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汤和:一次酒局,改变一生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10)590

1353年,朱元璋决定带领24位心腹离开濠州,“南略定远”是朱元璋独立率领起义军的开端,当时跟随朱元璋的24位将领,也被称为“淮西二十四将”,其中徐达排之一、汤和排第二。

众所周知明太祖“够狠”,在朱元璋晚年对功臣大开杀戒,能够历经波折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作为开国功臣的汤和,能够从明初4件大案的动荡中幸存善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一次酒局换来善终秘诀呢?

公元1326年,汤和出生在安徽凤阳东湖村,从年龄上看,汤和比朱元璋大3岁;从家庭住址来看,汤和与朱元璋住在同一巷子里。

汤和,濠人,与太祖同里闬。--《明史·汤和传》

作为年纪相仿的玩伴,朱元璋与汤和从小就有深厚友情,在《汤和传》中还记载了两人经常一起玩“骑射”的游戏。

时势造英雄,当时正值农民起义爆发高峰期,26岁的汤和选择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

汤和投军之后不久,便给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共同加入红巾军。也就是说,朱元璋能够加入红巾军,汤和是中间的“介绍人”。

朱元璋在军队中作战勇猛、机智灵活,再加上稍微懂得文墨知识,在“文盲”群体中脱颖而出,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且迎娶郭子兴的养女为妻。

但是,随着朱元璋的声望越来越大,遭到郭子兴麾下其他将领的嫉妒,并不能真心听从朱元璋的号令。

就在这时,发小汤和站出来,他对朱元璋非常恭敬,对于朱元璋的指令坚决执行,用实际行动力挺“新晋首领”朱元璋。

诸将多子兴故部曲,未尽心服,惟汤和听命惟谨。--《明史纪事本末》

古语说“男怕入错行”,在朱元璋选择职业的迷茫期,汤和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朱元璋成就事业的起步期,汤和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因此,朱元璋对汤和既有儿时玩伴的信任,又有引荐支持的感激。

此外,汤和在战场上表现非常突出,全程参加朱元璋最重要的几次大战,按照汤和的地位基础和后期贡献,他应该享受一等功臣爵位。

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封赏功臣,其中李善长、徐达、常茂、冯胜、李文忠和邓愈6人被封为公爵,而汤和仅仅被封为中山侯。

汤和虽然在侯爵等级中排之一,但毕竟爵位差别巨大,享受的地位、荣耀以及待遇都相差甚大,为什么汤和没能位列公爵呢?

这一切都源于一次酒局。

从1357年开始,在后来8年时间里,汤和一直受命镇守常州,期间还要配合朱元璋的部署参加军事行动。

汤和平常沉稳敏睿,对事情的洞察力非常强,但是汤和有个坏毛病,在饮酒后容易乱发议论。

有一次,汤和向朱元璋请示,但是没有得到允许,当天晚上,汤和在喝醉酒之后,竟然表达自己的怨言和不满。

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明史·汤和传》

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世界上从来不缺嚼舌根传播小道消息的人。汤和醉酒后的言论很快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明史》用“太祖闻而衔之”隐晦表达朱元璋的心思,实际上,从这时开始,朱元璋对汤和已经心生芥蒂。

1364年,朱元璋公开自称吴王,在第3天,便谆谆教导徐达等人“君臣之道”。随着朱元璋地位角色的变化,原本的兄弟手足之情,要迅速转变为君臣尊卑有别,然而很多人并没有之一时间认识到朱元璋心理的变化。

比如邓愈麾下士兵竟然抢夺祭祀用的食物,邓愈遭到朱元璋的严厉呵斥。汤和经过“醉酒乱言”事件后,立即清醒认识到朱元璋的变化,难怪史书赞扬汤和“沉敏多智数”,他算是反应极快的。

更为重要的是,汤和此后始终将教训作为前车之鉴,经过几次关键事情再次获得朱元璋的认可。

1376年,朱元璋考虑到汤和统军备边有功,于是晋封汤和为信国公,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享受每年3000石的俸禄。

在随后十余年间,汤和率领明朝军队开疆拓土,平定蛮夷部落的叛乱,尤其是在1385年之后,由于徐达的去世,汤和更加受到朱元璋的重用。

时间来到1388年,即洪武21年,当时朱元璋年事已高,再加上各地安稳,没有出现叛乱以及兵戈战争,朱元璋就不愿众位将领仍然长期掌控兵马大权。

朱元璋有收回兵权的想法,但是还没有找到时机说出来,然而,汤和已经敏锐觉察出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6月,汤和上奏请朱元璋允许回乡养老,在辞职奏章中,汤和将自己比作年迈的战马,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能力肩负重任、供皇帝驱使,只希望能够告老还乡,提前准备好容身的棺材,将来装殓尸骨。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明史·汤和传》

朱元璋对汤和“主动请辞”非常满意,专门写下数百字的诏书,回忆“创业期”患难与共、情意深重,在诏书的最后,朱元璋准许汤和回乡,特别赏赐凤阳的府邸和田亩给汤和,此外还有白金40锭、黄金6锭。

