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继位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反对呢?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北宋的皇帝,至高无上,而赵光义是亲王兼任京兆府尹;为什么赵匡胤不采取措施防范宋太宗?因为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力限制了;基于前两个原因,所以宋太宗继位不会得到反对意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赵匡胤去世前的政治形势
赵匡胤是从后周手里夺取的天下,跟五代十国是紧挨着的,五代十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皇帝都很难熬到晚年,要么被儿子或者权臣所杀,比如朱温、李存勖,要么在出征的过程中病逝,比如柴荣。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年仅三十三岁,他的儿子年龄更小,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赵匡胤需要不断地外出征讨,如果将开封留给年幼的儿子镇守显然是不行的,那就会造成另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发生,而更让他担心的是,如果在出征时病逝于路上,赵家天下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赵匡胤不得不寻找一个有资格、能够稳得住开封的信任的人作为他的后继者,赵光义自然而然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陈桥兵变,赵光义是立有大功劳的,在群臣中也是威名赫赫,显然赵光义要比他的儿子更适合留镇京师。
既然留镇开封,必须要有相应的官职,赵光义的官职便是京兆府尹,同时被封为亲王。
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另一个传统,为了防止太子形成另一个有号召力的权力中心,以至于弑父夺权,因此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都是设立的隐皇储,隐皇储身份的象征就是凌驾于众王之上的亲王外加掌控京师的京兆府尹。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保证皇帝遭遇意外后,天下能够顺利地延续到下一代,又可以压制另一个权力中心的出现,毕竟没有太子的身份,不用担心他对皇帝做一些刺杀的事情。
宋太祖去世前,北宋的政治形势基本上是皇帝赵匡胤,隐皇储赵光义。
赵匡胤为什么不采取措施防范宋太宗
赵匡胤之所以设立隐皇储的目的就是为了赵家天下的延续,在赵光义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的时候,他自然不会对他有所猜忌。
而赵匡胤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十国时代,按照赵普的策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因此赵匡胤的主要事情都放在了平定周边势力上,无暇顾及朝廷内部的事情,这个重任落在了赵光义身上。
在处理朝廷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赵光义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才能,因此拉拢了不少朝臣为己所用,本身就是没有公开的下一任皇帝继承人,众臣也是乐于跟他走的很近。
赵匡胤十六年的天子生涯,已经足够赵光义在朝堂内部培养自身的势力了,等赵匡胤年老的时候,他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北宋的权力核心已经完全被一分为二,甚至赵光义的势力已经遍及天下了。
后世中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与明高宗朱高炽之间就是类似的关系,朱棣常年对外作战虽然战功赫赫,但朝廷内部的事情完全是朱高炽一人说了算了,几十年的时间,朱高炽已经培养了各种亲信,安插在所有重要的部门,无论朱棣对朱高炽有多不满意,他都不能,也不敢废掉这个太子。
赵匡胤同样不能,也不敢擅自动这个亲弟弟,他只能徐徐图之,毕竟此时的天下已经初定,再也不用劳心费力的四处征伐,有的是时间削弱赵光义。
只是命是不由人的,赵匡胤没想到,死亡会来得这么快。
赵匡胤
宋太宗继位为什么没人反对
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喝完酒以后,宋皇后扶着赵匡胤回床休息,赵光义也回到了晋王府,等宋皇后后半夜探视的时候,才发现赵匡胤已经没有了呼吸,这应该是酒后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导致的猝死。
宋皇后立即找来太监王继恩,命他前往赵德芳府上,毕竟皇帝殡天,作为皇子的赵德芳如果之一时间出现在宫中, *** ,把控禁军,掌握北宋的朝权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是王继恩没有去赵德芳府上,而是去了晋王府,得知消息后,赵光义立刻赶往宫中,并通知他的亲信做好防范准备。
宋皇后在赵匡胤的尸体前等到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后,一切都输了,宋皇后唯一能做的是,跪在地上,哀求赵光义放过他们母子。
而朝臣对于天子的更换虽然有些惊讶,但赵光义是隐皇储,比赵德芳兄弟的身份、地位更高,且把控北宋朝廷多年,势力遍及每一个角落,谁也不好反对了
总而言之,赵光义能够顺利的上位是离不开赵匡胤的帮助的。出于对赵家天下的考虑,赵匡胤将皇位的隐形继承人留给了他的亲弟弟,而不是年幼的儿子;多年的对外征战,赵光义已经培养了众多的势力,即使赵匡胤想动,也不敢动了;连赵匡胤都无法撼动赵光义的地位和权力,更何况他的皇后及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