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行动之唐武宗会昌灭佛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13)170

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沙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全国节度使、观察使下的镇地和同、华、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其余被沙汰寺院的僧人全部勒令还俗。

在沙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期拆毁,寺产收归官府所有,拆下的木材用来建造官署,铜像钟磐都用来铸钱。至这年八月,武宗宣布全国共拆毁寺院4600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山野中的小寺庙拆去4万余所,收得良田数千顷,寺院奴婢15万人。

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行动之唐武宗会昌灭佛

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旧唐书》说:武宗想学神仙方术,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归真得宠后,每次与武宗谈话,就一直讲佛教的坏话,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宗教,只会蠹耗生灵,应该全部铲除。武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冲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矛盾重重。为争取更高统治者的青睐,佛道两家常常进行激烈的辩论,两教的地位也常发生变化。根据这种说法,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严重矛盾,道士在武宗面前攻击佛教,促成了武宗灭佛。

从一些材料看,这种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佛教的教义在理论深度上远远超过道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内容很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因此道教在教义上无法与佛教相争,于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武宗宠幸赵归真后,朝官屡屡进谏。武宗说:我在宫中没有什么事情,常常与他谈玄说道来解除胸中烦闷。看来赵归真的话对武宗的影响越来越大。

武宗灭佛是重用赵归真等道士开始的。他刚做皇帝时就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同时进行崇道活动。赵归真一方面挑起了武宗要求长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排斥佛教,使武宗的崇道思想不断增强。武宗还任命赵归真为右街道门教授先生,使赵老道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连宰相李德裕也看不下去了,对武宗说:听说近来赵归真的家门,车马毕集,希望陛下好好警诫他。因此,持这种观点者认为道教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是武宗灭佛的直接原因。

另一种说法认为灭佛事件的发生是朝廷与佛教的经济矛盾所导致的。武宗对全国发布的《拆寺制》中,列举了佛教的一系列罪状,其中最主要的是蠹耗国风,诱惑人意,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他认为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使得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自己灭佛的主要目的是惩千古之蠹源,以济人利众。

早在即位前,武宗就曾说过:穷吾天下,佛也。灭佛的结果,确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用,大批僧尼还俗,寺院奴婢编入税户,把寺院钱物收归官府;铜铁佛像铸为钱币与农具等。

灭佛的主要参预者是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时他在浙西观察使任内,就提出要限制佛教的发展。徐州节度王智兴泗州置僧坛,很多江南人北渡落发为僧,李德裕就提出要禁止这种做法。他提出如果不禁止,江南就会损失60万丁壮的租赋。当时连敬宗这样昏庸的皇帝也看到了佛教在经济上对 *** 造成的损失,即日诏徐州罢之。

武宗灭佛后,李德裕对武宗的做法大加称赞,认为武宗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高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在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 *** 的财政来源,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的必然结果。武宗之前的皇帝之所以没有灭佛,主要是矛盾的发展还不到最尖锐的程度。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佛教与朝廷的矛盾有唐一代始终存在,历代反佛的士大夫很多,他们对佛教耗财蠹国的攻击十分猛烈,却从未受到帝王的重视,除武宗外,再也没有一个皇帝废佛,相反崇佛的君主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唐武宗灭佛后,对道教极度崇信,曾举行长达一百多天的道场,连续五个月修建宏伟壮丽的仙台,厚赐道士,从经济角度看,唐武宗对佛教有清醒的态度,那么他为什么又马上会沉溺于道教?

