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诗有哪些 其中最出名的苏辙名句是什么
苏辙的诗
苏辙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人们对他成就的认识主要是在政治论和历史论,却忽略了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在写诗方面他也有不少的耐人寻味的作品。
苏辙画像
他的哥哥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极高,所写的诗令人称赞。苏辙想要在写诗上与他哥哥的程度相一致并追上哥哥的步伐,不过与苏轼的作品相比较还是有所相距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文采方面。
当今苏辙所写的诗的数量也是挺多的,有部分诗作也比较有名。在他早年诗的题材有写生活中的发生的事情,也有歌颂事物或者写景的,跟苏轼之间的唱和的作品特别多。他写作的风格比较朴实,文采显得比较逊色。晚年闲居于颍川后,期间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多,也是北宋诗歌史上的重要内容。
在他退居的生活中,对农民的生活更加了解,题材也更进一步生活化,写出来的诗歌更能体现真实的生活,如《秋嫁》。同时也会记叙自己的生活感受,艺术风格和文采也比早期更加进步,所描写的景色悠远,意境也是相当丰富,如《南斋竹》中写自己所住的居室的特点,然后在居室旁的活动的事情。所写的内容相当简练,但却能体现出他悠然自得的感受。苏辙写诗也有他的自己的主张和观念,在一首《诗病五事》中,他对韩愈、李白等人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比如说李白的诗句“华而不实”,这种观点在宋代非常具有代表性。
苏辙名句
苏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写的作品数不胜数,留下来的名言名句也是非常之多。他在做人、做事、待人、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来看一下苏辙为后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
苏辙像
在教化的方面,苏辙提出过“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的观点,他认为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教育,多数人还是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之,这时候对那些仍然顽固不化的人进行施行他便无话可说了。在这方面,苏辙强 *** 化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用刑法去惩罚别人,而是需要注重教育感化人。
在做人的方面,苏辙提出过“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等观点,前者的意思是用语言去苛责别人非常容易,但是以正义来要求自己却非常难,后者的意思是说在这世界上并没有人能在不能端正自己的情况下去端正他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要求在自己行为端正的情况下才能去要求别人,自己能没有做到怎么能够去要求别人呢?
在做事的方面,苏辙提出过“遇繁而若一,履险而若夷”、“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的观点,前者的意思是遇见繁杂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在做一件事一样;处在危险的情况下,却好像行走在平地上一样。这个观点是告诫别人要有从容淡定的心理,即使遇到了困难也需要有从容不迫的态度。后者的意思则是说在事情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深谋远虑,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了。这个则是在告诫别人要有忧患意识,要提前做准备。
苏辙读音
辙(zhé),意思指车轮压过的痕迹,部首是“车”,总笔画为16画。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在《曹刿论战》“下视其辙”中的意思是指车轮压出来的痕迹;在《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中的意思是解释为车辆行驰的路线;在《<;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又指车辆的意思。
苏辙画像
人们通过对人物苏辙的熟知,对这个“辙”字也就不再陌生了。
苏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苏辙在治学的方面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大,以儒家为主要方向的学习方向,最仰慕的人是孟子但同时又看遍百家。
他最擅长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知识,在政治言论中纵观天下大事,所写的文章一针见血,十分中肯,如《上皇帝书》、《六国论》等。苏辙在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写文章既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又要有丰富、广阔的阅历。因此他十分羡慕和欣赏司马迁能游览天下与各路英雄交流。
苏辙的赋也是极具特色的,在《墨竹赋》中他把竹子形态写的非常逼真,又充满诗意。早年间对诗的写作上,苏辙并没有表达出出色的才华,与他哥哥苏轼的手法相差甚远,主要是写一写生活琐事和景物等,风格朴实平淡。但在晚年写诗的才情逐渐突显出来,所写的诗作富有情态,将情感融入在诗中。
六国论苏辙
《六国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写的议论文,描写了六国在抗击秦国的时候应该采取的策略,全文一直在强调“大势”,六国没有抓住天下大势最终被秦国灭国,此篇文章用议论比较的辩证手法进行描写,语言简练、说短论长,颇有政治策略家的风范。
苏辙画像
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他写文章的背景和用意,他在文章中提出疑惑:全天下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但为何终究免不了被灭亡的悲惨结局。接着,他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被纷纷灭亡的原因就是决策者的目光短浅,不知道当时天下的大势。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韩、魏两国对于秦国和六国的重要性。对于秦国来讲,秦、魏是他们的心腹之患,因为秦国向其他国家打仗一定要经过秦、魏两国。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秦、魏就是他们的屏障。因此,秦、魏两国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段讲秦、魏的地位的特殊,秦国在把秦、魏收买以后,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攻打燕、赵。韩、魏是各国的保护屏障,但秦军却能够在他们的地盘上进出自如,苏辙认为这就是天下的大势。文章的末段从各国的角度去论述作者的看法,当时的大势就说明韩、魏不可能孤军奋战,要想打倒秦国就应该六国团结,各个国家互相支援,这样秦国也不可能为所欲为了。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中,认为六国灭亡就是他们目光短浅,相互背弃盟约,最终六国相继被灭。
苏辙作品
苏辙一生所写的著作非常多,尤其是在他两次贬官和晚年闲居的时期,更加勤于写作,他的作品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诗文、书法、词赋等等。但他主要的作品成就在于散文方面,其中《栾城集》就是散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苏辙画像
苏辙在文学方面比较注重文学思想与文学形式表达的统一性,重视阅历对文学的影响,而且要求文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个人代表性。他的文章结构非常严谨,表达形式简洁通畅,语言朴实无华,并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他的杂记散文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语言纯朴,不喜欢过度地夸大,但又不失去事物本身的形象,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栾城集》中的其中一篇文章《黄州快哉亭记》描写了江山的宏伟壮观的景色,然后联想起历史遗迹进行怀念。还有一篇散文《巢谷传》,写了巢谷的生平事迹,又写了作者与巢谷的情谊,全文语言质朴,生动形象,把人物写的十分逼真。他早些年有很多作品都是反映现实的,比如《夜泊牛口》就是写了人们的悲惨遭遇,体现了他对劳动人们的关心。他有一些是抒发自己个人情感的文章,这类文章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文章的内容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如他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会写一些文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和压抑,以景物来衬托他内心的苦闷,最后以自我安慰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