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考古界不肯承认的真相!出土文物证明:殷商文明起初就比夏国先进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12)630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诗 殷武》

真知堂按:商王朝是我国有史以来之一个有文字确证的王朝。在商朝之前还有一个夏朝。但夏朝是否存在,目前还有争议。商王朝的都城,从早期的偃师商朝,到中期的郑州商城,再到晚期的安阳殷墟,传承序列,清楚明晰。而夏王朝,目前仅见一个偃师二里头遗址,却无法用文物和文字自 证为都。其实,考古学界不肯面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殷商王朝初期的文明程度就已经高于夏朝。所谓的商为夏臣的说法,难以成立。

商为夏诸侯说

夏朝,史书记载是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在夏启建国之前,尧舜禹三代都是所谓的禅让制。到了大禹死的时候,禹子姒启破坏了禅让制,从大禹指定的继承人伯益手上取得了帝位。

奇怪的是,当时伯益并没有反抗,倒是夏后氏同族的有扈氏对这件事不服,于是夏启起兵征讨有扈氏,大战于甘,留下一篇著名的《甘誓》在《尚书》里。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予则孥戮汝。”

商人的先祖子契(读些),据说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

真知堂:司徒,古文本写作司土,也就是掌管土地的官员。在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可谓位高权重。

商人因此被后世认为是夏朝的臣。《竹书纪年》记载得很清楚:"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

相土,是商早期先公中赫赫有名的一位。《诗经》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意思是相土的武功极为辉煌,海外(可能指的是东海外)都接受他的号令。《世本 作篇》曰“相土作乘马”。《史记·索隐》也说:“相土佐夏,功著于商。”

夏王相之后,夏朝出现了大动乱,夏王失去了权力。此即史书记载的“后羿代夏,寒浞乱夏”之事。

据说这个时期长达数十年。后来夏后相之遗腹子励精图治,再次崛起,借助东夷的力量复国,这就是所谓的“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之后,商人似乎也回到了夏朝的怀抱,继续为夏臣。

“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竹书纪年》

之后,商人为夏臣的记载还有不少:

“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帝芒,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帝不降,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帝孔甲九年,殷侯复归于商丘。”

“帝癸,一名桀。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竹书纪年》

《史记 夏本纪》虽然没有这么详细,却有一笔:

“帝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由此可见,商为夏臣似乎是自古以来的公认说法。但历史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一定!

我们看看商人自己怎么说的。

夏商并立,天有二日

真知堂:《尚书 汤誓》是商汤伐桀的战前动员令。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这段经文,值得我们深度重视。真知堂来给大家剖析一下。

之一,此时商汤已经称王。夏也称夏王。商王和夏王,谁是谁的臣?

第二,商汤对夏国称之为有夏,而周人伐商之时,自称小邦周,对殷商称之为大邦商。《周书 多士》中成王说到:“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 敢求位?”相比之下,周为商臣,毫无疑问。上文中,商汤还把夏国称为“夏氏”,连夏后氏都不是。说明商汤对夏国极其蔑视。说商为夏臣,似乎难以成立。

第三,商民也不尊重夏国。对他们来说,伐夏之事还没有种地(穑事)重要。

第四,夏王确实是日王(夏桀即帝癸),商汤也是日王(商汤即天乙)。夏时二日并出,谶曰:“桀无道,两日照。”【开元占经】

所以,从商汤伐纣前的战前动员令来看,说商汤是夏桀之臣,似乎证据不足。

真知堂:《清华简 尹至》是近年出土的东周文献实物文物,它的记载很有说服力:“汤往征弗附。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

再联系到《礼记缁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

《尚书太甲》:「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

商汤伐夏之时,伐灭的国家被他称为“西邑夏”或“有夏”,是证据充分的。

有夏氏和夏后氏,虽然都是三个字,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商人在建立商朝之前,自称为有商。《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 。”

有商和有夏,明显是同一等级的国家。谁也领导不了谁。

夏后氏,则明显指出夏为后(王)。商王盘庚在《盘庚》三篇中屡次提到我“先后,神后”,就是先王,神王之意。

说夏后氏是有商氏之王,问题不大。说有夏氏是有商氏之王,难以服众。

这就能解释清楚,为何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稀少,等级不高的原因了。此时,商国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夏国。

注意,真知堂用的是夏国而不是夏朝二字!

以科学客观的 *** 论来探讨此时的夏商关系,可以说明,夏商并立,商强于夏。不能证明,商为夏臣,以下乱上。

事实上,在上古时代,并无后世所谓的大一统王朝存在。

你够胆,敢于以太阳王自居,那么你就是太阳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只不过,这个代言人必须面对天下人的口水和讨伐。

帝尧时期,十日并出,也就是十位古国之王都以太阳神的代言人自居。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只有帝尧一人最后称帝。

考据夏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商称日王的时间还早于夏。

甲骨文卜辞证明:之一位商代日王就是举兵伐有易氏的“上甲”!上甲之后,一共有五代商王都是日王,分别是: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

而夏称日王,始于“胤甲”。胤甲之后是孔甲,孔甲之后是帝昊和帝发。帝发死后才是帝癸(司马迁称为帝履癸)。也就是说,孔甲之后,连续两代夏王并未称日王。

夏王胤甲之前还有两代夏王,分别是帝扃和帝不降。二人为兄弟,是帝泄之子。而上甲微称日王,始于帝泄时期。

这一点,《竹书》写的很清楚。

“帝泄十六年,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

真知堂上古史:上甲微和夏王泄同时。商国子微战胜有易氏后自称太阳王(上甲),甲为十二天干之一。子微称上甲,其含义和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一无二致。

所以,第二三四位商王分别称匚乙匚丙匚丁就顺理成章了。

到了夏王泄的第三代胤甲,夏国才开始自称日王。从夏王泄到夏胤甲祖孙三代,也并未对商国称日王之事予以讨伐,更是足以证明商非夏臣。

文章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殷商的先进文化来自何方呢?证据链尚未完善!

