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兵部尚书的故事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0-27)490

01

袁崇焕是晚明更具争议性的人物,今天终于要聊到这位挂着“兵部尚书”衔的大明总督。袁崇焕身上的话题太多,就聊聊他的死吧!

袁崇焕最后被定下的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这里说的“市米资盗。” 指的是崇祯二年春,蒙古哈喇慎三十六家发生大饥荒,就向明朝请求通市,袁崇焕就此事请示崇祯。崇祯的意思是,互市可以,但是只允许交易米,其他物资如布帛之类的禁止之物,严禁交易。

袁崇焕就以崇祯的命令来办了这件事。这事本不是太大,但己巳之变中,后金军入关,正好用哈喇慎部为向导侵入蓟门,这下事情就大了。

很多人以此怪罪袁崇焕,但此事是崇祯明确同意了的,所以以此给袁崇焕定罪实属不妥。

02

“谋款杀帅。”杀帅,当然是指杀毛文龙。“款”就是和的意思,谋款即指袁崇焕与后金的议和。后金的确多次表达了议和的态度,而明朝本身也有有和谈的需要,但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女真原本是明朝的附庸,明朝现与其和谈,面子上肯定过不去。而更重要的是,当初宋朝与金议和,被明朝士大夫们视为耻辱,现在明朝跟女真和谈,而且对方的国号也是“金”,那不就说明现在的明朝就跟当年的宋朝一样软弱无能吗?

明朝的官员们,深知其中的利害,根本不敢去碰这一禁区。

但是袁崇焕不一样,他在努尔哈赤去世时,派人到后金去吊唁,想要乘机试探后金,皇太极自然也知道袁崇焕的意思,但还是对使者盛情款待。

天启帝在给袁崇焕的谕旨中指示说:敌人的贪得无厌的要求,不要轻易许诺;我军的强大的军备,是让他们的使者亲眼看到;不要故意去激怒他们,也不要陷入了他们的阴谋之中。敌人使者在,不要急于去谈和而失去了大明的国体;敌人使者走了,不要在军备上松弛,让他们觉得有可乘之机。战和守的主动权都在我方,他们要归顺或者战争,我们听之任之。

这也说明,袁崇焕与后金的和谈,朝廷是知情的,袁崇焕就此事八次上书次请示天启帝,《明史》中关于此事的记载“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而皇太极给袁崇焕的书信中,上书:大满洲国皇帝,致书于大明国袁巡抚。皇太极俨然把自己放到和天启帝同样的位置,袁崇焕哪里敢收皇太极这封来信,就将皇太极的使者打发走了。

双方谈来谈去,但双方此时的要价相差太大,自然谈不拢的。

谋款本不算罪,杀帅是有问题的,但把谋款和杀帅放在一起,那罪就大了,这意味着袁崇焕是因为想跟后金议和,因此杀了毛文龙。但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罪名就大了。

03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当然是指袁崇焕在己巳之变中的表现。袁崇焕得知后金破关之后,急忙带着辽东精锐火速入关勤王,但他此时的兵力不足,仅仅2万多人,而在进军京畿的途中,又在各城留下兵马布防,所以到达蓟州之时,仅剩不到1万人。

蓟州是北京的门户,袁崇焕原本是想在蓟州城把后金拦下,但皇太极直接绕过蓟州,前往北京。此时,袁崇焕可以从后面去袭击后金大军,其部下也极力要求他这么去做。但袁崇焕没有这样去做,因为他只有九千人,后金是10万,自己现在去跟后金野战,不是自寻死路吗?所以他以绕道的方式,急行军赶在后金之前达到北京广渠门下。

很多人曾劝阻袁崇焕,副总兵周文郁就对袁崇焕说:外镇之兵,未得到圣旨,轻易进到北京城下,是万万不可的。

袁崇焕不听。

04

袁崇焕真正被杀的原因是前面两句话:付托不效,专恃欺隐。

崇祯帝让袁崇焕主政辽东,其目的是要恢复辽东。所以,即便是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崇祯皇帝也是硬生生的吞下了这口气,在事后对袁崇焕多家安慰,好言相劝。

