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共16子,皇太极排行老八,为何能登上汗位?多尔衮在干嘛
天命十一年太祖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抑郁而终,大妃阿巴亥与两位庶妃殉葬;因努尔哈赤病逝时只有大妃阿巴亥在身边,据说是没有留下遗命(但还有一个说法是努尔哈赤留下遗命立多尔衮为大汗,代善辅政,但这一遗命随着大妃阿巴亥的殉葬也不了了之),一时间谁来继任大汗成了问题。
努尔哈赤随着接触的汉文化越多,便有了“立嫡”的想法。努尔哈赤一生共有四位大妃,四位大妃所生的儿子全都是嫡子:
之一位大妃是努尔哈赤原配佟佳氏,所生的儿子是长子褚英与次子代善;
第二位大妃是富察氏,所生的儿子是五子莽古尔泰;
第三任大妃是孟古姐姐,所生的儿子是八子皇太极;
第四任大妃是阿巴亥,所生的儿子有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
既然努尔哈赤单纯光嫡子就有7位,而且皇太极还不是嫡长子,为何会被选为新一任大汗呢?代善与岳托等人推荐皇太极为新任大汗时,是这样说的:“皇太极才德兼备,应当速速继承大汗之位。”
“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
正因为有了代善的支持,诸位贝勒全都请皇太极登上汗位;皇太极再三推辞后才坐上大汗之位,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01 努尔哈赤幽弟杀子
对于皇太极争夺汗位来说,其实还有一个劲敌,不过在努尔哈赤晚年已经“帮”自己的儿子们除掉了这个劲敌,此人便是皇太极的亲叔叔舒尔哈齐,建州女真仅次于天命汗的人物,努尔哈赤的同母胞弟。
我们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舒尔哈齐从哥哥努尔哈赤起兵开始,就一直跟随哥哥南征北战,努尔哈赤从一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再到后来统一整个女真部落,与明朝决裂宣战,舒尔哈齐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很多人都知道努尔哈赤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除了本身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外,他的“五大开国功臣”不容忽视,其实不容忽视的还有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
明朝对女真各部向来采取“扶弱抑强”的策略,对于势力比较强的部落,无非就是采取离间计的办法。比如在明朝的官书中,将努尔哈赤与弟弟舒尔哈齐是并称的,舒尔哈齐除了建州卫都督等身份外,还多次入京“朝贡”。
而舒尔哈齐对自己的财富跟地位越来越不满,为了加强汗权,努尔哈赤便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削爵幽禁起来;还有的说法是舒尔哈齐直接被努尔哈赤杀死了。
但不管是幽禁还是处死,舒尔哈齐都不足以威胁努尔哈赤的汗权了;也可以说对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来说少了一个劲敌来争夺汗位。
太祖努尔哈赤与世宗皇太极都没有建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所以不管是努尔哈赤病逝还是皇太极病逝后,都是采取的八王议政的方式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到了清世祖顺治帝病逝,才最终确定皇上病逝由其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的叔叔舒尔哈齐虽然已经没有争夺汗位的可能,但其堂兄贝勒阿敏(舒尔哈齐次子)还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不过阿敏比他的父亲舒尔哈齐聪明,很清楚自己虽然有资格争夺汗位,但伯父努尔哈赤有那么多儿子,汗位再怎么空出来都轮不到自己。
舒尔哈齐死后,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便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褚英作为长子,自然是最早便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儿子,年仅18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洪巴图鲁;在27岁时因立下大战功,又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广略贝勒,勇敢的意思)。
之后又因为多次立下战功,被努尔哈赤立为皇太子处理朝政事务。
可见努尔哈赤对嫡长子还是给予厚望的,希望汗位传给“嫡”“长”。
但褚英虽然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勇士,但在处理朝政事务上实在是不擅长,再加上心胸狭隘、操之过急,受到了“四大贝勒”与“五大臣”的共同排挤。
四大贝勒指的是: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与八子皇太极
这四位贝勒与其他的贝勒不同,是努尔哈赤最为重视的四位贝勒,不仅地位高于其他的贝勒,而且都是各旗主贝勒,不仅拥有军队、权势,而且有自己的领民,更何况建州女真部向来没有“立嫡、立长”的说法,对嫡长子褚英当皇太子、处理朝政自然不满意。