真知堂研究认为,伐有易之后,殷商从部落进入古国,学到了来自西方的先进技术,包括青铜冶金术和战车,上甲微才是商朝开国之君。其文明程度遥遥领先于夏国。

辛塔什塔文化与安阳殷墟商文化

得出这个结论,肯定是要挨骂的。民间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西方有先进的青铜文明存在,更不愿意承认中国的青铜文明和西方有关联。

真知堂上古史:辛塔什塔文化,极有可能就是商人的老师。

公元前2200年,印欧人向中亚方向迁徙,来到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阿凡那羡沃文化。

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另外一支印欧人来到阿尔泰山南麓,形成我国新疆境内的克尔木齐青铜文化。

公元前2000年起,辛塔什塔文化向东扩张,对先期进入中国境内克尔木齐人形成压迫,使其部分南下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楼兰、尼雅、车师、龟兹、焉耆等城邦国家。

辛塔什塔文化,冶金技术十分发达,青铜兵器强大。在4000年前,中国还是石质兵器时期,他们已经全部是青铜武器了。他们还是最早的马拉战车的发明者。(论述从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资料)

由于克尔木齐文化人群阻挡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一带,这批人没有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古中国,却选择了草原玉石通道(欧亚大草原丝绸之路)进入到中国北方。

辛塔什塔文化位于欧亚界山乌拉尔山南部东侧,亚洲一侧。即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国一带。从地图我们可以看到,4000年前就拥有青铜兵器和马拉战车的这种印欧人文化,轻而易举就可以到达我国北方地区。

史书记载,商汤以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伐夏。战车应该就是商汤学自印欧人的先进武器。

我们无法从偃师或郑州商城获得早商时期商国的情况,但晚商殷墟,则可以看到很多证据。

殷墟文化(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与辛塔什塔文化相似点:

首先是马拉双轮战车,车马器,以及成套的“车载装备”,如铜矛、石质杖头、上下不等长的特殊形状反曲复合弓(甲骨文中弓与复原的辛塔什塔文化弓如出一辙,非常独特)。

其次是冶金设备和产品,如蘑菇状鼓风管和大量的戎狄风格青铜兵器。

第三是文化现象,包括墓葬中殉葬牲畜特别是狗,随葬马车,在陶器、铜器上刻划马车的图像,以及存在将冶金工具与冶金工匠一起埋葬的现象等。

著名的安阳殷墟亚长墓,墓中尸骨为俯身葬,也就是人面朝下埋葬的风俗,也属于典型的戎狄风俗,流行于西伯利亚地区。这种葬式说明,商代大将亚长,极有可能是外族。

陕西陶渠遗址俯身葬殉人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上甲微是商人建国之始祖,是商汤之六世祖。以三十年一世推知,大约在商汤灭夏的公元前1600年之前的200年,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本属于农牧部落的商族建立了军队和国家。子微自立为王,号称上甲。

此后的200年,就是商国不断的与来自西伯利亚草原的辛塔什塔文化接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人学会了找矿,学会了青铜冶金术,学会了马拉战车。由于冶金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商族的生产力和战斗力,所以在上甲建国之后的200年间,殷商飞速发展,很快超越了夏国。商汤伐夏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找矿!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上古史独家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欢迎转发请勿剽窃。纯属于学术研究,不喜可以无视,感谢您的点赞支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0992.html

“考古界不肯承认的真相!出土文物证明:殷商文明起初就比夏国先进” 的相关文章

刘表临死前真的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刘表临死前真的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表临终前,真的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魏书》中曾经提到,在刘表病重时,对刘备说自己儿子无才无能,手下也没有可用大将,希望自己死后刘备能接管荆州。刘备坚辞不受,说刘表两个儿子都很贤能。其他人劝说刘备接受刘表的建议,也被刘备拒绝...

刘裕登基之后,司马家族是什么结局?真的被灭族了吗?

刘裕登基之后,司马家族是什么结局?真的被灭族了吗?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定都建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上司马家族的后人在刘宋以后,在全国各地还广广泛分布,后世还出过司马光这样一类非常著名的人物。而“刘裕把司马懿后代灭族”显然是一种带节奏的话。这个节奏之所以被带起来,是因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曾...

杨玄感:隋朝权臣杨素嫡长子,曾起兵反叛

杨玄感:隋朝权臣杨素嫡长子,曾起兵反叛

杨玄感(不详~613年8月21日),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大业九年(...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五年(200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时隔8年,曹操闻知病危中的荆州牧刘表想托孤于刘备以保荆州。遂亲率二十万...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汉书·外戚传》“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老大和老三早夭。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太祖一夜暴毙,次日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主持大事,于十...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还不知道:曹操、刘备、孙权、一代豪杰,开创三国时代,他们有没有见过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三个国家的开创或者奠基人。很多人好奇,他们活着的时候有没有见过面。毕竟,这几个人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又都是一时豪杰。其中曹操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