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作为一个大统一的王朝 为什么会如何的短命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晋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是三国后期一个有名人物,此人能力只在诸葛亮之上,而且他玩转曹魏政权,最后把持了曹魏大权。都说司马懿是一个阴谋家,这一点不假,他死后为儿子后来篡位奠定了基础。后来司马懿孙子建立晋朝,成为继汉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只享国50年,西晋灭亡后,我国历史上迎来五胡乱华的时代,虽然东晋续命,但却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了。晋朝文化也很发达,晋朝在后人眼里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王朝,主要该王朝之弱引来五胡乱华之痛。晋朝弱主要源于权贵内斗,很多奇怪令人难以理解的权贵相斗方式流传下来。
权贵喝酒杀侍女
晋朝有名的权贵除了琅琊王氏家族,还有富人兼官人石崇。晋朝王氏是大家族,此家族是晋朝乃至到了后来的东晋,王氏的家族的人都在朝中担任高官,有的王氏子弟甚至把持朝政,一度有取代司马氏王朝的势头。
石崇自不必说了,他最有名当属劝酒杀美人的故事,不仅让他的残忍传出去,而且也侧面看出晋朝软弱。王敦是晋武帝的女婿,王导是王敦的从弟,也是王氏家有名人物。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并不是虚传的,王氏家族掌握着晋朝大权,后来王敦谋反,差点就夺司马氏的皇位,那是后话了。石崇虽然姓石,但却是皇后贾家的人,也是谁也不敢惹的权贵。而王氏家与贾家因为权利有矛盾,特别是在太子司马遹的问题上,贾南风一直想废掉太子,而王氏当然不愿意。
元康九年,贾南风派人把司马遹弄到许昌幽禁起来,为了防止意外,贾南风要求朝中任何人不准人送太子。但王敦不管那一套,他组织了一帮人,在太子出城的路旁为其送行,而太子车子走很远,王敦还跪拜哭泣。王敦的行为当然引起贾南风的不满。
权贵之间必然要争,因此石崇与王敦、王导等王氏权贵矛盾很深。
有一次,石崇请王敦、王导到家里来喝酒。这样的酒宴,实际上是石崇为了帮贾家出口气。当时石崇要求客人必须饮酒,如果不把酒喝掉就会杀掉敬酒的侍女。王敦本来就是奢华无度的人,也见过大世面,对于石崇的排场,他不屑一顾。当轮到王敦喝酒时,王敦坚决不喝,石崇连杀三位美人,王敦依然面不改色,在王敦眼里,石崇杀多少美人,与他不相干。
王敦这一招,在气势上压住了石崇。本来石崇想给王敦一个下马威,一看王敦软硬不吃,竟然对当着他的面杀美人的都无动于衷,石崇先心虚了。
王朝权贵奢靡之风
从石崇随意杀美人来看,晋朝权贵之间斗富斗权已经达到后人惊讶的地步。即使侍女也有生命,而且长相貌美,但作为晋朝的权贵们,即随意杀戮。王朝退化到这一步,这个王朝走不长,迟早会灭亡。
石崇富可敌国,官并没有当多大,只是做到了刺史,在朝中混了散骑侍郎,但石崇和贾家关系非同一般。石崇靠着贾谧在晋朝为所欲为,开了王朝内部权贵内斗之风。
据史料记载,石崇巴结贾家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只要贾南风的母亲从路上走,石崇必然要毕恭毕敬站在路旁迎拜,直到看不见人影,只剩下尘土了,石崇也依然跪拜。这种权贵奢靡之风导致了晋朝根本不思进取。也没法进取,贾家掌握大权,权贵竞相巴接,王朝没个好。
虽然世人都瞧不起石崇巴结贾家,但石崇目的达到了,他靠贾家捞取了大量钱财。据说石崇在江南为官时,曾派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来往的商人,获取大量不义之财。对于石崇的不法行为,晋朝为什么没人敢治他,主要还是忌惮贾家的势力。
石崇把得来的大量不义之财,为自己建了很大的一个金谷园,专门用于宴请贾谧等贾家人,还有贾谧身边的那幕僚。贾谧是贾南风的外甥,是其妹妹家儿子,但却是手握朝中大权的实权派。
最美的侍女成牺牲品
据史料记载,贾谧最愿到石崇的金谷园来玩,因为每次来,石崇都会把自己心爱的美人绿珠叫出来陪贾谧喝酒。绿珠也是石崇侍女,这个侍女如之前石崇在酒桌上杀掉的侍女一样,但最受石崇喜欢。石崇喜欢他的原因,还在于绿珠长相妩媚,而且能歌善舞,用现在话讲,就是交际能力很强。是石崇交接权贵的一把“利器”。
贾谧等人来到金谷园,绿珠必定出面敬酒跳舞,而且绿珠劝酒,无人不喝,每次都把石崇请的人喝的烂醉如泥。
那绿珠如此会劝酒,为什么劝王敦时,石崇不让其出来呢?石崇喜欢绿珠,当然不会让自己心 *** 丧命。
不过好景不长,对于贾家的人专权,司马懿的九儿子司马伦早就不爽了,他和孙秀商量准备清除贾家势力。司马伦用计让贾南风杀掉太子,以此为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后来司马伦专擅朝政。301年,司马伦干脆自己当了皇帝,随即引发了晋朝的“八王之乱”,开启了西晋灭亡之路,这是后话。
但司马伦在打击贾家里,孙秀曾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不给。后来司马伦灭了贾家掌握大权后,派兵想把绿珠抓来。石崇知道保不住了,石崇居然假惺惺的对绿珠说,所有做的一切都为了她,绿珠二话没说跳楼自尽。
从石崇及王家斗富斗权来看,晋朝进入士族权贵社会,权贵之间奢侈无度,我国历史上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乱的王朝。但晋朝之乱及奢靡却最终给华夏造成了伤痛。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