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之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28)1230

前言

康熙这位开国君主功绩辉煌,但其治国才能与作为开国之君的政治手腕,在面对众多子嗣争夺皇位的局面时,还需经受住最后的考验。功高盖主至关重要的,还是要确定一个贤明的继承人,来延续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治理。

在皇子众多的情况下,康熙设计了一场考验,让各皇子充分发挥,以期看清他们的才能和品质。一个小小的围场打猎,成就了大清最伟大的帝王之一。这也成为后世君主选拔人才的典范,被后人津津乐道。

之一段:

康熙朝,国泰民安,康熙用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令大清国界不断扩张。他平定三藩之乱, *** ,使大清国力达到鼎盛。这位英明的开国之君治下,疆土广袤无比,民富国强前所未有。然而,康熙也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诸多子嗣的皇位继承问题。

作为一代明君,康熙深知天下兴亡系于人才。要确保大清江山长治久安,皇位的传承至关重要。康熙共有子嗣三十五人,孙嗣更是多达九十七人,这给皇位继承带来了极大的变数。康熙此时已是老邁之年,他必须及时解决皇储人选,以确保大清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不出现内乱。

康熙曾任命嫡长子允礽为皇太子,按照惯例允礽本该继承皇位。但允礽早逝,其他皇子们便陆续想方设法讨好康熙,希望获得宠幸和传位机会。朝中遂出现了复杂的派系斗争,大有九子夺嫡之势。

第二段:

特别是年仅4岁就被封为和硕亲王的八阿哥允祥,他天资聪颖,又得到康熙的欣赏和宠爱。允祥几次在朝堂上和允礽榜上对垒,每次都能勉强压过允礽一头,使康熙对他颇为满意。这使允祥变得骄纵跋扈起来,他认为只要不断立下军功,就能稳坐太子之位。

但允祥不了解的是,康熙乃一代明君,最看不上的就是子嗣在自己还健在时就争权夺利。康熙是位智勇双全的帝王,他深知权力斗争会带来什么,曾在历次政治斗争中杀伐果决。一个还未正式继位的皇子,就已经如此争权夺利,康熙岂能看在眼里?

允祥的作为无异于在康熙面前明争暗斗,这已经触碰了康熙的底线。一个聪明的皇子,本不应如此鲁莽,他已显示出自己还不具备治国的政治智慧。允祥天真地认为康熙会重覆辈,不知道真正决定皇位的,是康熙这个九五至尊。

第三段:

康熙的第四子胤禛则深谙此理,他低调行事,隐藏锋芒,专注处理朝政大事,通过自己的才干来展现给康熙。康熙也多次在朝议上点名胤禛发言,对其治国才能称许有加。

当胤禛的儿子弘历十二岁那年,康熙破例亲自南巡,来到胤禛的府第用膳。此举已显示康熙对胤禛的重视。一家人其乐融融,康熙也颇感欣慰。在饭桌上,康熙抱着弘历询问他的读书情况,获得了满意的回答。

“小子何莫读书,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面对康熙的提问,弘历不慌不忙给出了恰当的回答,引经据典地阐述了读书的意义。康熙见弘历虽然年幼却思维敏捷,对经典诵读到位,不禁对这个曾孙加以欣赏。

也许正是这个孩子,能够继承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治理,康熙暗忖。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能说出如此睿智的话,足见他日后必成大器。

第四段:

不久,康熙便设计了一场围场打猎,让诸皇子充分发挥。这不仅是一次打猎活动,更是对皇子们的最后考验。康熙让官们在木兰围场内放生各种猎物,还特意选在了皇子们生日这一天。

当日一早,康熙亲自前往木兰围场,还带上了文武百官观礼。康熙命人在围场四周架起高台,以便充分观察皇子们的表现。他明确表态,这次猎获的多寡将关系到皇位继承人的选拔。

康熙一声令下,皇子们即刻策马奔腾,进入围场猎取猎物。允祥为显示自己的仁德,只生擒小兽却不杀生,赢得朝中大臣一致好评。允祥认为康熙必会欣赏自己今日的表现,这一次皇位就可稳操胜券了。

第五段:

打猎结束后,康熙准备将一件价值连城的玉如意赏给猎获最多的皇子。众大臣无不称赞允祥今日表现,并推举他获得玉如意。允祥已迫不及待想上前领取玉如意,心中窃喜计谋得逞。

只有弘历冷静指出,康熙一生中亲自打猎不计其数,难道他就没有好生之德吗?弘历的话一出,康熙立刻会意,他哈哈大笑,将玉如意赏给了弘历。

弘历不仅聪慧过人,还勇于直言,洞察康熙的用意。他不仅展现自己的才能,更表达了对康熙的了解与忠心。允祥等人哑然,心中不免有些惴惴。

第六段:

这两次见面,康熙对弘历颇为欣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能如此看清事理,言辞恳切中透着智慧,他是大清最适合的继承人选,康熙在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康熙看人老练,他通晓人心,深知弘历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思维缜密,又懂得体察民情疾苦。这样德才兼备之人,正是大清需要的皇帝。

康熙也明白,弘历勇于直言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正显示了他敢于承担责任,有当皇帝的气节。康熙决心扶持这样的人才,以确保大清江山后继有人。

第七段:

后来,这位聪慧的弘历果然顺利登上大统,就是后世所称颂的康熙盛世后的又一位英明之主——乾隆帝。

乾隆继承大统后,马上致力于整饬吏治军事,使康熙晚年遗留的问题迎刃而解。他广涉博采,召集贤才,使科技文化大有进步。他还效仿康熙南巡,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在位期间,他发扬光大了康熙的治国方略,使大清国力达到鼎盛,被后人誉为中国历史上鼎盛时期的“乾隆盛世”。

如果没有康熙的远见卓识和英明决断,选拔出杰出的乾隆继位,大清盛世恐怕不会出现。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一位君主的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帝国的未来。

结语

每个朝代的兴衰存亡,不仅依靠开国君主的雄才大略,也有赖他选择出贤明的继承人。康熙在诸多子嗣中辨识人才的睿智,成就了他开国君主的伟大。乾隆也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康熙的治国方略。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大清最伟大的两代君主,他们的伟大都植根于那一次关乎帝国命运的抉择。

这也给后世君主留下了宝贵的启示——要确保自己辛苦创业的基业长盛不衰,就要及时选拔出贤能之才,使天下兴旺。一个君主的明智选择,能决定一个王朝的盛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8956.html

“康熙之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季兰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季兰是中唐时期重要的一位女诗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季兰名冶,浙江湖州人,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幼年时期的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这表明李季兰不但是一个典型的多才多艺美少女,深受才子名士的赏识,还是一个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的贤淑...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他能灭了东吴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趣谈答案:刘备70万大军即便取得了胜利,也绝对不可以灭掉东吴,也没有办法灭掉东吴。刘备的小心思简单来讲,刘备突然之间率领着70万的大军进攻东吴,并且发动了夷陵战役,最开始的时候绝对...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下了...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莲英是宦官,为何会被慈禧宠信一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言有一次,洋人问李莲英“你一个太监,为何慈禧离不开你”,李莲英还没回答,慈禧就对李莲英说道“小李子,哀家需要牙签”。李莲英慌忙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根牙签,接着慈禧又需要掏耳勺,修指甲的剪刀,还有...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对于东吴来说,合肥和荆州孰重孰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刘备还是孙权而言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如刘备就趁机以荆州为跳板一路入川得益州、攻汉中,从一穷二白的流亡军阀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