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2)9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杨素是影响隋朝国运的重臣,可以说没有他,隋炀帝杨广就有可能被文帝杨坚所废,杨坚在病重之际是想找回废太子杨勇的,是杨素扶持杨广继位,不然的话,历史上就没有隋炀帝了。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当然,如果说你怪罪杨素把一个暴君扶上帝位的话,也不能说太无理,但是你说杨素是个大奸臣也的确有点过,毕竟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隋炀帝在历史上也是毁誉参半,有过功绩,也有过大错,但是总体上还是过大于功。

我不支持把隋炀帝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因为有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千古一帝都是将帝国带向强盛,无论是文化还是军事上的,你不能把一个国家带入灭亡之路上了,隋二世而亡,这都是隋炀帝所一手造就的。

有点扯多了,今天主要是来讲杨素的,可以说在隋文帝时期,他可是一员名将,并且他对突厥的一次大胜,进一步确立了隋朝对突厥的优势,避免了隋文帝精心谋划的受挫。

简单来说,隋文帝继位后,为了削弱北方突厥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突厥的策略,在597年至599年之间,隋文帝有意扶持突利可汗,打压更为强势的都蓝可汗,突利是都蓝的弟弟,属于东突厥这一系。

《隋书。北狄传》十七年,突利遣使来逆女,上舍之太常,教习六礼,妻以宗女安义公主。上欲离间北夷,故特厚其礼,遣牛弘、苏威、斛律孝卿相继为使,突厥前后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辈。

其实隋朝对突厥的策略就是离间分化,毕竟突厥没有隋朝这样中央集权的能力,各部落之间是存在利益纠纷的。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因此只要隋朝扶持相对弱势的一方,就可以遏制强势一方的扩张,毕竟北方的突厥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权,这样隋朝北疆也就相对安全。

所以说隋文帝对于突利的求娶行为很是高兴,将隋安义公主嫁于突利,并且故意给予优待厚赏,就是给都蓝看的,可以说隋朝有意挑起其他人对突利的不满,这就是隋文帝想要看到的效果。

只要一直维持这个策略,东突厥就无法成为铁板一块,这对隋朝是有利的。

最终都蓝可汗极度不满,灭有发兵攻打隋朝,倒是联合达头可汗,一同进攻突利。

《资治通鉴。隋纪二》都蓝闻之,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袭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都蓝尽杀其兄弟子侄,遂渡河入蔚州。

突利大败,一路逃亡,仅仅收拢溃兵数百人,已是大势已去,都蓝完全取得完全的主动权,突利在得不到隋朝支援的情况下,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当时突利已经有投降于达头可汗的心思了,毕竟他也知道,落败的自己,只是一个光头司令,这么巧去投奔隋朝,是得不到重视的,莫不如投靠达头可汗,好歹两人也算是同族,并且自己和达头可汗之间没有那么严重的利益冲突。

《隋书。北狄传》雍虞闾侵掠不已,迁于河南,在夏、胜二州之间,发徒掘堑数百里,东西拒河,尽为启民畜牧之地。

雍虞闾就是都蓝可汗,也就是说,隋朝继续扶持了兵败了突利,在夏、胜二州之间,给予突利封地,隋文帝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强行扶持突利,让突利成为隋朝在东突厥的代言人。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但是都蓝没有停手,而是继续袭扰突利的地盘,至此,隋文帝寄希望于单纯依靠突利自己去抵挡都蓝和达头可汗的计划是难以实现的,隋军出动了。

《隋书。北狄传》于是遣越国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姚辩出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而都蓝为其麾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

为了彻底遏制都蓝对突利的袭扰,隋朝三路大军齐出,以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隋文帝是想一战,彻底解决都蓝的问题。

只不过还未等隋朝大军抵达前线,都蓝就被杀了,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东突厥局势更加混乱。

这也为隋军的征讨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杨素所率的西路军,在和突厥大军相遇后,大胜达头,更大程度上完成了隋军此次出征的目的。

简单来说,是杨素在和突厥军遭遇后,直接放弃了以往隋军对战突厥骑兵所采用的作战经验。

《隋书。杨素传》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

以往隋军的阵法是,利用战车、步骑混合的战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限制突厥骑兵的突袭能力,毕竟隋军没有突厥那么强大且庞大的骑兵部队。

但是这个战法太过保守,因为这个阵法必然让隋朝骑兵的战力无法发挥,因为骑兵会被阵型围在中心,虽然保留了隋军打反击的能力,但是毕竟这个战法,已经将主动权交到对方的手里,因此杨素直接弃用了这个打法。

《隋书。杨素传》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资治通鉴。隋纪二》上仪同三司周罗睺曰:“贼陈未整,请击之。”先帅精骑逆战,素以大兵击之,突厥大败。

杨素的打法是,不在主打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让骑兵顶在之一线,达头探得军情后大喜,以为可以一举击溃隋军,之后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因此达头率十余万骑兵没有结成冲击队形,应该是达头太自大了,所以说他并未做妥善的部署,而是下达了一窝蜂式的全体进攻,被隋军抓住了机会,周罗睺率精锐骑兵突击,杨素率大军趁突厥军大乱之时压上,突厥军大败。

不过杀伤不可计多少有些夸大了,毕竟人家是骑兵,打不过,玩命跑,不是轻易可以追上的,又不是骑兵追击步兵,除非是步兵依托地形,将骑兵围住了,才有可能重创骑兵部队。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胜利,让隋朝的分化突厥策略可以继续推行,不然的话,突利败亡,以后谁还敢跟隋朝走得很近,背后隋朝都不足以活命,那么隋朝想要通过拉拢扶持某些人,来分化突厥的策略也就是空谈。

因此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要条件,此战杨素的取胜,是进一步巩固了隋文帝针对突厥的国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2085.html

“杨素为隋文帝提供了哪些帮助?对于攻打突厥的策略做出了什么改变?” 的相关文章

李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白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可是他却逍遥地游山玩水,海阔天空到处走,日日琴棋书画诗酒花。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李白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同一个祖宗《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个兴圣皇帝就是凉武昭王李...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在位期间真的什么都没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间,却并非真正的‘无为’,反而是政绩特别大,贡献特别多。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之问和刘希夷,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两人不但才华横溢,俊美风流,器宇轩昂,还是舅甥关系。宋之问和当时的杜审言、沈佺期、陈子昂等人齐名,还和沈佺期并称为“沈宋”。他尤其擅长五言诗,《旧...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