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12)360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足以解释李世民为何能一箭射死李建成,而李元吉则不行,那是因为李世民的一个动作体现了出他的两种能力。

到目前为止,李世民除了是一位帝王,他的头衔还有军事家和政治家,也就是说他是有勇有谋的一位帝王。这一幕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尽管有人质疑太宗对此事有所美化,但大体事实不会改变。

对于这一幕,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之一,李世民为何拔箭先射死李建成,而不是李元吉;这一动作体现了他的政治谋略。第二,李元吉为何三次机会都没把握住,而李世民则可以做到一箭封喉?这只能说明两人在军事能力方面相差太远。

我们知道李渊起兵,主流思想都是说李世民极力主张的,但实际上李建成在当时作为长子,他的建议也非常重要。当然,不可否认,最终决定起兵的人是李渊。但李渊起兵后,这三个儿子都有用武之地,可以说,这三人或多或少都有作战经验,但在战场之上,孰优孰劣则是很明显的。看了这三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就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操作。

李建成

李渊起兵后要入关中,遇到的之一个堡垒就是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市区)。李渊派出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担此重任。

他们俩在行军途中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身先士卒,对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对外严格治军,“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因而在百姓当中赢得了好口碑。

也因此,西河郡之战打得很顺利,前后仅用了九天时间。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究竟由谁主导的呢?玄武门之变时,说李建成38岁左右,那么李渊起兵时大约29岁左右,而李世民时年19岁左右。

在此役后,李建成被封为陇西公,统率左军。李世民封为敦煌公,统领右军。说明兄弟两人的表现都很出色,所以才会被加封。但不论从长幼尊卑和年龄经历来看,李建成都是占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可能性极大。

在此后的取霍邑、围河东、屯永丰、守潼关、克长安等战中,同样兄弟三人都是直接参与者,但同样,处于指挥者的角色也极有可能是李建成。

但是,《唐书》在涉及以上战争时,大多记载的都是李世民如何的英勇威武,李建成的存在感则很低,实际上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如果李建成在军事上毫无建树,那么在平定刘黑闼的战争中,李渊也不会派李建成出战。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将,窦被唐击败后,刘于武德四年(621年)起兵,先是李世民前去围剿,取得了胜利。

但时隔数月,刘黑闼便再度起兵,自称汉东王。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军功,李建成为平衡自己在军功上的欠缺,接受了魏征的建议,主动请缨去平定刘黑闼,前后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山东,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也就是说,李建成在军事上并不是一无是处,就算其才能不在李世民之上,但也不出其左右,也是一位在军事斗争中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面对这样一个有力的对手,李世民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时刻,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深意的。

李世民

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被所有人认可的。但是他在军事上的突起,还要感谢李渊的信任。

618年李渊在太原称帝后,很快便将李建成立为太子,作为储君,太子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李渊处理日常政务,李渊担心他对政务不通,还请了德高望重的老臣李纲、郑善果辅佐。

这样一来,李世民便有机会单枪匹马领军外出征讨四方,这是李渊的失策还是上策,玄武门之变也给出了答案。也就是说,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从客观上为李世民建立显赫的战功创造了条件,形成了“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局面。

秦王在短短四年时间内,就清除了四方割据势力。平定了西边的薛举父子,北边的刘武周、宋金刚,经洛阳一战打掉了两大威胁,分别是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还有山东的刘黑闼。

战场是实打实的,即使作为统帅,李世民也经历过数次生死,更何况他在战场上都是身先士卒,这不仅丰富了他的作战经验,更是锻炼了他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临危不乱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同时作为统帅,他还要根据战场形势、战争进度,随时作出对唐军有利的判断,甚至有时还一意孤行。比如在洛阳一战中,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后,窦便亲率十万大军来袭,唐军面临的是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此时大多数将领主张退师回长安修整,后在伺机而战。但李世民最终顶住了压力,采用了郭孝恪、薛收的建议,执意施行了围点打援战术,以少胜多成功击败唐朝的两大敌人,取得了中原大捷,为大唐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箭术作为战场上的一大技能,说白了,李世民在战场上不知射杀了多少敌方士卒,甚至主将,他早已将这项技能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关键时刻使用箭术制敌,可以说已是李世民的家常便饭,手到擒来的事情。

