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2-23)170

竹林七贤阮咸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是先有七贤的名声,之后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竹林七贤阮咸

竹林七贤阮咸,字仲容。是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孙子。在当时,阮咸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这个人性情比较放达不受拘束,因为阮咸很崇拜阮籍,所以能常常跟着他的叔父一块去外面游山玩水。虽然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但是阮咸并没有广泛受到世人的关注,是在七贤中受到关注中最少的一位了。

可能就是这缘故,阮咸留存到现在的关于阮咸的生平事迹很少,大多零散的存在于《世说新语》、《晋书》中,在其他的史书中很少有关于阮咸的事迹。晋武帝还以阮咸这个人虚浮不实,嗜酒如命为借口没有录用他。阮咸这个人比较的放诞无礼,而且不拘泥于礼法,被当时的人所耻笑。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竹林七贤阮咸在私底下偷偷的和他姑母家的鲜卑婢女有了私情。在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了,阮咸在富桑,他的姑母也要回到自己的丈夫家。当初一开始姑母是答应阮咸会把同阮咸有私情的婢女留下来的,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却又把那个婢女带走了。当时阮咸还在接待客人,当知道他的姑母走了还把那个婢女带走后,就借了客人的马去追姑母。要回婢女后还是穿着丧服和婢女坐同一匹马回来的,还说:“人不能丢失啊。”阮孚就是阮咸和这个婢女生的孩子。

阮咸乐器

阮咸既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人,也是汉族传统乐器的称呼。阮咸是著名的音乐家,精通音律。如果说嵇康是当时晋朝的操琴高手,那么阮咸或许就是当时的琵琶大师了。据说阮咸改造了当时从龟玆传入的琵琶,这种被改造后的琵琶被后世人称为阮咸。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阮咸

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不拘于礼法。为人虽然看起来是疯疯癫癫的,但是确实是有非凡的本事。虽然说阮咸并没有什么诗文传下来,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阮咸的音乐才华是非常的高。世人对阮咸的认识,不在于他的诗文,而在于他在音乐上的成就。

阮咸这个人不仅擅长演奏,还会作曲,据说在唐朝时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就是阮咸所作的。在李季兰的诗中我们还能见到“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阮咸又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四弦有柱,这种乐器的样子形似月琴。这种乐器的使用在宋代,元代的时候,在民间就有了广泛的流传,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据说阮咸这种乐器有广泛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阮咸还有长颈琵琶的意思,它的样子很像我们现在使用的乐器月琴,同当时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一样。阮咸的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有四弦十二柱,可以竖抱用手弹奏。在唐朝的时候还是在军中的传令器。所以有诗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阮咸典故

阮咸典故有很多,像是“阮咸曝裈”、“与猪共饮”都是有关阮咸典故。“阮咸曝裈”讲的是阮咸晒裤子的故事,这里体现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贫穷感到自惭形秽。那么“与猪共饮”讲的就是阮咸的放荡不羁了。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阮咸

阮咸这个人不喜欢同别人交朋友,只喜欢同自己的族人一起喝酒、弹乐器和唱歌。而阮咸这个人呢,又自命是不拘泥于礼法的超脱人士。所以阮咸在和族人一起喝酒的时候,不喜欢用小酒杯,一杯一杯的喝酒。大家就围在酒缸边上,有的人还是用器具舀酒喝,有的人是直接用手掬起来便喝。在魏晋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桌子和床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地上铺上席子,跪坐在席子上喝酒吃饭。

有个族人还把头伸到酒缸里喝了个痛快,剩下的人见到这个喝酒的方式,大家都有模有样的学着。结果大家的脸上、头发上,全都是酒,在酒缸里也沾上了不少人的污垢、头发和汗水,大家见了也都不以为然。大家喝喝笑笑,手舞足蹈,快活的像是神仙一样。

这个时候有一群猪过来了,可能是猪也闻到了酒香,拖着笨重的身躯就爬过来了,靠近酒缸也学着阮咸把脑袋伸进酒缸大口的吸溜着酒液。而阮咸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喝醉了酒呢,还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嫌弃猪臭,也就没有把这些猪赶走,他就直接在这些猪中间把自己的头挤了进去,把嘴伸到盆里和猪一起喝酒,众人见了哈哈大笑,传为奇谈。

阮籍 阮咸

阮籍和阮咸两人是叔侄关系,他们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阮籍和阮咸两人还并称为“大小阮”,他们两个人都以纵放旷达而著称于世,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的态度,为人处世旷达不羁。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阮籍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陈留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阮瑀,阮瑀是当时著名的世人和散文家。阮籍在三岁的时候,父亲阮瑀就死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成人的。在阮瑀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奋好学所以能成才。在阮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好学不倦,非常喜欢儒家的诗书,所以表现的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名利,还把那些道德高尚‘安平乐道的古代贤者作为榜样,还效仿他们。

阮籍早期是崇尚儒家文学,想用儒家治世,但是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阮籍对现实的失望和感到生命的无常,所以开始蔑视封建礼教,之后对以隐世为主旨的道家思想有了兴趣。不过阮籍并非是纯粹的道家,他对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概的排斥,可以说是阮籍各取他自认为需要的一部分来尊崇。在很多方面,比如说阮籍注重孝道,但是在他的政治上,他排斥名教,想建立一个“无为、无军”的社会。

阮咸也是个竹林七贤之一,是阮籍的侄子,精通乐律。颜延之曾用诗句“达音何用深,识为在金奏。赞赏阮咸在音乐上的造诣之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2/353707.html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正德16年3月13日深夜,北京紫禁城西北的豹房外,在一条幽深昏暗的长廊尽头,两个太监正倚靠在柱子上打盹,他们是奉旨前来照看久病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在服侍完朱厚照宽衣就寝后,两人赶紧趁着这个空档小憩一...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唐朝名将,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宝十五年(756年),唐将哥舒翰率二十多万大军出潼关迎击不到一万的安史叛军,双方在灵宝—潼关大战。结果唐军惨败,丢失潼关,哥舒翰也被叛军俘虏,更导致长安再无屏障,局势对唐军大为不利。那为何二十多万唐军打不过一万叛...

明朝魏忠贤掌权时期军队是什么实力?

明朝魏忠贤掌权时期军队是什么实力?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627年8月,天启帝朱由校驾崩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老宦官魏忠贤押送到凤阳安置。魏忠贤的十大罪状随即被崇祯一一列举出来,公之于众。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最终吊死在阜...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雍正帝的生母,康熙帝的妃嫔,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雍正继位后,他的母妃乌雅氏的确表现得颇为异常,她不仅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还表示要给康熙殉葬,这让雍正的面子颇不好看。结果雍正继位不到半年,乌雅氏就病逝于永和宫。因此坊间传闻,乌雅氏是被...

平原公主在出嫁第三天自缢而亡,她为什么这么做?

平原公主在出嫁第三天自缢而亡,她为什么这么做?

古代出生于皇室家族的人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一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幸的是他们可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尤其是作为女子的皇室公主们,她们中不受宠爱的人,很有可能被当朝统治者当做政治联姻的工具,被迫嫁给不喜欢的人。南燕有个平原公主,就有这一段悲伤的故事。平原公主是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