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宣宗是武宗的叔叔,他当时从宫中逃出之后,隐身于佛门,而武宗的灭佛,其实是为了查杀宣宗,毁灭他的栖身之所。

日僧圆仁武宗灭佛时恰好在中国,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道士上奏武宗:孔子说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臣等窃惟黑衣者,是僧人也。圆仁自己猜测说:李氏十八子,为今上第十八代,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欤?他认为武宗听到了这段话后,从此憎嫌僧尼了。

这是一条伪托孔子所说的谶语,是精心炮制出来的。武宗是唐代第十八个皇帝,而且十八子与李字相合,黑衣是当时僧尼突出的标志。谶语向人们明白预告:唐武宗的祚运就要完结,佛门中将有人要登上天子的宝座。

佛门中的黑衣天子是谁?是武宗的叔叔唐宣宗。唐武宗上台后,对可能构成皇位威胁者进行迫害,唐宣宗被迫出游为僧。武宗初时尚崇钦释教,但在会昌元年六月突然改变了态度,于自己生日棒决入内斋与道士谈经的僧人,这很可能是武宗这时得到了宣宗逃入佛门的消息,从而把佛教视为异己力量。

会昌二年、三年,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加以勘问盘查,大概是在对不知去向的宣宗进行搜捕追拿。在灭佛过程中,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非理性的迫害与杀戮。武宗灭佛不久,宣宗即位,马上大兴佛教,其原因就在于佛门曾是宣宗的避难场所,而且又为隐藏宣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宣宗兴佛实有还愿报恩的动机。

这种说法提出后,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宣宗隐身于佛门,其实是无稽之谈。武宗在未做皇帝的时候就信奉道教,曾在开成五年(840)秋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修道场,他并不是在会昌元年突然间的态度改变。会昌二年、三年对僧尼的勘问,根本不是对宣宗的搜捕,因为其时宣宗32岁,武宗只要对30多岁的僧人查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会昌五年规定50岁以下的僧尼全部还俗,后来外国僧尼也要还俗回国,为了查杀宣宗,至少所有的尼和外国僧是被冤枉了。即使宣宗隐身于僧中,僧还俗为民后,宣宗还可以隐身于民间,仍不能达到目的。李氏十八子这条谶语出自于道士之口,只能说明佛道间的矛盾,并不能说明武宗与宣宗之间的权力之争。因为如果宣宗代替武宗,政权仍在李姓手里,根本没有必要恐李家运尽。

以黑衣暗示佛教徒要改朝换代并非始于唐武宗,南北朝时曾经出现过。道士之所以散布这种谶语,不过是前人的故伎重演,并不是针对唐宣宗的。宣宗恢复佛教,也不是针对武宗本人的,而是崇佛者对反佛者斗争的一次胜利。

唐武宗灭佛,对唐朝历史和佛教的发展影响极大,促使他灭佛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是一个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索的谜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9/336295.html

“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行动之唐武宗会昌灭佛” 的相关文章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如何?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如何?

刘墉,清朝乾隆时期重臣、书法家。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刘家从其曾祖父刘必显开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举,并在朝为官,被历任皇帝所倚重,至刘墉这一代时,已是4代进士了。刘必显是顺治九年的进士,一度官至户部员外郎。其膝下有4子。其中老二刘果在...

清朝初期时期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么

清朝初期时期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么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儿子除了某一位是以皇太子身份等着继承皇位外,其余的儿子都应该是王爵,或亲王,或郡王(部分少数民族政权或称呼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秦朝外),无论王朝如何更迭,都基本上是如此...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还不知道: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清朝历代皇长子,都非常难做,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康熙的长子胤禔被幽禁致死,雍正实际的长子弘时也被削除宗籍,乾隆的长子永璜也被训斥早逝,道光的长子奕纬更是传...

要是没有多尔衮 清朝能攻破山海关统一中原吗

要是没有多尔衮 清朝能攻破山海关统一中原吗

对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是否还能攻破山海关,继而统一中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清朝的建立来说,多尔衮绝对功不可没。而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满清照样有机会入关,只不过过程会坎坷很多。多尔衮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十四岁就被封为贝勒,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南征...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了争夺汉中打得难解难分。不久负责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自此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为最后夺取汉中奠定基础。事后曹操哀叹不已,称...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