崇祯皇帝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薄情寡恩,刚愎自用,但依旧能容忍此事,无非是看中了袁崇焕的守辽的能力。但你袁崇焕口口声声五年复辽,结果一年过去了,复辽到了北京城下,局势更加恶化,作为袁崇焕来讲,必须要承担责任。

付托不效说白了就是,国家将重任交给你,你没完成,反而恶化了局势。己巳之变,并非只有袁崇焕被杀,兵部尚书王洽同样也因为后金入关被杀。蓟辽总督刘策在与后金作战中,打了几次败仗,就被崇祯皇帝处死。在袁崇焕被下狱的同时,工部尚书张凤翼也被下狱,因为大战暴露了城墙工程中诸多问题。也就是说,崇祯在己巳之变中杀了正二品及以上的高官就有4名,袁崇焕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这是说得通的,但袁崇焕的被杀,导致了日后辽事更加恶化,不得不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举动。当袁崇焕被下狱,对于官员们的震撼是很大的,大学士文震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袁罪当诛,而此非其时也。

05

跟熊廷弼一样,袁崇焕的死,跟他自己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性格和行为是一脉相承的,袁崇焕的性格一大特点就是胆子大,敢做敢为,不计后果。

有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辽东巡抚阎鸣泰曾令袁崇焕去检阅新兵,袁崇焕就发现守备莫大功营内两名私雇顶替者,就直接下令将这两名顶替者斩杀,这件事引起了士卒们的不满,差点就引起了兵变,但袁崇焕并没有向孙承宗报告这件事。

袁崇焕此时任职山石兵备道,官职正四品,主要职责是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等。袁崇焕对于营内的一些不法行为,是有处分权的,但是问题在于其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巡抚阎鸣泰或者督师蓟辽的孙承宗。

孙承宗得知此事,十分生气,怒斥袁崇焕:在杀人之前不 *** ,杀了之后又不报告,有没有引起士兵的激变也不报告,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杀的是什么人,因何事而被杀。如果监军可以用巡抚的命令而专杀,那何需我这个督师的尚方宝剑?

袁崇焕只得谢罪。

袁崇焕不只是这件事如此,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如此行事,这是他性格所致。他敢于单枪匹马去往前线考察,敢于连跨数级向首辅打报告,敢于顶撞自己的上级王在晋和高第,敢于抗命守宁远孤城,敢于擅杀毛文龙。

性格决定命运,诚不欺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9573.html

“兵部尚书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对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为何急着拔刀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

三国时期张郃与黄忠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孰高孰低?

三国时期张郃与黄忠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孰高孰低?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郃进犯葭萌关,诸葛亮派老将黄忠和严颜率军抵挡张郃,因为都是老将,赵云等人非常担心,认为派两位老将去,有些儿戏了,但诸葛亮却信心十足。黄忠和张郃在战场上大战二十多回合,究竟谁更强?谁更有优势呢?张郃能胜黄忠吗?张郃看到黄忠,大骂黄...

朱元璋对朱标那么宠溺 朱元璋就不担心朱标会造反吗

朱元璋对朱标那么宠溺 朱元璋就不担心朱标会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对朱标如此宠溺,朱元璋就不怕朱标有实力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01要知道,造反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没有希望继承大统,或者是短时间内现实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才会做出来的一个冒险之举。至于朱标,他为什么要造反?他从一开始就是朱元璋选定的下一任继承...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一个家族的飞黄腾达,往往只因为某一个人。家族成员未必出彩,但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睐,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汉朝时期的窦氏一族就是这样的。汉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位窦氏皇后,她们分别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孝文窦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嫡母——章德窦皇后,汉桓帝...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史学家,高阳王司马睦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继叔祖父司马敏为孙,起家骑都尉。晋武帝时,历任秘书郎、秘书丞、通直散骑侍郎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余岁。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80卷、...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