监身上味道那么重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代太监身上味道那么重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还不知道:古代的太监远隔3米,就能闻到一股味道,那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监的存在,就好像是古代女子的裹小脚,都是极其变态的。好端端的人,为了防止他们犯下错误,或者为了让她们迎合男人们那种畸形的审美,因此就把那些正常的男人和女人都变得奇形怪...

古代太医能够在后宫中进出 皇帝为何也不担心出事

古代太医能够在后宫中进出 皇帝为何也不担心出事

对古代帝皇的后宫,太医可以随意进出,皇上不担心“出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的后宫可以说是皇上的后花园了,只属于皇上一个人,除了妃子,剩下的都是服侍嫔妃的宫女以及太监。但是人都是会生病的,生病就需要召唤太医前来看病,这样皇上就不担心“出事”吗?其实不会的...

升平公主:唐代宗李豫之女,她的故事被改编为戏剧

升平公主:唐代宗李豫之女,她的故事被改编为戏剧

升平公主(750年—810年11月7日),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肃宗李亨孙女,唐代宗李豫第二女,母为崔贵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代宗永泰元年,公主下嫁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生下三子二女。为人贤明,有才思,雅为父亲所宠,恩礼冠于诸位公主。唐宪宗...

古代宰相告老还乡之后 能比地方县令权力还大吗

古代宰相告老还乡之后 能比地方县令权力还大吗

还不知道:宰相退位和县令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告老还乡后,与地方县令谁的权力更大?在过去源远流长的历史潮流中,出现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宰相,他们身为皇帝左膀右臂,为其分担解忧,做出了很多贡献,当然也不乏出现一些劳财害民的宰相,使得整个王朝的发展都受到了阻碍。那么这...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试婚在封建的古代是一种习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等级的森严,注定了人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些人出生于富贵人家,甚至是皇家,一生吃穿不愁,而有些人,出生于穷苦人家,甚至要成为他人的奴才。在皇宫之中,这种地位的区别更加明显,宫女和公主的待遇完全不一...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兵部尚书是中国古代统管全国军事职位最高的官,类似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想必各个都应该出身于“卒武”,但是中国古代的兵部尚书却大多是文人。人们通常会认为带兵打仗的应当由武官,那么为何古代的兵部尚书大部分是文...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详解真实的关羽外貌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详解真实的关羽外貌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这个得从关羽的胡子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大家印象中的关羽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面目凶神恶煞吧,手提青龙偃月刀吧,头顶一个绿帽子吧,还有一袭战甲,当然了也有大大的将军肚了。但是我们再继续回顾关羽的面目问题,其实关羽的脸是红的了,而且关...

历史上真实的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

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先秦思想史上,卜商子夏乃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思想家,和许多被历史长河淹没的重要人物一样,也是一位长期被忽视的人物。说他被忽视,一是因为其学说主要靠口耳相传,没有系统整理,秦代以后多失传。二是因为现在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