四大贝勒向努尔哈赤控诉褚英,确实有争储的嫌疑,不过褚英确实做得也比较过分。
褚英非常的小心眼,不仅索要弟弟们的财物,还要弟弟们发誓以后不准再分财物、领地;这自然会引起弟弟们不满。
五大臣指的是:额亦都、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与费英东
这五位大臣在褚英小时候就已经跟随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就连太祖努尔哈赤对这五位大臣都是以礼相待,而褚英不仅不将五大臣放在眼里,而且不听取五大臣的建议,自己决定军机,自然会引起五大臣不满。
褚英甚至对“五大臣”、“四大贝勒”出恶言:“若我将来继位以后,就将与我交恶的大臣或者弟弟全都处死”。
“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大臣”与“四大贝勒”密谋后一起向努尔哈赤状告褚英,努尔哈赤让他们每个人都写一份文书呈送上来,此九人状告褚英的罪名都差不多,总结起来三条:
之一条:与“四贝勒”、“五大臣”不和睦
第二条:索要弟弟们的财物;
第三条:出恶言:我继位后会处死与我交恶的弟弟和大臣。
既然自己最信任、重视的“四贝勒”与“五大臣”全部都对褚英不满,努尔哈赤权衡利弊,自然不敢再重用褚英,便对褚英疏远了。
之后先后两次出兵,都没有让褚英带兵前往;
这引起了褚英了的不满,便私下诅咒自己的父汗努尔哈赤、四贝勒与五大臣,此事被努尔哈赤得知后,便将褚英幽禁起来;1615年不得不下令将褚英处死。
“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呢”
02 皇太极一石三鸟让代善错失汗位
嫡长子褚英被处死后,嫡次子代善便成为最有资格继承的人,原因有三:
按照长幼排序:代善是次子,皇太子是第八子;
若论势力:代善拥有两旗,而皇太极只有一旗;
若论才德:代善向来待人宽厚,而皇太极向来威厉,朝中上下自然是代善的威望更高一些。
努尔哈赤便决定让次子代善暂代朝政,并赐予称号“古英巴图鲁”。
“则贵盈哥必代其父”
努尔哈赤甚至对次子代善说:“待我百年后,我的诸位幼子与大福晋阿巴亥都要交给大阿哥(褚英已死,代善是实际上的大阿哥)来抚养了。”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跟代善差不多年龄,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
或许正因为努尔哈赤这句话,让代善错失了汗位。
代善的性情宽柔,军功多,在朝中的威望很高,若是努尔哈赤不在,朝政很多重要的军机便直接上报给了代善。正因为代善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性情不同,在处理政务上自然方式 *** 不同,时间久了自然会与努尔哈赤产生分歧,晚年的努尔哈赤难免会有一些独断专行,二人经常会产生矛盾。
而皇太极便巧妙的利用二人之间的矛盾,好好表现,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用。
而代善与努尔哈赤之间矛盾的顶点,是因为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密告大妃阿巴亥与代善之间暧昧不清:
德因泽告诉努尔哈赤:大福晋有两次准备了美味的菜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吃,大贝勒不仅吃了还夸大福晋的饭菜好吃;大福晋也送了饭菜给八贝勒,八贝勒也收了,但是并没有吃。
大福晋还一天两三次派人前去大贝勒的府上,好像是商量什么事情;甚至自己会在半夜外出,前往大贝勒的府上。
经过调查小福晋德因泽说得确实是实情,甚至在努尔哈赤的家宴上,大福晋阿巴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故意倾视大贝勒。
这些大臣们都看在眼里,但是惧于大贝勒大山与大福晋阿巴亥的势力,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到。
努尔哈赤对此事非常生气,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又不想怪罪自己的儿子,便找了一个借口废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不过两年后又恢复了阿巴亥大妃的位置。
很多人都说此事是皇太极背后指使的,目的就是一箭三雕:
之一:让代善身败名裂,威望尽失;
第二:让努尔哈赤与代善之间产生嫌隙;
第三:为自己母亲报仇,皇太极认为阿巴亥夺了生母孟古姐姐大妃之位,让生母抑郁而终。
经历此事后代善虽然看上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威望大减,与汗位无缘了。
03 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多尔衮与汗位无缘了
四大贝勒中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虽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但他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五贝勒莽古尔泰与褚英是同类型的人,虽然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能征善战,但毫无政治头脑;甚至为了博得父汗努尔哈赤的青睐,不惜将自己的生母富察氏(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第二位大妃,但因得罪努尔哈赤被废)杀死,如此残忍之人,又怎么能任大汗呢?
