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将领曹参一生立下了多少大功?
曹参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汉朝建立之后的第二位相国,因此大家都将他称为“曹相国”。在其早年的时候曾经在秦朝为官,后来跟随刘邦参加沛县起兵,正式反抗秦朝的统治。在他的一生中,说是身经百战也不为过,在覆灭秦朝灭亡楚国的过程中,更是立有赫赫战功。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但在朝中官员看来却不是如此,他们是这样表示的:“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掠地,功最多,宜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根据历史记载,在曹参少年时期,曾经在秦朝统治下的沛县为官,担任一位管理监狱的小官员。虽说官职小,但是却十分出名,当时的萧何就是曹参的直属上司,而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则是他的下属。除了他们两人之外,就连大将军樊哙也是沛县人,他们四人因为志同道合因此相互吸引,关系极好。但在当时,萧何与曹参都已经成为了官员,在县城之中多有好名声,而刘备与樊哙却相当于地痞流氓,在众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之中,他们四人却格外交好,这是当时的人不能理解的。
在刘邦被大家推选成为沛公,开始反抗秦朝的统治时,曹参自然也跟随在其身边。他曾经带领军队攻打胡陵,方与,打败秦朝郡监的军队,也算是初露锋芒。战争才刚刚开始,曹参也不愿停止自己的步伐,于是他继续向东发起攻击成功攻打下许县,并且在许县的西方击败了来自泗水军郡守的军队。紧接着又攻打胡陵,并再次取得成功。
原本已经投降于刘邦的方与县城再次发生叛乱,投降于魏王,曹参就干脆带领军队前往讨伐。就像没有休息时间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丰邑也反叛投降魏王,曹参只好任劳任怨地带领军队前去攻打。所幸他的这些付出都被刘邦看在眼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获得了七大夫的爵位。
曹参本来就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直在不间断的发起战争,并且多次以胜利告终。直到后来他进攻章郸的军队,在攻打康城的时候更是身先士卒,先士兵们一步登上城楼,使得士气高涨。在他的激励之下,士兵们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个个斗志昂扬。在东阿遇到危急之时,曹参奉刘邦之命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并在途中攻打下成县,追击到了濮阳一带。
在往南援救雍丘的时候与李由的军队正面相遇,成功斩杀李由,又俘虏了一众士兵。却没想到正在这个时候,秦朝将领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并且杀害了项梁,刘邦只好与项羽一同率领军队返回楚国。楚怀王任命沛公为砀郡长,负责统领砀郡的军队,而曹参为执帛。从这之后,曹参就更加衷心的追随在刘邦身后。在攻打东郡郡尉的时候,曹参更是大展神威,在成武南面击败敌军。又在成阳南面对王离的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击,一直追击到亢里地区,将其打败。为了彻底的斩草除根,他还在不断的追击那些残余的士兵,甚至到了开封一带。
既然已经到了开封,那自然不能就这样返回,他干脆就继续对秦朝镇守在开封的军队发起了攻击,结局自然以曹参方面获得胜利告终,还俘虏了秦朝的司马以及御史。在如曹参这样优秀将领的帮助之下,刘邦所占有的领土越来越多,逐渐逼近秦国都城咸阳。秦国方面组织了最后的军队在蓝田的南面聚集,却不料曹参先行一步发起攻击,趁着夜色大败秦军,之后便顺理成章的打开咸阳的大门,灭亡了秦朝。
虽然当初有谁先进入关中,谁就为关中王的说法,但刘邦自知实力还不能与项羽相抗衡,因此便退守到了灞上。等到项羽到达关中之后,将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则将曹参封为建成侯。等他们回到汉中之后,曹参又被升迁为将军。这个时候刘邦将自己的眼光转移到三秦地区上来,既然统帅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那曹参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在他的带领下,汉朝军队成功地占领了襄乡,并在襄乡的东面进一步击败了三秦的军队,紧接着又包围了章平。总的说来,就是在极快的速度内较为顺利的占领了咸阳。
三秦自然也不愿意放弃诸多的领土,因此在曹参带领军队驻守在锦里的时候曾经派遣章平等人发起反击。曹参也是积极出兵迎战,并大获全胜。后来曹参还以将军的身份带领军队包围了章郸,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前往晋关。到了河内地区,成功渡过黄河向东进击龙且,陆陆续续的占领了萧县、彭城等城市。虽然说他进展得较为顺利,但是在这期间也曾遇到过其他势力反叛刘邦的统治。曹参只好在应对项羽军队的同时,处理好这些反叛势力,努力做到让刘邦不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逐渐的,曹参参与了刘邦夺取政权的重要战争,为刘邦开疆扩土、建立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学家司马迁曾言:“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之。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对于曹参的功绩,在历史上是存在争议的。但是不能否认,不管是功居之一还是第二,曹参对汉朝建立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在当初刘邦还没有建立大业的时候,甚至还只是一个拥有几十名上百号士兵的小首领,曹参就一直跟随在其身边,并从来不轻视他。而到后来建立大业之后,刘邦也没有辜负他,对他委以重用,让他担任朝中的重要官职。对于此曹参也是深有体会,因此更加用心的为刘邦效命。在我看来,正是有了曹参这样的将领,才使得刘邦能够在楚汉之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