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惊人地相似:数百年来北京暴雨洪灾均发生于7月左右?原因是啥?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30)490

据史料记载,自大明以来,古都北京地区不但多灾多难,且破坏力都极强。据资料显示,北京地区自明代以来,就频发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地震、瘟疫等6大灾难。

究其暴雨引起的洪灾,以整个大明朝为例,其发生时间,基本都在夏秋的7月左右。

为什么?

一、眼睛一瞟,蓦然发现,怎么时间那么神奇地相似?

而这一次,是“140年来的特大暴雨”。

也堪称史上之最——暴雨峰值量高达惊人的744.8毫米。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此 *** 雨,比1883年7月23—29日的降雨峰值的510.3毫米还多226.8毫米。

比史上有记录以来的1891年7月23日的峰值记录609毫米还多135.8毫米。

比最近的2012年的峰值纪录541毫米还多203.8毫米。

且都有着惊人相近的时间,基本都爆发在当年的7月底。

比如——

1883年7月23-29。

1891年7月23日。

2012年7月21日。

眼睛一瞟,其中的“7月”实在惹眼。

那么,史上北京地区的其他洪灾,也都发生在这个时段?

二、翻看资料,惊人发现,北京地区明代的确是水灾重灾区

还别说,翻开明史看了看,实在令人震惊。

据史料显示,在整个大明王朝时代,以1年所发生的水灾为1次计算,在整个276年间,其爆发次数就高达95次之多。

也就是说,平均约每3年就要发生1次洪灾。

或许,如此频繁的水灾,才促使故宫排水系统的高度坚固与发达,可谓是集那时代“水利工程”的“集大成者”。

不过,话说回来,据专家考证,如果以1506年的正德元年为界,正德元年前就有54年发生洪灾,正德元年之后也有41年发生洪灾。

正德的年号,就是正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同志。

如果将大明的276年所发生的洪灾分一个段落,大概有“4个高发期”。

也即:

1375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洪武8年——24年;

1412年大明第4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永乐10年,到1489年大明第9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2年;

1537年大明第14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嘉靖16年——1576年大明第16位皇帝朱翊钧的万历4年;

然后是万历13年——万历24年。

三、吓一大跳,分析资料,怎么的确是那么神奇的相似?

经过分析,至少在明代,北京地区的水灾,基本都发生在夏秋季节的7月份左右。

且都多发于农历六、七月份。

这个时间与2012年“7.21”特大洪灾,以及最近洪灾时间基本吻合。

且在地域上,也多为通州、宛平等最为严重。

据明史记载——

“明洪武八年七月,暴雨17日……”

“明洪武八年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暴雨冲通州……”

“万历十五年七月”,也即1587年,“京城疫病盛行,神宗敕礼部札行太医院,多发药材,精选医官,分札于京城内外给药病人”。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世宗‘亲检方书,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四十二年七月,京师暴雨,世宗济灾。”

“万历四年六月十三日,暴雨漫城……”

这些记载,北京地区的暴雨爆发时间,基本都在夏秋季节的六七月,实为震惊。

四、究竟为什么?原因在哪?

据专家分析,北京地区在明代之所以能多发暴雨等洪灾,其原因在于——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从史料来看,早在宋元时代,北京就成为各方诸侯争夺的重点区域。

比如大宋与辽、金、元等争夺天下,皆以北京一带为中心。

战争破坏及战争之前之后的人口聚集,对当地生态破坏极为严重。

尤其是在北京建立都城以后,北京逐渐从地方性行政首府向全国性政治中心过渡。

人口迅速增加,土地不断开发。

比如:洪熙元年,由于人为砍伐,到自正统年间,北京的燕山、军都山附近的森林,早已被渐渐砍伐得枯竭。

由此,森林被大量砍伐,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自然环境自然急速恶化。

到了明代,这种趋势更甚。

由此,多发暴雨洪灾。

此外,在世界气象史上,明清时代乃处于北半球的“小冰期”。

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在1400年至1900年间,冬季气候相对寒冷。

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寒冷期。

乃称为“小冰期”。

而且,当时的北京地区干冷气流明显强于南方。

这一条件一旦遇到台风等剧烈的大气运动,则会爆发特大暴雨。

据史料记载,其实,明初的仁宗时代,就已经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北京地区的洪灾等有着巨大关系。

所以,明仁宗曾禁止在西山等地砍伐林木。

不过,可惜的是,不管怎么禁止,该地区的生态依然变得逐渐脆弱。

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消耗资源的。

尤其是要维系大量人口的生存。

五、小结

最后,个人认为,之所以北京地区暴雨洪灾暴发时间神奇地相似,爆发地点也神奇地相似,说明了以下几点:

一是说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非常的厉害。

几百年来,算上闰年闰月等,基本相差不大。

二是说明北京地区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保护,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还是无法规避暴雨洪灾的影响。

比如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洪灾。

以及最近的暴雨洪灾等。

受到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的影响,历史又惊人地重复了。

三是说明北京地区排洪系统依然在吃老本。也就是说,在发展与人工应对暴雨等灾害方面,几百年来,尽管不间断地持续建设,但依然未能构建起能应对这样“100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破坏力系统。

四是充分说明建立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的正确性。

最后,愿洪水早日退去。

国泰民安!

(图片来自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8/523198.html

“惊人地相似:数百年来北京暴雨洪灾均发生于7月左右?原因是啥?” 的相关文章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还不知道: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彭羕:东汉末年官吏,他为何被逮捕处死?

彭羕:东汉末年官吏,他为何被逮捕处死?

彭羕(184年-220年),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东汉末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彭羕起初在益州任书佐,但后来其他人向益州牧刘璋诽谤他,刘璋于是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处罚他,并且贬奴隶。此时刘备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相府令史,迁相府主簿,赞为“良士”。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迁任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并为平尚书事,连同侍...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绝望之际的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享年三十四岁。崇祯皇帝死亡消息传到南方后,明朝各位宗室成员相继建立了不少政权,因而我们统一...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赵云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在正史中,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据箕谷,以作疑军,而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在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点将,却没考虑赵云,并未通知他,因此,赵云主动找来,要求担任先锋,诸葛亮不允,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当先...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还不知道: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仅从...

吕居简:北宋宰相吕蒙正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吕居简:北宋宰相吕蒙正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吕居简,生卒年待考。宋许国公、赠中书令吕蒙正十一子之一。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广东东路经略使、龙图阁学士、中丞、兵部侍郎等。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筑城抗洪宋仁宗嘉佑五年(1061)四月受皇命与右谏议大夫吕居简、权三司包拯、户部副使吴中复共同详定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