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14)170

史书对金圣叹简介详细,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见证了外族人的铁骑践踏华夏国土,虽然饱读诗书,但是金圣叹并不留恋人世间人人渴望的荣华富贵;生平喜欢写作吟诗的金圣叹多次冒犯当时的政治时事,所以被当地官府擒拿多时,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金圣叹化名金人瑞前往京城赶考,才华出众的金圣叹如愿获得之一名,原本有机会从此步入仕途的金圣叹决心归隐,当时满汉矛盾激化,金圣叹深知身为一个没有背景的 *** 在满族人的统治下走进官场是多么的不易。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金圣叹像

很多喜欢明清历史的朋友都会通过多种渠道查询金圣叹简介,个别书中记载,金圣叹化名金人瑞不仅仅是为了进京赶考,在明朝灭亡之后,决心归隐山林的金圣叹就已经开始决定化名金人瑞;但是金人瑞的出色才华确实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最终也是因为文学著作而被清朝官府击杀,但是其对文学著作的评论也开创了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对《水浒传》的点评更是让后世称赞。

史书记载金圣叹简介比较杂乱,国仇家恨的人注定有很多故事,像这样放荡不羁的有志之士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外族人践踏,心中难免愤愤不平,所以金圣叹生平所作更多是一种辛酸苦楚无人问津的表达,清朝统治者对于金圣叹也是十分赏识,但是决心不为满族人效力的金圣叹还是没有选择荣华富贵。

金圣叹水浒

金圣叹不仅仅是一个忠贞爱国的书生,同时也是一个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学者,是当时最出色的文学评论家,最经典的当属《水浒传》和《西厢记》两部长篇小说作品,金圣叹水浒在当时更是成为一段佳话,文人雅士无不敬仰;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论中语言犀利,每一个点评都是一针见血,金圣叹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知道忠君爱国之意,金圣叹目睹国家破碎,外族人的铁蹄任意践踏华夏土地,金圣叹表达出心中的强烈不满。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水浒传》

金圣叹水浒让金圣叹盛名一时,当时文人学者无不知金圣叹大名,金圣叹对《水浒传》做出很大的删减,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诏安以及之后的为了朝廷出征方腊的章节全部删除,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外族统治的不满,认为书中的梁山好汉以替天行道为己任,不应该向朝廷屈服,并且对书中宋江这个人物做出很大的批判,将其定义为无义之人。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论中暗含着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所以地方官员就以异己之心开始搜捕金圣叹,在众多文人雅士的帮助下,金圣叹还是顺利逃脱;金圣叹水浒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警醒世人,在另一角度表达出自己对前朝的忠贞,所以说后人对金圣叹评价颇高,认为其是历史上最深知民族大义的文学评论家,对《水浒传》的评论更是成为不朽经典。

金圣叹红楼梦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本清代的小说,同时它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见其价值之高。其实红楼梦的成就与金圣叹脱离不开,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吸取了一些金圣叹的思想精华。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曹雪芹雕像

曹雪芹的红楼梦所选取的题材较为新颖、别致,描写的技巧用的很到位,内容环环相扣,同时这本书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演绎了一个朝代的兴亡。所以每当人们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那贴合实际的历史,这也是这本书的高超之处。

对于红楼梦的成就少不了金圣叹,他说过对文学的创作不能只看到一件事,也不能简单地叙述一件事情。创作的重点要放在文章本身,要用新鲜的素材,新颖的方式去塑造文章本身,而曹雪芹也从这些话中受到了启发。

同时金圣叹还指出要成功地描述一件事情,要有高超的描写技巧,注重细微的变化。让人们读起来不觉得干涩,而是让人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觉得有滋味。其实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点,以细节就取得了胜利。

从文章结构来说,曹雪芹也受到了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认为一本书的结构将内容整体贯穿起来,它们既体现了各自的作用,又彼此依附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在红楼梦中哪怕那小小的一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为这也是结构中的一部分。

不得不承认的是金圣叹对文学作品的一些点评,以及他本人对创作的看法,对红楼梦有很大的影响。

金圣叹批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战争为主,通过一场场气势恢宏、战况激烈的战事塑造出了一个个清晰的人物形象。它是出自罗贯中笔下的历史演义小说,精湛的文字功底更是为其增加了价值。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金圣叹

在金圣叹批三国演义中,既关注了历史,尽量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现实情况,同时又不忘照顾读者的兴趣。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大致相同,毕竟历史小说也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写的时候不能忽略现实,不能违背历史。其中的人物性格都在原有固定的基础上,通过美化、夸张以及丑化等方式显得更丰满,整个故事也更具吸引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金圣叹批三国演义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还包括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当时人们遵循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所以许多人的行为都基本符合条件的约束。同时从民风、社会生活等方面入手,使文章贴近生活和群众,更有可读性。

三国演义把佛教引入到其中,可谓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文章增加了新的素材。虽然有很多后人都追随、模仿这种方式,但是都远远不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以很多东西通过自己的总结、应用更能突出价值,无论旁人怎样模仿都没有那种味道。

金圣叹批三国演义不仅从文章人物出发,还将文章结构、人物塑造方式、题材新颖等方面

结合,深层次地指出三国演义的可读之处,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特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12/288899.html

“三大经典名著的成就离不开金圣叹背后的推动” 的相关文章

和珅一共有多少妻妾?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和珅一共有多少妻妾?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和珅,清朝中期权臣、商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以其贪得无厌的本性,在短短的20年间,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手段,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号称中国历史“第一贪”。嘉庆四年,和珅被定20条大罪,收监下狱,同时籍没家产。在查抄和珅的家...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对真实的诸葛亮,真如三国里那般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刘备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诸葛亮都能轻松化解。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他都对刘备保持着绝对...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广德元年(763年),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起兵叛唐。仆固怀恩曾率军打败史朝义,一举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立下巨大功劳,因此上了凌烟阁。那唐朝大功臣仆固怀恩为何要起兵叛唐呢一,出身名...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孔有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重用靠的是什么?

孔有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重用靠的是什么?

孔有德,明末清初将领。原为毛文龙部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有德生于万历年间,辽东盖州卫人,祖籍山东。孔有德是矿工出身,虽不识字,但“长于弓马”。所以当辽东一带被后金占领后,他便应征入伍,投在明将毛文龙的麾下。由于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因此得到毛...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