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到底是什么样的 蜀汉后期人才为什么特别的少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中无大将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三国中的人才,感觉前期都是人才众多,到了后期就显得要少一些了,特别是蜀汉,还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孙吴与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快速流逝。在演义中,刘备册封的五虎大将为人们津津乐道,受封的当年,关羽兵败被杀,一年后黄忠年老故去,两年后张飞遭人暗算,又两年后四十七岁的马超壮年早逝。几年之内折损四人,加之伐吴惨败,蜀汉将才匮乏可想而知。武侯北伐时除了魏延,用的多是王平、吴班等第二代将领。因此,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诸葛亮,认为是他不懂得培养人才所致,这可算是欲加之罪了,那么蜀汉后期的人才为什么特别少呢?经过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夷陵之战,很多新生力量在这战中战死或者投降,基本都是被刘备看中的大将之才,三国志上记载的就有10多人,那些未出名就战死的更不用说了,多不胜数。
2、刘禅的昏晕无能,主要表现在与不善于提拔或选用蜀汉的人才,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没有多大作为,而诸葛亮执政期间,也存在一定的责任。
3、另一个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关系。蜀汉的地理位置偏西南,仅占据一州之地,人口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原和江东。除此之外,再加上,襄樊之战,荆州丢失,章武二年,刘备夷陵战败,蜀汉不仅折损了数万精兵,同时还折损了黄权、马良、傅彤、程畿、冯习、张南、杜路、刘宁等将领,可谓伤筋动骨。接着,骠骑将军马超、赵云又相继而逝,蜀国武将缺乏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蜀汉中期除了赵云和魏延,基本就没有其他名将。造成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蜀汉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是继承了东汉末年那一套:察举制和征辟制。蜀汉诸葛亮执政期间,人才大多是采用了征辟制,察举制获得。
察举制,是以这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是否任用的标准。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然而这种选官制度,一般认为,宗族乡党的批评是汉朝选举的唯一凭据,失去了这一环节,选举就无法进行;而乡里舆论是受到豪族左右的,他们在出仕州郡上拥有优先权,郡县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其垄断的;相应的孝廉的选举也就被豪族所垄断。
对于蜀汉的本地豪族,确实刘备和诸葛亮为代表荆州派系的压力打击压制的对象,导致蜀汉的选官制度,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基本上没有从蜀汉本地士族选用人才,更多的是依赖荆州人士后代和降将。因此,蜀汉无大将,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利益格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