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之难,到底难在哪里
映雪读书:孙康
凿壁偷光:匡衡
结发悬梁:孙敬
铁锥刺股:苏秦
囊萤照读:车胤
牛角挂书:李密
以上成语典故可谓家喻户晓,都与勤奋好学有关。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读书呢?答案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一个“穷”字上。
唐代书法大家怀素以“狂草”著称,与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十岁时忽发奇想选择出家为僧,因为出家的时候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笔墨纸砚这些东西。
当时在寺院的后院有万株芭蕉树,于是怀素每次练字的时候都摘下一片芭蕉叶在上面练习,他每天都这么勤奋,过了不久,树上的大芭蕉叶都被他摘光了。就这样无论酷暑严冬,春去秋来,怀素都在坚持写字,也就是他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让他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练习写字的文具。有一天上山打柴回来,倒掉篮子里的干柴后,岳飞盯着手中的篮子发呆。岳母不明所以,上前问道:“吾儿何故痴迷啊?”岳飞看着母亲,指了指手中的篮子说,“母亲,我读书练字的工具有了!”
话音未落,岳飞提着篮子飞跑出去,不一会费力的提回来了装满细沙的篮子。只见他用手抚平沙子,然后手持树枝,在细沙上书写起来。岳母在旁边不禁莞尔一笑,连连夸赞岳飞聪慧机敏。由于岳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的精神,成就了一代爱国英雄的丰功伟绩。
颜真卿小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家境从此一落千丈。母亲知道颜真卿喜欢读书练字,却苦于买不起笔墨纸砚而郁郁寡欢。而颜真卿乖巧懂事,从不在母亲和外祖父面前提及读书练字的事情。
一日颜真卿一手拿着快秃了毛的笔,一手端着一个装有泥浆的碗,兴奋地冲母亲喊到,“母亲,孩儿找到读书练字的 *** 了!”说完,以笔蘸泥浆,开始在墙壁上书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后颜真卿不但成为了大唐一代名臣;书法上的造诣可谓独树一帜,他开创的颜体,成为了后世竞相临摹的典范。
以上的成语及其三个历史名人小故事,中心点似乎集中在了励志上面,其实不然,本文正是要从这些励志故事的背后,探究一下古人为什么买不起文房四宝,尤其是书籍。
简单的说,笔墨纸砚之所以称之为“文房四宝”,因为在古时,直至如今,它们都是宝贝。当然,如今低廉的文房四宝到处都是,没有人用不起。可是在古时,由于生产力低下,笔墨纸砚全部是人工制成的天然文具,即使品质低劣,做工粗糙的,在价格上也是普通百姓人家一笔不小的生活开支。更不用说那些入不敷出的,穷的吃完上顿愁下顿的穷人家了。
其二,我国造纸术虽然在西汉就已经普及开来,但由于古时造纸术工序繁复,且原材料取自于天然,加之人工费用等等因素,纸张的价格往往令很多穷书生望而却步。
虽然唐宋时期造纸术近乎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但由于印刷术兴于唐而盛于宋,因此民间多以抄书传诵为主。唐宋时期书籍虽有成品刊装,但价格几乎贵的离谱,因此,古时能读得起书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除了以上社会自然因素形成的读书难,究其因由,主要还是古时的社会制度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权力,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结果。
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在古时,造纸、印刷、出版等等一系列入市过程,完全掌控在 *** 机构手中,换句话说,是掌握在那些达官贵族势力之下。
试想,如果读书参入了铜臭的味道,那么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读书之难,就是难上加难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鲁迅笔下孔乙己借书的故事不还是依旧上演着,而到了如今,读书难虽与笔墨纸砚毫无瓜葛,但只是换了一种难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