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出了五服不是亲戚”。那么,“五服”究竟指什么呢?
五服是一个多义词,古今含义有很大的不同。在周代,“五服”大体有三种意思:
国制五服。
我们的老祖宗规定以首都为中心,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将全国分为五个区域,依次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称“五服”。
其中,甸服由王室直接管辖,另外四服,主要依据同王室关系的远近亲疏,分封给王室亲戚,是为诸侯。
再者,国家半径是二千五百里,直径是五千里。用服制规定远近的界限和富庶荒芜的区别。
犯事的发配三千里,五服之外了,那一定是不毛之地。
官制五服。
周朝统治者从高往低划分为五个等级、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分别着五种不同的服饰,称为“五服”。
以后的什么九品官制,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没有跳出这个圈。想反对这个制度的。都是出了五服的下级官员,不属于高干。
丧服中的“五服。
周礼规定,亲人亡故,根据与死者关系远近亲疏而穿五种不同的丧服:
斩衰(zhǎn cuī)、齐衰(zī cuī)、大功、小功、缌(sī )麻。
从材质和做工来看,斩衰最差,是用最粗的生麻布 *** ,断处可见毛边;齐衰质地较差;大功和小功一般;缌麻更好,面料和做工都比较细。
死者的直系亲属为重孝,即儿子、儿媳穿斩衰,孙辈穿齐衰;旁系亲属一般穿大功、小功和缌麻。
丧服中的“五服”,成为关系远近亲疏的标志。
在一些农村,适龄男女谈婚论嫁的时候,家中的老人总要查查家谱,看双方是否出了五服;缔结婚约,宴请宾朋,也要通知到五服之内的亲友。
在这里,我们现在常说的“五服”,是取“由五种不同的丧服来区别远近亲疏”之意,指上下五辈人:
以“我(自己)”为中心,上推四辈——高祖,曾祖,祖,父;下推四辈——子,孙,重孙,玄孙,包括旁系亲属,称为本宗九族。
从感情和关系的密切程度来说,一般地,距自己辈分越近的,感情越深、关系越亲密,反之,则感情越谈、关系越疏远。
“五服”之内,有亲戚关系,“五服”之外,虽为同宗,却没有亲戚关系了,即使同姓,也是可以通婚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制(妾除外),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谓的“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贾环。
贾宝玉和贾环,都是贾政的儿子,论长相,贾宝玉“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这是贾政的看法。
要是袭爵,轮不上贾环,和贾环的长相毫无关系。因为两人差着一服。
而现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除非父母离婚、丧偶后再婚再生育,“一服”和“二服”之间的区别通常消失,因此计算起来会令人困惑,错以为“五服”就是五代,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五服”只有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