再加上他超一流的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和首屈一指的谋略,在关键时刻,谁主谁次,心中早已有数。所以,这之一箭必然是射向李建成,这是出于政治考量,而且必须要一箭封喉,则是出于政治需要。综合起来,这样的安排体现的正是李世民的政治谋略。

李元吉

李元吉在战场上的表现,基本可以忽略。李渊起兵的时候,李元吉也才16岁。李渊率大军南下时,让他留守太原,将太原及周围十五郡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

大唐开国后,李元吉晋封齐王,太原郡改为并州,他又授封并州总管。也就是说,李元吉基本没有参与父亲创建大唐的喋血战争,但也不能说人家没打过仗。

武德二年三月下旬,刘武周对并州发起了进攻。四月初,刘武周亲率五千突厥骑兵抵达了黄蛇岭(山西榆次附近),来势凶猛,李元吉如何应对呢?他派车骑将军张达对刘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

但是张达兵力薄弱,一再表示无法应战,李元吉不听,强令他发动进攻。结果,双方一战,张达部转眼间全军覆没,还投降了刘武周。随后刘武周势如破竹,吞并了并州以南、晋州以北的大部城池。

再后来,李元吉就带着妻妾弃城而去,马不停蹄地向长安奔去,此事令满朝文武大为震惊。

通过这一重大事件,也足以证明,李元吉在军事和政治谋略上都不足以与两位哥哥相比。

通过上述三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孰优孰劣已是十分明显。反过来,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难道玄武门之变它不是一场战争吗?不仅是而且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

那么高下立判,在战场谁的优势更大,谁的谋略最强,谁的心理素质和审时度势的能力最强,这是显而易见的。回到本文的之一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关键时刻,身经百战的李世民的箭术精准,一箭射死李建成,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他不是之一次搞射箭,也不是之一次像这样的在危急时刻出手射击。只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次的对手换成了太子李建成,仅此而已。反观,李元吉本身战争经验缺乏,又胆小怕事,危急时刻慌张这是再正常不过了。对于一个在军事上弱势,心理素质差,没有自信的年轻人来说,关键时刻拔不出箭,即使拔出箭了,射不中也是很正常的事。这与竞技运动中的足球和篮球一样,不是谁在关键时刻都能命中的,通常在这种时刻成名的,一般都被称为天才。很显然,李元吉不是,而李世民才是,这是从军事角度上的分析。

那么,从政治角度上,李世民首支箭射向了李建成,而不是李元吉,这是政治谋略的需要。

玄武门之变前的兄弟之争

被封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再功勋盖世也只是一位臣子,在政治上的风头无论如何也盖不过太子李建成。而且李建成长期经营长安,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

从天命说来看,李建成是皇后所生之子,立其为太子,这是无懈可击的。而且在李世民外出征战时,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武装力量长林兵,也成功取得了手握兵权的四弟李元吉支持,还有李渊深为信任的宰相裴寂,也是他的坚定支持者,甚至连李渊宠爱的后妃张婕妤、尹德妃都成了他的死党。

再加上,李建成也曾建立过的战功,从而使他的太子之位不可撼动。除非他死,否则没有什么有力的理由要求李渊更换太子。

再看李世民,自打东都洛阳之役后,李世民便以洛阳为基础,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武德四年设立文学馆,招揽四方人才,招来了“房谋杜断”等所谓的“秦府十八学士”,还招来了武将“八百勇士”。

话说仗也打得差不多了,李世民的行为岂不是多此一举?只能说明,他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对于李世民的举动,《旧唐书》载,李渊对宰相裴寂说:“此儿典兵已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也就是说,李渊也发现自己的儿子变了,不复从前。

李渊对李世民产生了信任危机,由此对他的军政权力开始加以限制。将其兵权转归齐王李元吉,罢免了他的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山东河南河北诸军事的职务,转交给了太子李建成,还驱逐了李世民的心腹房玄龄、杜如晦。

李渊也曾批评李世民,《资治通鉴》载:“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也就是说,不管从天命说还是长安各方的政治气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是不可捍动的。

李世民要想拿下太子位,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走逐鹿说,以实力上位成太子。而要走这条路的前提就是,必须除掉太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是迫于形势对他的不利,二是对于太子位布局已久,他不是一个随意轻言放弃的人,只要有机会,他便会付诸行动。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的之一箭射向李建成,而且是一击致命,这里面透露出他的政治目的是非常强的,只要解决了李建成,一切都好办了,即使李元吉不死也不会对他造成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在太子位的争夺上,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主要的两大势力。因此在实际行动中,擒贼擒王也就十分明显了。攻灭窦建德之战

王世充打不过李世民,眼看就要被灭了,于是给了窦建德很多好处,请求窦建德派兵救援。

战争打到这一步,已经演变成了李世民与王世充、窦建德联军作战!