天命至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病逝时只有大妃阿巴亥陪在身边。
对于皇太极来说,阿巴亥是他争夺汗位的最后一个障碍: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也多次跟随努尔哈赤出征,立下不少战功,而且努尔哈赤一向疼爱多尔衮与多铎。
努尔哈赤病逝时多尔衮只有十五岁,但是其才能已经表现出来,颇有努尔哈赤的风范,而且还具有阿巴亥细微大方的一面,更何况多尔衮与多铎统领正白、镶白二旗,若是阿巴亥支持自己的儿子继承汗位的话,对皇太极来说确实很棘手。
若是从正面与多尔衮、阿巴亥母子相抗衡的话,皇太极不见得有多少胜算,毕竟自己并没有同母胞兄弟相助,而其他的兄弟不见得会支持自己。
他便利用努尔哈赤还在时步下的网,代善与阿巴亥之间曾经的暧昧,来了个顺水推舟,声称:父汗在身前曾留下遗命,等他百年后病逝,一定要让大妃阿巴亥下去陪我。
“俟吾终,必令之殉。”
努尔哈赤病逝时,代善与皇太极的势力已经对调:皇太极拥有镶黄与正黄两旗,代善则减少为一旗;代善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与皇太极争夺汗位,而且他也已经失去了争夺汗位的信心。代善还考虑到:若是多尔衮继承汗位的话,万一再追查其自己与其生母阿巴亥之间的暧昧关系,便不好办了。
想到这代善便更加坚定了支持皇太极,与皇太极站在一条战线上,除掉大妃阿巴亥。
阿巴亥虽然不相信天命汗努尔哈赤会让自己殉葬,但为了自己的儿子们,不得“遵从大汗遗命”,自缢而死,在临死之前让皇太极等人发誓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儿子们。
“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阿巴亥一死,多尔衮便与汗位无缘了。
再加上有代善的支持,皇太极得以顺理成章继承汗位。
结语
其实皇太极与父汗努尔哈赤的性情很像,确实有谋略,但疑心也很重要。
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之间的矛盾,不过就是争权夺利的斗争;
努尔哈赤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一位对自己的地位与权力有更大威胁的人除掉,其实这也对皇太极未来的前途具有深远的影响;毕竟舒尔哈齐是亲叔叔,若舒尔哈齐一直活到努尔哈赤病逝以后,凭着舒尔哈齐的威望与战功,皇太极真不见得能争得过叔叔。
不过在除掉舒尔哈齐上,皇太极的作用并不明显,因为皇太极很清楚自己的父汗已经容不下叔叔,自然会除掉这一障碍。
而对兄长褚英,皇太极则态度完全不同,毕竟是同辈份的兄长,有最直接的利害关系;在长兄褚英严重威胁到自己地位与利益时,皇太极密谋其他三位贝勒与“五大臣”一起除掉褚英。
在除掉褚英这件事情上,皇太极坚持维护父汗努尔哈赤的地位跟权力,不仅对自己日后的命运具有非常的意义,而且还因此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钟爱与信任。
之后虽然二哥代善主政,但因代善与努尔哈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皇太极巧妙地利用二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地位与作用。
与代善相比,皇太极则处处显的精明能干、循规蹈矩,不像代善那样碌碌无为;更何况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帮了”皇太极大忙,与代善暧昧不清,皇太极设计让二人声名狼藉,最主要的是代善威望大减,与汗位无缘。
之后在努尔哈赤病逝后更是声称“父汗让大妃阿巴亥殉葬”,让多尔衮与汗位失之交臂。
皇太极一步一步走向汗位,步步透露着算计,他之所以能登上汗位,应该说也是偶然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