朱元璋册封的公侯基本都住在都城南京,在汤和的带领下,很多公侯都主动上奏请求回乡养老,朱元璋对这些公侯的行为大加赞赏,每位主动请辞的公侯都赏赐金银,特批在凤阳建造府邸。

在汤和即将离京还乡之际,朱元璋还向汤和提出一个要求,由于日本经常侵扰沿海地区的渔民百姓,让汤和前往沿海实地探查,选择地势险要的地方修建城池,增加守备的兵力,达到增强边防自卫能力。

日本小夷,屡扰濒海之民,卿虽老,强为朕一行,视其要害地,筑城增兵以固守。--《太祖高皇帝实录》

朱元璋对汤和非常客气,他用“卿虽老,强为朕一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璋几乎是请求汤和,“虽然你年老行动不便,就算为了我,勉强再去一趟”,言语中蕴含的信任和情义令人感动。

汤和没有丝毫推辞,领命后立即出发,在闽越地区修建近60座卫所。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倭寇侵犯日益严重,但是汤和主导修建的防御卫所仍然十分坚固,为抗击倭寇提供阵地。

如果说,经过“主动请辞”事件之后,朱元璋已经对汤和很满意、很放心,但是汤和认为仍然不够,于是有了接下来3件“保命小事”。

之一,汤和回乡后主动“散尽家财”。

在汤和回到凤阳老家后,如果普通人肯定认为“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但是汤和的感觉却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汤和主动去寻找尚且在世的故交遗民。

此外,汤和还将朱元璋赏赐的物品分发给父老乡亲,特别是那些孤寡无依的老人。

第二,汤和回乡后“沉迷纳妾”。

在告老还乡之前,汤和对妻子胡氏非常敬重,她还曾经受到朱元璋的赞扬赏赐。

但是,自从汤和回到凤阳后,他先后纳妾超过100人,纳妾在当时十分常见,但是在汤和的年纪还纳妾过百,实属罕见。

家蓄妾媵百余,暮年皆资遣宁家。--《明史》

第三,汤和回乡后“不谈国事”。

虽然汤和回到凤阳老家,远离朝堂,但是汤和却更加谨慎,守口如瓶,从来不向外泄露任何关于国家朝政的消息。

综上,可以发现,汤和在凤阳老家安守本分,甚至更加谨小慎微,仿佛他不是当朝信国公,也不是叱咤风云的明初战神,他只是凤阳田间地头的一位老翁。

1390年,即洪武23年,汤和主动到南京拜见朱元璋,但是这次的汤和已经不能说话,他表示自己感染风病,彻底失去说话的能力。

从汤和前面的种种表现来看,这次感染风病不能说话,也有可能是“烟雾弹”。

这些年,朱元璋感受过太多的背叛,对汤和的感情更加亲切,亲自前去看望汤和,诏令御医为汤和治病,为了帮助汤和恢复身体,安排汤和的女儿陪伴返回凤阳家中。

1394年,朱元璋由于思念故友,再次召见汤和到南京,由于汤和身体羸弱,朱元璋专门派车全程护送,见到汤和的朱元璋泪流不止,两人拉着手却说不出话。

朱元璋知道这次是老朋友最后一次见面了,特意赏赐汤和金银,并且为汤和选择墓地。

1395年8月,汤和在安徽凤阳的家中去世,享年70岁。明太祖朱元璋得知丧讯,悲痛不已,辍朝三日,追封汤和为东瓯王。此外,朱元璋还特意派遣使臣前去吊唁,同时要求众位亲王也派使臣吊唁,将汤和的塑像放置在功臣庙,享受配享太庙的尊荣。

汤和,是朱元璋成就霸业的引路人、支持者,凭借累累战功封侯晋爵,但是在经过“酒后失言”事件后,汤和凭借自身沉敏的性格特点,迅速在思想上与朱元璋保持高度一致,能够放弃高官厚禄,果断激流勇退,此后八年时间,退休回乡期间通过“散尽家财”“纳妾百名”“守口如瓶”等方式让朱元璋彻底放心,最终成为极少数善终的明初功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0699.html

“汤和:一次酒局,改变一生” 的相关文章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提起康熙的皇后,几乎所有人想起的都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弥留之际生下的孩子,被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封为了皇太子,被康熙抱在怀里长大。由此可见,皇太子是子凭母贵。更让所有人相信,康熙的...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世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盆子是新朝末年的枭雄,为赤眉军首领樊崇拥立的傀儡皇帝,在位不到两年,在赤眉军失败后随樊崇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那么刘秀是如何对待堂侄孙刘盆子的呢。一,汉室后裔刘盆子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刘邦之孙,刘肥之子)的后裔,式侯...

曹操生前最器重的三个大将是谁 有他们司马懿就不敢夺权

曹操生前最器重的三个大将是谁 有他们司马懿就不敢夺权

还不知道:曹操生前最器重的三位大将,他们不死,司马懿就不会有机会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经过的几十年的混战之后,天下终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以曹操的魏国实力最强。曹操账下的大将很多,不过他最重视的是曹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