为了应对新的战场形势,李世民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包围洛阳,断绝一切洛阳与外界的联系,困死王世充。

另一路由李世民亲自率领,进驻虎牢关,因为这里是窦建德救援王世充的必经之路,而奇迹,就发生在这里!

面对窦建德数十万大军,李世民竟然亲自带着5个人就跑到敌军的地盘上搞侦查。

结果被窦建德的流动哨发现了,可李世民看起来并没有要打算跑的意思。

随即,只听见李世民扯开嗓子大喊“我是秦王李世民”!

完了,这秦王一定是疯了!唐军士兵心里都在嘀咕着。

很明显,秦王、唐军统帅、李世民,这些称号是十分管用的,为了抓住李世民,好升官发财,窦建德的军营顿时炸开锅。

大家对于去捉拿李世民的热情十分高,很快,窦建德军营中跑出五六千骑兵纵马追来!

就在这时,李世民充分发挥了一个好领导的品质,他让大家先撤,自己和尉迟恭留下垫后。

接下来,再次见证奇迹的时候又到了!

只见李世民张弓搭箭,随即射出,敌军骑兵追在最前面的那名士兵当场毙命!

随后,数支箭连续射出,敌军无不应弦落马。

这时,窦建德的士兵也明白了,一支箭只能射一个人,但不能一次射很多人,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几十名骑兵瞬间冲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尉迟恭提着马槊就冲了上去,左突右冲,当场砍死十几个敌兵。

而剩下的那些,全被李世民给射死!

太宗持弓矢,敬德执槊,造建德垒下大呼致师。贼众大惊扰,出兵数千骑,太宗逡巡渐却,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所杀亦十数人,遂引贼以入伏内。于是与勣等奋击,大破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就这样,两人相互配合,且战且退,直到进入唐军伏击圈。

因为,这场游戏,是李世民的计策,用自己作诱饵,引诱窦建德大军出动,然后半路设伏,给窦建德一个见面礼。

结果很明显,窦建德中计,五六千骑兵半路遭到唐军伏击,大败而逃。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箭术水平是极高的!

这是在战场上练出来的绝技,这种水准在玄武门一箭射杀李建成,那可不就很正常了?

再说李元吉,他其实很擅长马槊,但使用马槊的水平也不咋滴,至少跟尉迟恭比起来还差得远。

有一次,李元吉听说尉迟恭马槊功夫很强,就想挑战一下,结果被尉迟恭给放倒了。

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至于箭术这一项,那不是李元吉擅长的兵器,三箭都射不准,那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李世民能一箭射死李建成,是因为他箭术水平极高,百发百中。李元吉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是因为他不擅长用箭,水平很一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9424.html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的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荆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荆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对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萧瑟的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基友高渐离唱着歌为荆轲送行,虽然做好心理准备,荆轲还是没有回来。回来是不可能回来的。刺杀不成功,当场被抓,肯定回不来。刺杀成功,功成名就,名扬千古,挽救燕国水火之中,荆轲被秦国追捕,也没什么...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还不知道: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养活军队好几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盗墓,一般都被看作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而封建社会为了防止盗墓的现象发生,统治者通常会制定严格的法律来限制盗墓者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的就是铤而走险的人。总...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

宋徽宗被俘虏之后 宋徽宗生活过得怎么样

宋徽宗被俘虏之后 宋徽宗生活过得怎么样

对宋徽宗被金人掳走后,过得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誉为“艺术家皇帝”的宋徽宗赵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他天性倜傥多情、风流成性,在位期间拥有的后宫妃嫔数量居大宋之冠,充分享受了一介帝王“坐拥世间绝色美女”、“尽享人间富贵荣华”的特殊待遇。好色的宋徽宗生孩...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