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吞并宋国而不是鲁国
说到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可是非常的强悍,一并吞并了很多国家,但是在选择宋国和鲁国的时候,齐国选择了战斗力相对较强的宋国,而没有选择鲁国。这是为什么呢?毕竟两个国家相争,能少一点损失就少一点,但是齐国偏偏选择了相对厉害的宋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鲁国和齐国同在山东境内,两国算不上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他们的先祖一个是周公旦,一个是姜子牙,一块睡过炕,打过仗的好战友。建国之初,好都来不及呢,哪有灭不灭的。那会只能好,周王室厉害着呢,是谁不服揍谁的时代啊。鲁国坚决贯彻周礼政策,一切向周看齐,一切以周为中心,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可以说鲁就是周之第二,这样一个政治上这么纯正的国家,齐国想灭,不想混了?打鲁国,就是打周王室啊。齐桓公可是口口声声吆喝尊王攘夷啊,政治上,齐国不敢冒这个险。后来周王室衰落,不考虑周王室这一块的时候,人家鲁国就不发展壮大了?
鲁国定都曲阜,当时地盘确实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你看齐国心生想灭人家的时候,人家也不是当初的人家了。
齐国综合起来是比鲁国强,当时建国之初,齐国简其礼,就其俗不到半年就回周作了述职报告,而鲁国变其礼,易其俗,用了三年才回周作的报告。当时周公一看就作了将来齐国必定超过鲁国的预言,这个没错,老姜家确实聪明,又靠海,煮盐垦田,慢慢富甲一方,到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鲁国历经几代大公,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楚之大,然而诸如滕、薛、曹、邾、杞等国皆勤贽,修朝礼;即使远在方域之外的谷、邓等国也不惮仆仆,至鲁来朝。小国亲鲁,皆因鲁乃周礼所在。这说明啥,说明齐国不敢灭鲁国,就像不敢灭周王室一样。再说了,春秋经过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一致努力,使鲁国达到比较强盛的阶段,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
齐国是大国不错,大国也有大国的烦心事,也不可能天天想着灭鲁国啊。这不在齐丁公三传至齐哀公时,被人家纪侯进了谗言而被周夷王烹杀。逼着齐胡公在前866年为防纪国暗算,还从营丘迁都至薄姑呢,也没见他立马去打纪国啊。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基业,是齐僖公打下的基础。那时齐僖公先后与郑,鲁等国结盟,对齐国国际上的闯荡都给予了极大帮助,感谢还来不及呢,这段时期齐国也不会想着去灭鲁国。
齐桓公死后,霸业崩溃,又在和晋国的鞌之战中大败,那会想打鲁国,也只是解气,再者那会晋国已是霸主,哪能坐视不管,率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在平阴被联军大败,自此无力称霸。无力称霸,还灭什么鲁国啊。
后齐国公室也逐渐衰落,大夫专政。到了晏婴主持国政时期,虽使齐国一时大盛,但晏婴啥样的人啊,谦恭下士,哪能去做出灭人祖宗的事啊,所以鲁国继续持有。田氏代齐后,更没心思管这些事了。直到楚国称霸以来,以蛮夷自居,自称为王,管你政治血统纯正不纯正,不服就干,最终鲁国被楚国这个愣头青所灭。齐国呢最后被秦国所灭。
所以纵观齐鲁二国,齐国是大国,但鲁国比不了你齐国这个壮汉,虽瘦点,也是七尺男儿不是,偶尔欺负下可以,把人灭了,还是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